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志峰 《理论参考》2009,(12):43-43
调整经济结构的呼吁历久而弥新。但每次呼吁之后,结构反而进一步扭曲。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也是考虑了民生领域。但“4万亿”实施下来.原来停掉的一些“二高一资”项目重新上马,GDP增长更加依赖投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民营中小企业投资受到排挤,房价调整被拦腰斩断,高房价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2.
王建 《求知》2004,(7):16-17
最近有关机构开始发布一季度的主要经济运行数字,总的看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攀升。一季度的GDP增长高达9.7%,而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只有6.7%,是个低谷,如果按照前一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变则二季度有可能出现超过11%的两位数高增长。据此,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理由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3.
牛建玲 《求知》2005,(10):36-37
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显示全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1-5月份,我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57亿元,同比增长14.9%,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猛增、房地产投资过热等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寻找有效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郑勤朴 《求知》2002,(5):35-37
一、现代物流对天津工业系统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的推广普及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被称为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从宏观角度,美国1981年物流成本是GDP的14.7%,由于物流的普及、推广和提高,到1986年,这一比重下降到11.1%,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成本节省。目  相似文献   

5.
曾涤 《求知》2007,(9):44-46
本世纪初.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国家的GDP增速在6.0%以上。~2001年全球GDP之和312818亿美元。2005年达446316亿美元.四年增长42.7%。全球人口63.2亿.人均GDP达7062美元。其中西方七个经济大国仍保持较高的增速.拉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四年中美国由101714到144866亿美元,增长42.4%,与全球同步,仍然占全球GDP的32.5%;日本同期由42452~J46638亿美元,增长10.0%。是七国中经济增长最缓慢的国家.GDP由占全球的13.6%降到10.5%;德国由18739~27301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方面GDP保持两位数增长16年,另一方面每万元GDP的能耗每年以4%的比例下降。1992年上海GDP1114亿,每万元GDP的能耗3.4吨标准煤;2008年上海GDP10366亿,每万元GDP的能耗0.801吨标准煤。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也控制在较低水平。然而,由于上海经济结构中二产比重过高,工业又呈现出重化型特征,目前上海人均碳排放仍然较高,为11.5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在全球千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中,上海的人均碳排放强度也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GDP排名上逐年超过发达国家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升至世界第三。今年8月16日,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日本二季度GDP仅环比增长0.1%,为1.288万亿美元,而中国二季度GDP则报1.337万亿美元,已经明显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8.
张立群 《求知》2004,(2):21-24
去年1-3季度,尽管受到“非典”的冲击,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8.5%,从而保证了全年的GDP增长率达到8.5%。这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GDP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以上,结束了1998年以来在7%-8%之间徘徊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9,(5):47-47
王茂林在最新出版的《求是》撰文指出,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中国2007年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分析,理性看待。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跃居全球第3位.而人均GDP却仍处于全球第100位前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综合国力不强,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在世界排名靠后;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之一是它同追求经济的短期高速增长的目标是有矛盾的 2010年,从31个省区市由当地人代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看,只有3个省市GDP增速定为8%,其余都在8%以上,平均增速达10.3%,许多省区仍把增投资、上项目放在首位,没有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首位。而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同短期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目标是有矛盾的,  相似文献   

11.
《理论视野》2014,(7):30-30
《光明日报》2014年7月17日报道,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GDP实现同比增长7.4%,其中,二季度GDP增速为7.5%。  相似文献   

12.
刘洋 《党政论坛》2010,(8):20-20
一、GDP增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在9.5%左右。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预测,中国GDP增长率将回升到9%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22年下降,从1983年最高峰值56.5%,降至2005年的36.7%。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78年-2005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则上升了20个百分点。全国总工会最新调查显示,全国23.4%的职工5年未涨工资,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13,(12):81-81
中新网12月10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2013年中国GDP增长7.7%,2014年中国GDP增长7.5%左右。报告还称,2011--203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将呈现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2,(12):48-48
林利民在《环球》第22期发表文章指出,一个大国是否可以称之为世界强国,可依据五大要件来判断:其一.世界强国一定要以人口和国土规模为基础,这些要素一定要居于世界前列。其二。经济能力,包括GDP总量、人均GDP,以及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食产量、能源资源产量、钢产量、发电量,等等。GDP总量和人均GDP反映一国的财富情况和富裕程度。在通常情况下.强国一定是财富多、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富裕的国家不一定天然就是强国。比如,瑞士、卡塔尔算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其人均GDP世界排名远高于中国、俄罗斯等国,甚至也高于美国、日本及欧洲的德法英等国,但它们不是强国,这是因为,不能脱离国家规模来孤立地谈富裕程度。  相似文献   

16.
《理论参考》2009,(12):32-35
最困难的问题“未解决” 问: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些数据。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中国经济的反弹趋势日益明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今年“保八”已不成问题,您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怎么看?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跳跃式发展,近年来增长速度更是超过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每年保持在15%以上,并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8年底,中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超过20万家,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213亿元,增长17.1%,占GDP的2.45%,文化从业人员1132万,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48%。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6,(12):45-46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战略性、历史性和基础性的意义。据世界银行在专项研究报告(2002年度)中的计算,独立的地区经济体之间人均GDP的差异保持在1.2至1.4倍,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载GDP总量(土地产出率)的差异保持在1.4至1.8倍.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梯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整体经济社会的健康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 1.未来5年左右要努力实现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历史性转变。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投资出口对GDP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消费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的人均GDP在3000到4000美元之间,应当说正处在提升消费率的历史拐点。  相似文献   

20.
一、地区发展差距的现状及负面影响从1978年至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由小到大,近几年已出现了加速扩大的趋势。首先,反映在三大地区经济总量差距的扩大上。例如,1994年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26085亿元,占全国GDP的58.5%,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2208亿元和6330亿元,只占全国GDP的274%和14.1%。而且,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在1978年时,东部地区人均GDP为466元,中、西部地区则分别为312元和257元,差距分别为154元和209元;而到D94年时,东部地区人均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