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1):8-8
<正>知识分子未必是有知识的人。王小波写过,"我年轻时当过知青。当时没什么知识,就被当作知识分子送到乡下去插队"。他还说,当年他被硬推为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有人要收拾他。先扣帽子再整人,这是那时的套路。后来知识分子终于正名了,王小波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这个称谓很快又变得不纯粹了。一些在公共话语圈踊跃发言的人,被戏谑称为"公知",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有时候为了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就说是"臭公知",算是对"臭老九"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像得了某种流行病似的,盗窃汽车的歪风。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迅速向中国大陆刮来。如同一个长了黑翅膀的幽灵,在车流中徘徊。“幽灵”在中国登陆请看下面几个案件: 王小波,23岁,兰州市人。自幼曾被劳动教养,后因盗窃罪被拘留半年。出狱后,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摸到了一栋小楼前停放的北京吉普,战战兢挽地撬开了车门,开走了这部车。3个月后,王小波已成了一个偷车老手,他说:  相似文献   

3.
七娃 《法制博览》2009,(23):29-29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字,就得有倒霉的人。而我要说的这个人,却是个活着和死了都很倒霉的才子。这个倒霉的家伙就叫蔡邕!蔡邕倒霉就倒霉在他的才华上。  相似文献   

4.
正风雨兼程四十余载,不知不觉,毛小明已年近花甲。再有一年多的时间,他就要告别这个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职业了,心中就像打翻了的调味瓶,五味杂陈。毛小明的父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受他的影响,小时候的毛小明就对这个职业向往已久。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他为自己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而自豪,从此爱上那一抹"警服蓝"。他认为,那一抹蓝就像天空蓝,守护着一方土地的平安祥和。毛  相似文献   

5.
一位从利比亚采访归来的女记者谈感受,她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在利比亚,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庄前村后,无处不悬挂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像,人们一集会就举着他的画像.现如今,这个到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度——更准确地说是政权,果真已经消亡了.  相似文献   

6.
黄松 《工会博览》2005,(18):70-71
28年,以山为伴。他的学生就像小树一样,在他的辛勤培养下长大、成材。山绿了、孩子们长大了,他却憔悴了。在他的学生们眼中他就像环抱学校的那一座座大山,永远是滋养培育他们的沃土。正是因为他的工作与奉献,使这个既普通又偏僻的山区中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正在吃饭,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一个神情诡秘的陌生男人。这个人像影子一样钻进厨房,坐在了椅子的扶手上。他先戴上眼镜,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纸。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时已不再使用现金。他们使用支票或者信用卡。当某家商店把你的卡号转到VISA或美国运通公司,他们的电脑就会在那家商店的收入帐上增加一笔,同时在你的支出帐上也增加一笔。这个过程就像两部电脑进行了一次谈话。  相似文献   

9.
最近网上流传着发生在国人身上的一件事儿.一对夫妻,坐在家里讨论“假如咱俩买彩票中大奖以后该怎么分钱?”讨论还未结束,两个人就因为“分钱”不均打了起来,直到邻居出面劝架. 2014年的最后一天,笔者认识一个人第二次“成功”离婚,这个婚姻维持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此人上世纪末30多岁的时候,自忖“个人才情在企业当工人实在埋没得很”,毅然决定“下海挣大钱.”结果,第一次婚姻在他经商失败后结束.那以后,他开始了靠家人供养的日子,直到现在.他第二次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媳妇不愿像他的姐姐们那样供养他.  相似文献   

10.
阿强一家的遭遇湖南人阿强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镇凹芝头村开了个杂货店,但找他不容易。从今年8月份开始他就不敢住在店里了,像他自己所说的,“老鼠一样东躲西藏地在这里讨生活”。记者是在东莞大朗收容所门前听说阿强这个人的。关于他的故事令我震惊,于是我决定要找到他。去的时候正值中午。凹芝头村住的基本上都是外来打工者。低矮的砖瓦房,破旧而简陋。阿强的父母正在做午饭。了解我的身份后,他父亲叫人去喊阿强回来。他父亲姓王,56岁了,今年8月份阿强出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37-37
有的人的聪明,就像绳子一样,两股劲儿。苏东坡的聪明就两股劲儿:写文章,他满腹锦绣.但对官场上的那一套,好像就差远了。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5,(6)
<正>一个叫黄西的中国人,不远万里去美国留学,拿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却以脱口秀明星的身份走红。他曾被邀请到白宫的记者晚宴上说单口相声,在表演中,他说想要竞选美国总统,在政见方面,他有一个解决失业的好办法,一个人的活俩人干,就像总统和副总统那样。当时美国副总统拜登在现场,被这个包袱逗得大笑。最近,某前央视记者制作了一部关于大气污染的纪录片,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大力传播,新上任的环保部部长看后也表示"值得敬佩"。该片讲个人际遇,讲化石能源的消耗,也提出了些缓解环境压力的解决途径。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克强指数",它是李克强总理在辽宁任职期间发明的。"克强指数"的指标包括三项:工业用  相似文献   

