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已经在华中部分地区征收田赋和田亩捐。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田赋征收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在田赋征收过程中,各根据地较好地贯彻了"量能纳税"的原则。令人关注的是,抗日民主政府还采取了田赋征粮、清查田亩、废除册书制度、整顿征收秩序等重要举措,实现了华中田赋征收史上的重大变革。华中根据地田赋征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其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可。因此,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突出、更重要。民众在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中共政权为他们设计的政治行为模式、生产组织模式、社会组织和生活模式等,民众也逐渐脱离了旧权威的势力范围。因此,社会教育提高了民众和中共政权之间的亲和力,使中共逐步实现了对根据地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3.
抗日根据地缉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根  单淮 《理论学刊》2005,1(3):23-26
抗日战争期间,为巩固并壮大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不仅建立缉私组织机构,制定有关缉私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加强缉私队伍建设,有效地遏制了根据地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我军民的抗战实力。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22日召开洛川会议,发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纲领确定要“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随着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中共适应抗战新形势,按照根据地情况,制定颁布惩治贪污条例,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严惩贪污分子,在巩固根据地政权、推动抗战胜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三制"政权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一种抗日民主政权.它是适应当时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形式,"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6.
淮南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在淮南抗战和根据地建设中,新四军第2师歼敌2万余人、主力发展到3万多人、组织了1万多人的地方武装,建立县级民主政权18个,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和300多万人口,师长罗炳辉功勋尤著.  相似文献   

7.
对合法暴力的垄断是现代国家政权不同于传统政治组织的主要特征。作为新中国政权的“雏型”,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权通过专门性司法机关的建立和完善来确立对合法暴力的垄断。尽管根据地采取了司法和行政合一的组织原则,司法机关仍然基于其职能实现了专门化的发展。为了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各根据地政权大都明确了逮捕、审判等国家权力统一行使的原则并且通过各种法令加以贯彻实施,从而逐渐具备了现代国家政权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8.
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联创建的最有特色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密营是相对固定根据地的创新。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在东北殖民地腹地建立起来的带有政权性质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联物资资源和兵源的补充地,是抗联的政治活动中心、军事活动依托和重要堡垒。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抗战保留了火种,积聚了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话语,对外能表达党的政治纲领,对内能明确革命的基本问题,为党在国共摩擦愈演愈烈的情势下,赢得了一定的政治主动。新民主主义话语的建构,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对未来国家政权不断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也是国共两党抗战的合作性和矛盾性交互生长的产物。新民主主义在抗日根据地的各种实践,使根据地人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的合理性,也加深了外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苏区精神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农村根据地,并在根据地上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即苏维埃政权阶段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开启了长征精神,并和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苏区精神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1.
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联创建的最有特色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密营是相对固定根据地的创新.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在东北殖民地腹地建立起来的带有政权性质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联物资资源和兵源的补充地,是抗联的政治活动中心、军事活动依托和重要堡垒.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抗战保留了火种,积聚了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对三三制政权理论的建树刘诚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日臻成熟,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形式在敌后根据地即为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邓小平在领导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对三三制政权理论多有建树,他提出的关于政权建设的许多重...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话语,对外能表达党的政治纲领,对内能明确革命的基本问题,为党在国共摩擦愈演愈烈的情势下,赢得了一定的政治主动。新民主主义话语的建构,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对未来国家政权不断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也是国共两党抗战的合作性和矛盾性交互生长的产物。新民主主义在抗日根据地的各种实践,使根据地人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的合理性,也加深了外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聂荣臻五台受命,扩大武装,发动群众,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被党中央誉为"抗日模范根据地和统一战线模范区",聂荣臻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依靠基本群众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群众。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晋察冀边区,仍然是这样。必须依靠农民群众,把根扎在农民群众之中,只有这样,统一战线才有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在华北根据地农村有数以十万计的二流子,给根据地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各根据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改造二流子,动员他们参加生产和抗战,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教育,增强了中共对根据地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领导和控制,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党政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的党政关系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过渡阶段(1949到1955年)民主革命时期,对如何处理党与革命根据地政权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分散的根据地到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上升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以后,党对如何处理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没有提供成功的范例。因此,在建国之初,党根据国内阶级斗争复杂尖锐,国外帝国主义侵略封锁,国家机构尚处在初创阶段的历史特点,总体上沿用了在草命战争时期党和根据地政权关系的作法,即党委集权,对国家机构实行一元化的…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民主、廉洁的政权,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坚持抗战与政权建设的统一,采取民主监督政府、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化分子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把华北抗日根据地建成了政治民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府廉洁的全国最大的模范根据地。一、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公布与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鸣 《党史纵横》2006,(1):38-4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形象,引人注目者有二,一是清廉,二为民主。为了使政权深入人心,他们开创了世界选举史上闻所未闻的选举办法。抗战时期,不少中外人士到根据地考察,公认根据地是中国最民主最清廉的地方。共产党人要在敌后的农村站住脚,首先就是要建设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1,(6)
正抗战胜利后,为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遵照党中央的部署和派遣,大批干部陆续来到北安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第一批到达的是抗联干部。受中共东北党委会派遣,他们随同苏联红军从苏联境内返回北安,在配合苏军开展工作的同时,多方召集抗联地下人员和失散人员,组建武装部队,接收旧政权,为根据地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