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东 《政府法制》2013,(5):34-35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2.
辽东 《政府法制》2008,(4):52-52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用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3.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14):44-45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皇帝这一特殊的角色总是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皇帝管理宇内群臣,如此庞大的工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起来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学问,这门学问被称为是“帝王心术”,是皇帝驾驭天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4.
刘锴 《政府法制》2013,(13):44-44
在中国古代,皇帝虽贵为九五之尊、万乘之君,但为了能坐上龙椅,也不得不施些计谋,使些手腕。不过也有例外,唐朝时就有一位皇帝居然是靠着装傻才坐上天子宝座的。此人便是唐宣宗李忱。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52-52
明朝时,有一次,文臣解缙伴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上一座拱桥时,皇帝问解缙:“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忙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  相似文献   

6.
罗西 《政府法制》2010,(12):50-50
中国古代的皇帝之中,有才华的不少。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皇帝雄才大略,且多是开国皇帝,才华似乎与生俱来。像唐明皇精通音律,李后主醉心诗词,宋徽宗能书善画,明天启帝最喜欢木匠活,这是偏才。与这些皇帝相比,清朝的雍正帝既不能说有雄才,也不能说有偏才,那说他弄权“有才”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7.
皇帝乃九五之尊,即使吃饭也大有讲究,清朝皇帝吃饭有“菜不过三口”的规矩。 清代,皇,蒂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莱,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莱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莱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莱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莱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53-53
皇帝怎么吃饭,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吃法。饭菜的丰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们口味和喜欢的不同而有异。目前知道比较多的是明清皇帝的吃法。  相似文献   

9.
皇帝也无奈     
何进 《江淮法治》2009,(8):37-37
中国古代的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谓“君权至上”,他们不仅从理论和制度上享有至高的权利,而且在实践中甚至可以凌驾于法律、制度等一切之上。而“君权至上”在司法方面的体现,就是法律的适用甚至是制定等所有活动,均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的,皇帝在适用法律方面具有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权。中国古代皇帝拥有的这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权利,往往会使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在法律适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但其实这种看法或观点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屈子 《政府法制》2013,(3):38-39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历史之长无事不怪。历史见证了一连串奇迹,也创造了一系列闹剧,比如,有一些亲姐妹两人嫁给同一个皇帝。古代皇帝三宫六院,妃子间难免争风吃醋,那亲姐妹共侍一个皇帝会有怎样的奇妙故事?  相似文献   

11.
已铭 《政府法制》2013,(26):45-45
在古画或电视、电影中演的古代宫廷戏剧,我们看到皇帝戴的王冠中,有一种是平板且前后有串串的垂珠,随皇帝的头摆动而摇晃着,那顶就是冕冠。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后要有垂珠呢?  相似文献   

12.
安子 《政府法制》2012,(18):22-23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生他时刚刚当上皇后,高宗李治给他起名“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怕老婆,更没出息。李显的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的母亲也是皇帝。在这样一个超级强大的阵容中,李显是最普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敬业的皇帝     
王国华 《政府法制》2010,(16):37-37
一般人心目中,皇帝大多不成器,只知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工作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像嘉靖皇帝,在位45年,大半时间躲在后宫。其实,历史上敬业的皇帝颇有一些,清朝中前期的几位皇帝都算得上够格,其中尤以乾隆为最。  相似文献   

14.
马君桐 《政府法制》2013,(17):12-12
古代官员也是有年终奖的。高级官员的年终奖一般由朝廷发放,国家财政出钱,有时候甚至是皇帝亲自掏腰包给宠臣发红包。可对于一些地方小官来说,指望不上皇帝给他们发年终奖,只能另辟蹊径。他们自寻年终奖的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15.
虞金星 《政府法制》2012,(11):39-39
以今天的眼光看,皇帝未尝不是一种职业。只不过这种职业技术要求太高,所以向来是干得好的少,庸庸碌碌甚至严重背离职业目标、破坏职业形象的多。因此,皇帝的职业教育也成了个大问题。诸如四书五经等文化基础课当然多有名家硕儒担当,  相似文献   

16.
秦亚林 《政府法制》2012,(12):50-50
光武帝刘秀是个英明皇帝,但他有一个姐姐湖阳公主生性刁蛮,依仗弟弟做皇帝,骄横非凡,在京城洛阳作威作福,为非作歹,横行无忌,连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法令放在眼里。光武帝从小又和姐姐感情很好,凡事都宠着姐姐。有一次湖阳公主的家奴当街杀了人,丢了刀扬长而去,仗着湖阳公主的庇护,心安理得。人家是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可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相似文献   

17.
龙谈 《政府法制》2012,(8):30-31
皇帝这份职业.看上去尊崇无限很有前途,但在其位的人未必就适合、或喜欢这份优差。历史中,确有几位皂帝(或虽没有皇帝的名分但实际上行使皇帝职权的人物)是应该改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金陵 《政府法制》2012,(11):27-27
在我国古代,举人考中“状元”后,皇帝封他什么官呢?按小说、戏剧所讲,不外乎礼部尚书、八府巡按之类,即在皇帝左右办事,掌握文书章奏。或受监察御史委派,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有的还被召为“驸马”,要不就是到省主持巡回考士的学政,看来官职不小。但实际上,“状元”的官职是有规定的,而且职位也比小说、戏剧中所说的低得多。  相似文献   

19.
《法人》2010,(6):93-93
“御”字在中国古代是和皇帝有关的词。皇帝出行叫“御驾”,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叫”御医”,而“御府”自然指的是宫廷。如今,这个尊贵一时的名称成了北京一家食府的名字,这家食府叫“御府89号”。  相似文献   

20.
颖子 《政府法制》2014,(8):16-17
王僧虔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书法为当时所推崇。南齐皇帝萧道成,早就听说王僧虔的书法拥有天下最好的美誉,很不服气,因为萧道成在当皇帝前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