13.
心轻如羽     
几年前读过毕淑敏的《心轻上天堂》。文中说,如果一个人是欢快的,心的分量就很轻。一个人有着羽毛般轻盈的心,便可上天堂。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了皱褶,就会下地狱。我一直记得这个片段,觉得心像羽毛一样轻盈真的是太美好了。有段时间,我给朋友写赠言时,经常写这句:愿你的心像羽毛一样轻盈!  相似文献   

14.
闲情五拾     
人邻 《法制博览》2011,(6):62-62
一家人 人和人怎么就成了一家人?这是非常奇怪的。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互陌生的,他来自哪里?她来自哪里?他是谁?而她又是谁?但是他们就那样认识了,就那样将两个人的东西像蚂蚁搬家一样地搬在一间屋子里,成了恩恩怨怨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15.
一个死去的人到了天上,碰到很多天使,以及许多像电视一样的机器。天使请他坐下来,然后这些机器开始放映他的一生。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每当他昔日逃避事情时,现在的画面就会停格不动。最后,一部部机器上停格着这样的场景——他第一  相似文献   

16.
毕淑敏 《法制博览》2008,(20):13-13
一夫一妻制不一定是最终的制度,但却是现行的制度: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但却是最稳定的制度。如果你是一个期望平顺和安宁的人,请支持这个制度并保卫它。我在心理诊所接待过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他对我说,他有很多钱,具体的数目他就不告诉我了,因为怕吓倒我,我说,我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胆小,对我来说.无论钱多钱少,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眼     
《南风窗》2004,(22)
阿拉法特:"昏迷"后怎么办?10月29日,75岁的阿拉法特从他在约旦河西岸拉姆安拉的官邸转入法国巴黎的贝尔西军医院接受治疗。11月初,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一度陷入"不可逆转的昏迷"时,世界上的许多媒体开始了对他的各种评说,在一些人的眼里,阿拉法特已经从一个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战士变成了一个贪权、固执、软弱的领导人。就像BBC驻耶路撒冷女记者普勒特在一个时事广播节目中所说的:"当直升机带着这位赢弱的老人,从他残破的官邸起飞时,我感到奇怪,人们到哪里去了?没有团结一致的大规模示威,没有情绪高昂的口号,外国记者似乎比拉姆安拉的任何人都更关心阿拉法特的命运。"事实上,阿拉法特被边缘化的趋势在1990年代初就初露端倪,自从他在萨达姆侵略科威特后表达了对这个暴君的支持后,他在国际社会的影  相似文献   

18.
带刀的文人     
李敖无疑是文人中的武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那些犀利的文字,就像他手中的利刃,可以杀人于无形。最近又在电视上见到李敖,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以好斗而闻名的老头,居然真的有一把刀。更不可思议的是,他每次出门时,从来刀不离身,俨然江湖侠客。  相似文献   

19.
非比寻常的行业这是一个奇特的行业。我们几乎难以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除了香港——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子和经验。即使是专业的财经记者,也无法说出美国、德国、日本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地产大亨的名字。我们在这些国家的商业媒体上,也基本上无从发现有关的公司和人物的痕迹。除非他像美国《学徒》节目的主角特郎普一样,刻意地成为异类。但在中国,这个奇特行业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就  相似文献   

20.
这个时代正在交得越来越多元吗?看起来像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多元一定就是滋生自由的沃土吗?不一定。程巍先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细节,让人回味。一次,他同几个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他忽然打断了话题,向美国朋友提出了一个颇让人尴尬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