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它又有特定的内涵,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地存在.科技文化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征的共有科技意识、科学精神及共同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其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使科学精神和科技意识的各个要素(理性、规范、公平、宽容、批判、创新、效率、协作)得到最佳调控与结合,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增强人类社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文明进步.正如一切文化对个人(个体)、团体(群体)和社会等不同层面所起的作用一样,科技文化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推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就个人而言,科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团体而言,科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科技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深刻动力在于文化创新。从价值论视角探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是全球化浪潮下的重要战略抉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科学的价值取向。二是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有着丰富内容,其价值路径主要在于五个坚持,即: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坚持文化观念创新、坚持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文化科技创新、坚持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是文化创新还须把握具体原则,注重适应时代需要的价值诉求,认真处理好四方面关系,即:坚持科学理论引领,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关系;贯彻"三个面向"原则,正确处理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发展性关系;践行"两个尊重"理念,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群众创造活力关系;保持先进性内在要求,正确处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与人民至上的有机统一、批判创新与求真务实的内在统一、集体协同与个人奉献的行为统一、科学探索与科学传承的价值统一是其鲜明特征。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科技领导力、完善社会治理制度,而且是应对中国科技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转变、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必须进行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 ,它是整个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与文化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的生长态势。当前要进行文化创新 ,繁荣先进文化 ,必须大力倡导科学文化和发掘科学文化的实践价值 ,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科学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 ,加强以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宽容为内容的科学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文化之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建伟 《新视野》2005,3(4):57-60
科技领域的创新文化,不仅要充分体现科学之魂——科学精神,而且还要充分体现人文之魂——人文精神。创新文化之魂是科学之魂和人文之魂的融合,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创新文化的各个层面(精神理念和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外部环境层面)都应当充分体现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7,(8):39-39
主观世界即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人的意识、思想、思想方法、认识能力、科学文化水平等。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7.
刘超  刘阳 《学习月刊》2011,(22):75-76
一、大庆精神的内涵 要想理解大庆精神,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精神"。同意词义解析的微观理路,"精神"是指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意历程、心理状态,是人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总体。同时,精神作为内在的精微的智慧、功能、作用,又有另一层意义,即指一切意识文化现象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是人的知识、情感、  相似文献   

8.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内在动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创新的途径包括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科学精神有着求真、求实、求新、求变等特质,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科学精神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在满足人们物质追求的同时能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作为引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5,(5)
<正>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科技社团是以促进学术繁荣、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宗旨,按照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组建的科学共同体,承担着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坚守科学道德的重要责任。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从根本上说,科学精神从属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互补的,只有两者并重,才能保证实践的正确取向.因此,要自觉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实践层面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在人的价值层面,则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2.
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主旨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文化,以大学文化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时代特征、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作为内在精神动力,通过传承文化传统、挖掘文化价值、凝练文化精神、传播文化价值等内涵来实现其价值导向功能、情感激励功能、教育认知功能和素养提升功能。在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需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品牌策略、整合营销策略、‘高校博物馆+’建设发展策略",以此不断促进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而且建构了其文化观的核心理念,价值系统的精华———文化精神。它至少包括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文化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在毛泽东的政治话语中具有丰富的修饰意义,它虽较少指代科学知识创造或具体科学方法,但它所指代的"条理化"、"依据事实"、"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实事求是"、"反对迷信"、"规律"也基本都符合(自然)科学的"逻辑实证"特征。毛泽东政治话语中的"科学"修饰语又有价值引申意义,这与(自然)科学精神也有契合之处。毛泽东政治话语中的"科学"修饰语也时常与"马克思主义"同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方法体系确实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有共通之处。但是,考察毛泽东政治话语生成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科学知识的普及远落后于"科学"在民众思想中的价值赋义和意识形态化,在受众疏离科学本体参照的情况下,由毛泽东用"科学"定义的政治导向也会在理解上出现有失明确的"想象"。所以,在中共当今政治话语发展史中,"科学"被泛化的修饰意义应向"科学"的本体意义回归。  相似文献   

15.
创新文化的内涵与社会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可以区分为现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创新文化的灵魂,创新文化应具有求实、怀疑、实践、协作、献身、宽容等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现.创新文化的产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国、支持创新的价值标准、激励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文化建设包括精神、制度、可视三个层面,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中国的现状与特点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学说。然而,现代劳动和价值创造都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照搬建立在十九世纪科学技术基础上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特定时代内容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已无法对当今鲜活的经济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科技劳动成为第一价值创造力。本文就现代科技条件下价值创造的全新的结构性特点进行探析,以期对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所贡献。一、原创性科技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最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同时,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也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并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的理论、信念和道德…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6,(4)
欲望的主宰与感性至上原则成为现代性问题的深层维度。在现代性问题域中审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困境及其重建之路等中国问题,既基于内在精神结构的欲求、情感、认知、评价、意志、超验等维度概括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现代转型的具体内容,也从优化制度结构、整合文化生态、归位精神结构、发挥内在精神的传承性、整体性和能动性、倡导理想信念等方面探讨了重建当代中国人精神秩序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个"风"如何形成?在一定意义上,它的指向就是先进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起源于科学共同体,形成于全社会。创新文化是指引导和激励创新的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内隐的精神文化,比如科技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科学道德;中间层的制度文化,比如学术规范、规章制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引,工匠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实践表征,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使其兼具广泛的文化认同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实践自觉。在社会转型期,工匠精神延展爱国主义传统、涵养爱国主义理念、融纳爱国主义教育、砥砺爱国主义品质,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实践支撑;以爱国主义作为价值导向、文化滋养和精神驱力,通过觉醒工匠意识、涵育工匠情感、磨炼工匠意志;积极在全社会培育工匠精神,最终实现工匠精神与爱国主义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协同进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