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得克萨斯杂音” 谁都知道,美国现任总统乔治·W·布什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给人取绰号,不过正因为如此,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布什本人也得到了不少绰号。1972年,当布什26岁时,他离开休斯敦,前往阿拉巴马州为布什家族的朋友温斯顿·M·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南风窗》2004,(11)
领奖时我太激动了,忘了感谢布什、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没有他们,我的影片怎能如此精彩?想到他们我真该热泪盈眶。--美国"左翼作家兼导演"迈克尔·摩尔在其"批判布什"的纪录片《华氏9·11》夺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后喜不自禁。《华氏9·11》因海外获奖一举摆脱本土"禁映"的命运,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公映。  相似文献   

3.
国际快评     
《南风窗》2002,(24)
布什的连任“大局”笔者近日看到两条消息,一是“布什政府两位脑子最好使的人辞职”。被认为布什政府内脑子最好使的财长保罗·奥尼尔和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林赛12月6日宣布辞职。报道说,保罗·奥尼尔直率的作风经常令人吃惊,时而扰乱金融市场,令外国政府不满。最近他声称一笔国际援助基金可能转入瑞士的银行户头,就引起了巴西一次金融恐慌。劳伦斯·林赛曾说,“倒萨”  相似文献   

4.
媒体链接     
《南风窗》2002,(18)
别忘了反美情绪的所有可能的来源都没有消除:美国在沙特驻军;制裁伊拉克;支持以色列制造流血冲突;疏远包括沙特和埃及这些一向被认为是盟友的阿拉伯政权。而反对“倒萨”的最大理由也许是它将破坏阿拉伯世界的稳定。然而别忘了,正是那种稳定或者说停滞,催生了基地组织,导致了它想像中的委屈,以及9·11事件。  相似文献   

5.
巴格达之春     
9·11的灰尘里飘满了问号 一名妇女从双子楼的废墟里爬出来,当她面对摄像机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为什么恨美国?”很快这个“恨”字被利用了。9·11给了美国和那个来自得克萨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走势.它在政治上的后果是美国加快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进程,并使大国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但"9·11事件"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也没有动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此文年初写就,转眼间“9·11”就一周年了。关于“9·11”,笔者写过不少文章,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过时了。但重读此文,却无过时之感。因为此文探讨的问题,关系到“9·11”究竟是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这种改变,不是几年就可以消失的。希望这一点片面的观感,对国内读者了解今天的美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印能源海外结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11事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加大了对中亚的政治、军事、经济渗透,对我国参与这一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构成了挑战。专家指出,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走出去”以购买油田股权的方式,积极参与周边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并利用地缘优势共同建设周边国家至云南等西南省区的石油天然气输送项目,将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又一重要选择。而这一选择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上都不能忽略印度的存在。2004年印度在能源消费大国的排名中上升到第四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来,世界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反映出冷战后10年积累的某些矛盾有所激化,呈现出局部紧张、局部动荡和爆发局部战争的不稳定状态,但还不至于破坏总体缓和的态势。 反恐合作推动了大国关系重组。“ 9·11”事件使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美国凭借其超强实力,霸气十足,不再把国际条约视为全球安全的保障,肆意违反和破坏国际安全条约,采取只遵守对己有利的国际条约的机会主义立场。美国借反恐推行“霸权统治”,推出“邪恶轴心论”,调整核战略,正在形成以单边主  相似文献   

10.
沃尔玛的两块招牌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理想人物是“微软”的比尔·盖茨,而80年代的经营天才则是“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记得1992年正当美国总统选举时,乔治·布什为了挖克林顿的选票,亲自跑到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授予沃尔顿“名誉勋章”,表彰这位“体现了创业家精神,是美国人理想中的伟大人物”的杰出人士。这说明沃尔玛及其创立者沃尔顿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1.
单边主义·倒萨战争·美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什么无视世界和平力量反战的呼声甚至无视盟友的立场决意要打响倒萨战争?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2003年国情咨文时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布什国情咨文的大部分篇幅是阐述美国国内经济和伊拉克危机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一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强化了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世界作用。据布热津斯基说,“9·11”之后各国领袖鱼贯进白宫见布什的情景,简直像“觐见教皇”,因为所有国家都是恐怖攻击的潜在目标,都想找个依托,而“美国是唯一有实力采取全球行动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的反恐战略又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法国《解放报》8月21日社论指出,如果可以借反恐的名义为所欲为,那将是“国际秩序的倒退”,等于给“各种新殖民主义行为打开方便之门”,后果不堪设想。西欧与美国的分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反恐带来了滚滚财源——透视美国国防工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工业受“9·11”事件及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影响,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国防工业这段美好时光还能持续多长时间?美国国防工业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又是什么呢? 美国国防工业面临新的机遇 伴随“9·11”事件及美国家公众和布什政府的预先防御军事战略的需要,美国  相似文献   

