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8年9月26日至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俄美三边关系:观念、结构与政治”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的近40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聚焦中俄美三边关系的当前状态、互动机制、功能特征、冷战前与冷战后三边关系的异同及未来前景等问题,设置了“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欧亚地政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国内政治经济与中俄美三边关系的互动”三个讨论专题。本刊特选摘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6月7日,我院与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俄战略协作与国际秩序构建——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戴秉国作主旨发言。苏格院长主持开幕式。与会专家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的重大历史意义、欧亚地缘政治格局走势以及深化中俄务实合作的优先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中俄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俄罗斯、日本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国家,彼此的关系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国家间关系.研究三国间的相互影响对于国际政治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无法回避地区政治及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一边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平稳务实发展的中俄关系,一边是因参拜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而长期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一边是受领土问题钳制冷漠无为的俄日关系.中俄日三大国的关系在东北亚地区形成极大的反差.此外,中俄日关系还与美国在东亚的安全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将研究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对中俄日三国关系的影响,着重从中国和平发展的角度看中俄日三国关系中社会与政治因素的变化,并探讨美国对中俄日三国关系的影响,同时提出对推动三国关系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30年来的中国和近8年的俄罗斯在政治发展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是中俄两个饱受磨难而又不屈不挠的民族的巨大幸事,而且也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与国际上某些国家极力输出或复制西式民主不同,中国和俄罗斯立足本国国情,积极探索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路线.正确处理好社会民主、个人自由、国家稳定和政治效率的关系,清除了种种社会障碍,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较好的政治保障.在当今复杂矛盾的国际大背景下,中俄社会的政治发展彰显出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国际意义.不能否认,与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某些西方政治模式相比,中俄两国的发展道路对周边及某些发展中国家可能更现实、更贴近.随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一步扩展,未来人类社会的民主会更加成熟、多样,各国的民主之花会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政治发展与政治转型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发 现,从广义上讲,政治转型属于政治发展的范畴;从时间上讲,二者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政治转型 范式是在对政治发展范式不断批叛和修正之后逐步走向成熟的。但在理论背景、理论内涵、理论框 架和发展趋势方面二者存在着明显区别。在中国政治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转型研 究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的中俄国际合作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1995年10月4-5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俄国际合作问题”国际研讨会。这是继1992年和1994年之后两所就中俄关系问题举行的第三次国际会议。30多名与...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9月15~16日,"和平.发展.合作: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国际学术会议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刘清才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之一。会议由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中俄友好协会、中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与会代表 :金秋时节 ,我们相会在美丽的俄罗斯城市———新西伯利亚 ,共同探讨“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这个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在此 ,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向第二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新西伯利亚国际会议的开幕表示祝贺 ,向参加此次国际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敬意。中俄两国相邻地区的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定期举行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 ,这本身就表明 ,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贸易合作在不断得到发展和深入。中俄两国经济合作与发展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考察“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政治”、“全球政治”概念的产生及其相似性,以及国外学者使用这几个概念的倾向性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学术界使用这几个概念的基本情况,认为有必要使专业设置与概念的应用协调一致,以利于中国国际政治学各学派的争鸣以及理论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中俄两国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中俄双方于2006年6月19-20日,在北京举行了“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讨会。该活动为“俄罗斯年”国家级项目之一。19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俄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大国”战略是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其战略目标主要有三,提出了形成以“美日欧”三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以重点推行“大国外交”和欧亚大陆外交。推行政治改革、向军事大国迈进、巩固经济大国地位、向世界推行“文化输出”战略等为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日本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并非易事,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authority"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Focusing on the rule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relations, which today form part of the juridical conditions of global capitalism, the location and structure of political authority are argued to be historically specific. They have chang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historic blocs and as a result of consequent alterations in state-societyrelations.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ivate corporate pow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hegemonic authority relations.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of private authority is obscure and little understood by student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is gives rise to analytical and normative grounds for adopting a historical materialist approach to theanalysis of global authority that incorporates national, subna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influences.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一直在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9 ·11"事件以来,在马来西亚的政坛出现"伊斯兰教国"课题的争论,到目前为止,该课题的争论已成为全马来西亚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这项课题的争论虽然主要在执政联盟与反对党联盟之间展开,但是也引起了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那么,此项课题是如何提出的?各方又有什么反应?它对马来西亚未来政治有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国家安全战略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调整,直接冲击日本战后50年来"专守防卫"的政策原则。在日本政坛的这一演变进程中,一批被称为"新国防族"的新一代政治家迅速崛起并逐步进入权力中枢。在可预见的将来,"新国防族"推动日本政治右倾保守化的趋势难以逆转,同时也会遭遇日本国内外各种力量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16.
杨武 《东南亚纵横》2005,(12):15-18
2005年3月以来,菲律宾一些媒体陆续刊登现任总统阿罗约的丈夫和儿子从非法赌博行当中获利的消息;6月,反对派又抛出一份电话录音,称其中录有阿罗约在2004年总统选举后与一名选举委员会官员的谈话内容,反对派以此作为阿罗约在选举中舞弊的证据,在菲律宾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暴".7月13日,至少3万人聚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最繁华的马卡蒂金融商业区示威游行,要求阿罗约立即下台.7月25日,菲律宾反对派议员对阿罗约总统提出弹劾,对阿罗约提出贿赂、渎职腐败、严重违宪和违背公众信任等四项指控.本文就菲律宾此次发生"政治风暴"的原因及政局前景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17.
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探索磨合、快速平稳上升和深化巩固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种认为中俄之间"政热经冷"的看法是对中俄经贸关系的误解。仅仅从绝对贸易额、经贸合作的经济溢出效应和分工关系特征来评价两国经贸关系,无法得出关于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的科学结论。从相对规模和贸易紧密度的角度看,中俄经贸关系是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最高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经济总量、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特征是决定中俄经贸关系的主要变量。同时,政治关系是中俄经贸合作实现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中俄两国关系的内生性、中美贸易摩擦和世界经济分工关系等外在冲击,都为中俄经贸合作向更宽广领域发展和向更高水平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两国高度的政治互信和有效的政府间合作机制有助于推动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坛泛起一股“新国家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谋求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地位。在这股暗流的涌动下日本鹰派政治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其主要表现为:加强以军事同盟为主的日美关系、修改和平宪法进一步强调集体自卫权、美化甚至否定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历史、向青少年灌输极端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皇国史观、大规模扩充军事力量并鼓吹拥有核武器等,令人堪忧。这股暗流必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局势的走向以及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确定因素,颇值关注。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whether agenda-setting relations between newspapers and political parties are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parallelism. Our case is the Netherlands, a country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dependent media. We focus on newspaper coverage and oral parliamentary questions and use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inspect influence both of parliament on newspapers and of newspapers on parlia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es respond only to issues raised in newspapers their voters read, and that newspapers only respond to the agenda of parties their readers vote for. This demonstrates that even in mediatized, professionalized media contexts, parallelism is still of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and politics.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进入到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作为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越来越成为在校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日益显现出它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作为新兴阵地的作用,同时也为拓展高校"两课"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