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得到的溢美之辞,不能算定评。待他离任之后,群众对他无所顾忌了,这时的评价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 封建时代有个笑话,说某地方官卸任时,当地民众给他送来一块匾,上书“五大天地”。地方官问其何意,众答:“你一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民政工作担负着政府有关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权益的重要职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体现着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因此,民政工作必须不断增强群众观点,心里想着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做到民政为民,民生民意民心,时刻铭记;公务当公,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3.
闫华 《党课》2014,(9):37-37
风雪之夜,一连走访9个村子,担心的是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肝病发作就用硬物顶着,不肯花钱买药,考虑的是灾区群众生活困难;重病住院操心最多的是防风治沙除盐碱,目的是让群众不再受“三害”之苦……焦裕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的那样:心里装着的只有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的溢美之辞,似乎不能算定论。待他离任之后,不在其位,群众对他的评价如何,才最真实、最公正,也大体可以作为这个官员在任期间品行好坏、政绩优劣的鉴定。有个笑话说,某地方官临卸任时,当地民众给他送来一块匾,上书“五大天地”。地方官问其何意,众答:“你一到任所,金天银地;你在内挥霍时,花天酒地;你坐堂听断时,昏天黑地;你搜刮钱财时,翻天覆地;你如今终于卸任了,我们欢天喜地!”这就是封建社会吏治黑暗和腐败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11,(12):64-64
画外音:又到岁末年终,各级各部门又要忙着总结工作了,每每此时,总有一些领导和部门要浮夸摆功,让人生厌。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虚绩还是实绩,是“黑色政绩”还是“绿色政绩”,群众心里有杆秤。老百姓可能不懂某些统计方法和经济计算公式,但他们懂“菜篮子”、“米袋子”,能识别环境污染和蓝天白云。所以说真正的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6.
张柏安 《实践》2005,(9):11-12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政绩,是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实践中德才素质的体现,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创造 出来的、为广大群众所认可的成绩和贡献。领导干部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 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 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 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 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 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 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根本尺度。 干部追求政绩,不仅没有错,而且应当大加提倡。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3):38-39
焦裕禄精神: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在他身上体现出了鲜明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470多天,却给兰考找到了一条摆脱贫困的出路。这源于他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源于他亲自“嚼馍”感知“味道”的扎实作风。焦裕禄秉承全厶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成林在与中青年领导干部座谈时语重心长地说:“强化群众观念,就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政绩的重要尺度。千奖万奖,不如群众夸奖。”这句话,形象地回答了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上级领导的评价与群众的评价问一般情况下,上级部门对干部的评价与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是一致的。一个干部只有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组织上才会给予肯定,群众也会打心眼里赞许。但在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没有为群众办实事之心,也不在乎群众对他们的评价,但却很在意自己在上级领导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1,(24):36-36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他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赞声盈耳;一种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口碑甚糟。差别来自哪里呢?考诸原由,前者政绩是实的,后者政绩是虚的;政绩实,则利国利民;政绩虚,则误国误民。谋求政绩,首先有个出发点问题。客观地说,我们的大多数干部能够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扎实的政绩。但也有少数干部为了捞取个人的名利地位,视政绩为得到提拔重用的资本,为了早出、快出、多出“政绩”,不择手段,不顾影响,背离民意,独断专行。有的急功近利,乱上项目,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最近,某乡党委书记调走,当地许多老百姓说:“送他辆汽车都不多,他确实为这方百姓操透了心、出透了力。”当然,老百姓并没有真的买汽车送给他,就是买了送去,人家也决不会要,但这反映了老百姓对他的爱戴。与这位书记恰恰相反,有的干部调走,老百姓拍手称快,说“早该走了”——听这话就知道这位干部在任期间没有给老百姓做多少实事和好事。从老百姓对这两类干部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 谁为人民群众办事一心一意,竭尽全力,谁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老百姓心里最清楚;谁该奖谁该罚,百姓心里有杆公平秤。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个人也无私求。这就决定了党的各级干部心里必须装着人民和人民的利益,视人民之疾苦为自己之疾苦。 为人民服务必须讲“全心全意”,“半心半意”、“三心二意”都是党的宗旨所不允许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并非如此。由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有的人对权力的性质和地位的认识走入误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  相似文献   

13.
当干部的。要说不注意自身的形象和政绩,那是假话;要说都清楚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那也是假话。那么.干部的“斤两”谁称得最准?答案只有一个.是群众。  相似文献   

14.
明志 《党风建设》2002,(4):43-43
不久前。笔者遇到这样一桩事:某乡一干部调动工作,不料临走时来了不少群众,拉住这位干部,愤愤地说:“你不能走!”原来,这个干部在这个乡干了几年,政绩没有,黄、赌、毒倒是在本乡泛滥成灾。群众肚里早有意见,听说他要调走,便自发出来阻拦,以至于把送行的队伍围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15.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16.
钱理评 《前线》2011,(8):34-34
房山区委推行的农村基层组织次序动员机制。是一个让群众信服的好办法。这个机制好就好在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解决影响事业发展的难题。他们叫响了一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口号:“困难面前,党员干部站出来,冲在前面;在利益分配时,群众最先实现的是自己的利益,党员干部退后。”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党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心为民动真情,五年政委民满意”这是湖北省谷城县人民送给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肖初良上校的一副对联。肖初良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关键是他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利益第一。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看问题、办事情,一切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员干部应时常想着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党员干部要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标准;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成功执政者,无不以诚取信,得到民众的拥戴。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论及治国原则时就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说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失去“民信”,“民不信,不立”。我们党内大部分领导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不良习气,有的甚至“口言善、身行恶”。其主要表现是:急功近利,“以‘实’掩虚”。有些领导干部,言必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往往打着为人民办实事的旗号,为自己捞取“政绩”。他们不顾…  相似文献   

19.
一错百错     
一天,尤董事长作报告时,念到“高屋建瓴”的“瓴”字时,舌头一下打了结。幸亏他脑子转得快,猜想是个“瓦”音,便接着念了下去。他见台下并没有哄笑声,心里落下块石头。会后,他一是在心里埋怨秘书小马不该用生僻字,差点出洋相;二来又隐隐担心自己是否念错了。他特地把小马喊来,找了个由头,叫他把有“高屋建瓴”这一段念一遍。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1994,(1)
彭德怀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常常“鞭策自己,手中有了故但决不要腐化.”他给自己提出了拒腐防变的“三诀”: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捎回去.彭老总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在北京工作期间,他最反对奢侈生活和摆阔气,从不搞特殊化,处处想到的是人民.他常常对自己的侄儿、侄女说:“我们现在比起过去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要和过去比.”现在,我便广冬天有暖气,洗澡还生个热火炉,象我们这样的生活,全国人民要50年以后才有哩。”他家人口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