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纣王登位不久,就用象牙筷子吃饭。他的叔父箕子劝道“:大王用象牙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有了犀牛角杯和美玉碗,吃的自然是美酒佳肴,穿的要绫罗绸缎,住的要富丽堂皇了。对这样的后果,我不寒而栗。”纣王听后不以为然。5年后,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纣王肆意骄奢,断送了商汤的江山。虽然对一个堂堂帝王而言,区区一双象牙筷子确实算不了什么。然而,有了象牙筷子,自然还会想别的。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不好控制了。纣王的历史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代经济学上有一个消费理论——齿轮效应。即人的消费习惯形成后有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说林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制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用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和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象尾、豹胎,就再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说林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制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使用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吃小米蔬菜,务必吃象尾和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乐的欲望就会不断扩大,必然要用普天下的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壑,那样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因为荒淫无度而亡了国。一双牙筷,预示亡国之危。箕子这个推断,见微知著,从端倪推  相似文献   

4.
《干部人事月报》2011,(2):95-95
商纣王有一天吃饭时用了一双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听说了,叹息不止,家人不解。他说:大王用了象牙筷子就不会用陶碗陶杯了,而要用玉碗玉杯了;用了玉碗玉杯就绝不会吃平常饭菜,而要吃山珍海味了;就再也不会穿粗布衣服、住茅屋了,而一定要穿锦衣华服、住高台大厦了……这样下去,奢侈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势必要搜刮民脂民膏,并对反对者予以镇压,如此国家就危在旦夕了。但忠诚的箕子仍去劝谏,纣王怒而将其囚禁。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见到之后十分担忧和害怕。箕子认为,商纣王既然已使用了象牙筷子.那么必然不会用陶土烧制的器皿盛汤.一定会用犀牛角或玉石做的杯子.而玉石杯子盛的、象牙筷子夹的.一定不会是豆类、野菜这样的粗粮,而一定是牦牛、象、豹胎等美味。食着这些美味,他一定不会再穿粗布短衣.住茅草屋.而必定要穿多套锦绣衣服,住豪宅。按照这样的要求,奢侈享乐的欲望就会不断膨胀。天下的财物也不够他享用。所以,商纣王的叔父“见象箸而怖”也就并不是小题大做或杞人忧天。后来.商纣王果然因奢侈淫乱不知收敛而导致国力空虚.军心动摇.最终亡国。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3,(8):152-152
李银桥说,毛竹筷容易长霉,主席平时使用的竹筷就长霉,如果改用象牙筷就没有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从小到大都是用毛竹筷子呢,已经习惯了。象牙筷子么,那是有钱人用的,太贵重了,我毛泽东拿不起!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3,(10):152
李银桥说,毛竹筷容易长霉,主席平时使用的竹筷就长霉,如果改用象牙筷就没有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从小到大都是用毛竹筷子呢,已经习惯了。象牙筷子么,那是有钱人用的,太贵重了,我毛泽东拿不起!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作为团结自己、团结同盟军、战胜敌人的一种策略或武器,在我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举几个例子来说: 首先说说周灭商过程中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据历史记载,商朝到纣王时,荒淫暴虐,达于极点,大失民心。在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纣王不纳忠谏,反而杀了王子比干,囚大贵族箕子为  相似文献   

9.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公筷制、分餐制等倡议再次进人公众视野,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实际上,17年前,“非典”暴发后,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呼吁推广使用公筷,但遗憾的是“雷声响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为何至今我们还没学会使用公筷?“多筷齐发”可能让“病从口入”“够不着的菜,别人夹给你;有老人在,晚辈要给老人‘敬菜’;有小孩在,老人更是不停给他们夹菜。讲究一点的,会另外拿双筷子;没那么讲究的,直接就用自己的筷子。”  相似文献   

10.
我想这个遥远的国家———中国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我的父亲打开他那个放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带回的盛满中国物品的盒子时 ,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会从盒子里拿出他在任主治大夫的那个部队的指挥官给他颁发的奖章 ;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象牙筷子 ,并且给我们示范如何握着和使用筷子 ;他还会从盒子里拿出刻有他名字的狮型玉石图章 ,然后写给我们看如何用两个中国字“扬”和“库”来写我们的姓。他会从盒子里拿出许许多多东西 ,每一件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能亲眼看到我父亲讲的故事里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是我…  相似文献   

