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部及全体参与我国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研制、试验的同志: 正当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三大的时候,你们继今年8月成功地发射、回收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之后,又把一颗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准确地送入轨道,并按预定程序安全回收,取得了连续10次成功发射、回收返回式卫星的好成绩。这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卫星回收技术和发射测控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也说明我国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星在轨控制技术日趋成熟航空航天部新闻发言人近日就中国新型返回式科学探测技术试验卫星发射与回收成功发表谈话,他说:“返回式卫星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观测地球空间平台;二是作为微重力试验平台,在空间进行各种科学试验;三是作为发展载人航天必须掌握的技术。因此,返回式卫星在世界各类航天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前苏联和中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据发言人介绍,此次发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探测精度有所提高;卫星获取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卫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也有较大提高;卫星在轨时间也由以往卫星的三至八天延长到十六天。卫星原计划十五天返回,在实际运行中,卫星在完成了预定的各项科学技术试验以后,为选择有利的落区气候条件,地面指挥人员及时调整了返回舱回收日,这说明中国卫星在轨控制技术上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8月29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从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上取回了历经27天太空漫游的14种水产生物,开创了我国首次水产太空育种试验的先河。当天,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继续搭载水产生物活体样本的同时,搭载了航天纪念物,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太  相似文献   

4.
△我国又发射回收一颗卫星这颗卫星是八月五日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的。卫星按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五天,开展科学探测,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下的技术实验。这颗卫星装有法国马特拉公司的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这是中国第一次为外国公司提供卫星搭载服务。八月十日在四川省中部预定地区又回收了这颗卫星。中国从一九七五年至今已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八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回收成功率达百分之百。△五年育出三百多农畜新品种由二百多个科研、教育及生产单位所组成的科技攻关队伍,五年间共培育出三百多个农畜新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橡膠、榖物等十大作物系列,以及瘦肉型猪、黄羽肉鸡、三杂交鲤和美利奴羊等。三百多个品种的培育成功,为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十大作物新品种,在三年内累计扩大种植面积达两千六百六十  相似文献   

5.
国内我成功发射三颗卫星8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9月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同时将两颗“实践六号”空间环境探测卫星成功地送入了太空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据8月31日新华社电,教育部、财政部、人民行、银监会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见规定,高校助学贷款的还款年限将从过去大学毕业后的4年延长到6年。新规定将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执行,此前,已签订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将按原有定执行。国务院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9月1日,…  相似文献   

6.
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7.
航天——“五量一船”游太空 2003年是人类实现动力飞行100周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年。这一年我国共发射“五星一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卫星有国内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中巴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中国“创新一号”小卫星、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等。2004年,我国计划在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发射场进行9次发射,把10颗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8,(3):90-91
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是2008年我国首次航天发射。中继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我国航天应急和管理能力又有新进步。  相似文献   

9.
3月2日,俄罗斯宣布成功发射3颗“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卫星。到2010年底,这一系统在轨卫星将达到27颗。俄有关人士称,届时,俄与美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将具有明显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七年八月五日下午三时三十九分,在中国西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最后一道指令,火箭载着中国第二十颗人造地球卫星腾空而起.八月十日,卫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建造过一座又一座的丰碑.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九七○年从这里升起;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腾空,并准确地返回预定地点;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这里发射,并准确地飞向太平洋预定海域;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是在这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10,(4):110-111
6月2日23时53分.我国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轨道。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已实现,即从2000年-2003年,成功发射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立起完善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火箭顺利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减灾工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第一时间发来贺信,对卫星成功发射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2,(8):47-47
6月29日10时许,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搭载有福矛酵母菌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启动返回程序,福矛酵母菌伴随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结束为期13天的太空奇妙之旅,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福矛酵母菌平安返回地面,正式宣布福矛酵母菌搭载返回式神舟系列飞船,又一次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经过太空诱变的福矛酵母菌地面科研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23):59
11月19日6时6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环境减灾星座C星的发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  相似文献   

15.
苑迪 《中国减灾》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首个用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1991年到2008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经过17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初战告捷。成功发射“环境减灾”A、B星,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它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强大灾害监测能力,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6.
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会议召开; 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目前最大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始全面实施;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与中国国民党台南市党部主任委员庄松旺达成十点共识;西藏各族各界隆重集会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  相似文献   

17.
焦点     
中国与巴西联合发射卫星成功 北京时间10月21日11时16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发射13分钟后,“资源一号”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火箭继续飞行约40秒后,“创新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第一颗“资源号”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  相似文献   

18.
国内     
《时事报告》2010,(11):88-89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二期一共有三次任务,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三号和四号处于初样研制阶段,估计2013年前后在月面实现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三期工程的目标是进行无人采样返回,计划在2020年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19.
宋忠平 《时事报告》2012,(12):60-61
随着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亚太区域组网,在一系列调测后,将于2013年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此后我国还将继续发射10余颗导航卫星,在2020年前后完成北斗系统全球组网。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完成部署,北斗系统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