11.
地处中原腹地的新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许多姓氏的发源地。林姓: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商朝重臣比干以死进谏,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残忍地将比干剖心杀害。比干的夫人陈氏当时怀有身孕,为了躲避杀身之祸,逃到淇河以西的山林里(今卫辉市西北),生下一子,取名曰“坚”。正在这时,纣王追兵包围了山林,找到了陈氏,看到陈氏怀中的孩子,问孩子姓什么,陈氏情急之中,指林为姓,才避免了杀身之祸。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派人召回了陈氏母子,赐比干的儿子姓“林”。于是,卫辉就成了林姓的发源地,比干也就成了林姓的始祖。毛姓:周…  相似文献   

12.
张宇作序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蟳埔女是在泉州的集市上,第一个印象是她们头上梳着圆髻,圆髻上环绕着一圈圈用鲜花串成的花环,中间叉上一根象牙筷子,穿行于集市人群之间,争芳斗艳,美不胜收。陈敬聪出生于蟳  相似文献   

13.
趣味概念     
◎天堂与地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孩子请神仙告诉他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神仙就带他去看两个房间。在第一个房间,孩子看到一个摆满美味佳肴的高台,可惜所有的食物只能用三尺长的筷子去夹。这时,一群饿汉冲进房间,用筷子夹起食物就要往嘴里塞,却怎么也吃不到,急得直哭。神仙说:“这就是地狱。”在另一个房间,同样的高台、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筷子,但取食者却彼此帮助,你喂我吃菜,我喂你吃肉,三尺长的筷子运用自如。神仙说:“这就是天堂。”厉教授说,互帮互助是“天堂”,自私狭隘只能走向“地…  相似文献   

14.
上古时有一位高洁之士叫许由(一作许繇),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亦名许由山。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又据《太平御览》引《西征记》说“许昌城本许由所居”。这说明许由曾在今河南许昌一带活动。《急就篇·注》说许姓就是“许由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于许由曾居住过的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伯夷,《吕氏春秋》说…  相似文献   

15.
辜性溯源     
辜性溯源据辜氏19世后裔、民间画师辜联昆先生介绍,辜氏原系商处子民,其始祖可追溯到商朝的比干。纣王荒淫无度,自为王叔的比干,多次进谏触怒纣王而被剖心,并诛九族。那时比干夫人陈氏怀孕三个月,恐祸及身便逃至野林中,生下一子,不敢再姓殷,便以“林”为姓。至...  相似文献   

16.
狗语新解     
狗年来临,人们照例要说几句关于狗的吉祥话。但查遍字典,诋毁之词甚多让狗蒙上了不白之冤。狗嘴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其实,狗嘴吐不出象牙也是情有可原,狗嘴里本没有长象牙,当然也就吐不出象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按职责分工, 吐象牙是大象的分内之事,与狗何  相似文献   

17.
妙语     
《时事报告》2013,(11):5-5
历史反复证明,离开和平稳定,发展无从谈起。东亚许多国家都是用筷子,用筷子的人都知道,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国对地区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20,(4):27-27
“公筷公勺摆上桌,分餐进食好处多。”首都文明办联合市政府新闻办、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共同发起“公筷行动”,有关公筷、公勺、分餐的倡议,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认同。“垂垂水线白封青,一著能生两眼明。”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一双双筷子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从落座后长辈“大家动筷子吧”的招呼,到请客时“多个人多双筷子嘛”的盛情,再到频频布菜的习惯,无不透着一股子热络劲儿。筷来著往,情味浓浓,但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2):5-5
促进消费由低位提升到高位,最主要是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解决“无钱可花”的问题;要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有钱不肯花”的问题;要调整居民消费结构,解决“有钱无处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思想商朝的暴虐,是殷商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西周统治者从殷商灭亡的教训和西周崛起的经验中意识到,殷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无德”,没有得到民心;而西周之所以崛起,是因为他们“敬德”,得到了民心。因此,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这一思想突出地体现在周公旦的思想中。周公旦认为,“天”、“帝”是存在的,而且“天命靡常”,天命是以德为转移的,所以他指出,纣王“诞淫厥沃,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意思是说,纣王淫法失德,上帝不再保佑他,所以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