14.
以“9·11”为契机 ,小布什政府推出了通过反恐以谋求世界霸权的布什主义 ,布什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根源。它所倡导的反对恐怖主义 ,军事上的“先发制人” ,以及在加强单边主义的同时 ,重视与大国的合作 ,表明美国试图打造一个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新世界”。但在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前提下 ,布什主义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博览     
《南风窗》2002,(11)
被遗忘的核武器 布什与普京即将在莫斯科签订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他们忽视了俄罗斯散布在11个时区广大地域上的过时核武器,这正是恐怖分子梦寐以求的东西。“9·11”以来,布什政府在本土安全上花尽了心计和金钱,新的安全开支约为380亿美元。但用于拆除俄罗斯过时核武器雷管的费用,每年只有10亿美元。问题是,这个预算是在“9·11”之前制订的,当时并没有预计到恐怖分子如此的凶险。最近,情况变得更为清楚,布什政府没有能耐将所有的情报资源协调起来进行使用与应对,在自身的驻外机构与军事基地尚且会成为恐怖活动的目标时,很难指望布什政府能对俄罗斯这些过时核武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已逾三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入侵阿富汗 ,推翻塔利班政权 ,扶植卡尔扎伊新政权的建立 ,到派兵进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倒台 ,以及北约的进一步东扩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世界格局在重新构建。从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到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以及发生在俄罗斯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都表明 ,如果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世界各国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所有发生的这一切 ,都使我们难以忘却“9·11”。“9·11”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这也许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杂志《华盛顿季刊》2 0 0 4年秋季号以“‘9·11’改变了什么 ?”为主题 ,邀请了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的知名学者 ,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已逾三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入侵阿富汗 ,推翻塔利班政权 ,扶植卡尔扎伊新政权的建立 ,到派兵进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倒台 ,以及北约的进一步东扩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世界格局在重新构建。从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到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以及发生在俄罗斯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都表明 ,如果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世界各国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所有发生的这一切 ,都使我们难以忘却“9·11”。“9·11”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这也许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杂志《华盛顿季刊》2 0 0 4年秋季号以“‘9·11’改变了什么 ?”为主题 ,邀请了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的知名学者 ,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8.
“9·11”周年前夕,我为《南风窗》杂志写了篇应景文章《后“9·11”荒诞剧》,新浪网一度将它作为主打文章贴在首页,结果招来了为我始料不及的巨大争议。列位看官大概很难相信,诸如“妙文”、“COOL!”、“深有同感”、“从人文角度反思9·11的好文章”、“幸灾乐祸”、“泼妇骂街”、“狗屁文章”等批语是对同一篇文字的评价。好在我已泡网有年,对众网友图口舌之快的秉性深有了解,否则准会被他们的谩骂给气死。 虽说我的那篇文章确实有点油滑,对美国人独尊心态的鄙夷也远甚于对“9·11”受难者的同情,但有人居然从中推出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已逾三年。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入侵阿富汗 ,推翻塔利班政权 ,扶植卡尔扎伊新政权的建立 ,到派兵进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倒台 ,以及北约的进一步东扩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世界格局在重新构建。从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到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爆炸以及发生在俄罗斯的别斯兰人质事件都表明 ,如果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世界各国政府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所有发生的这一切 ,都使我们难以忘却“9·11”。“9·11”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这也许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杂志《华盛顿季刊》2 0 0 4年秋季号以“‘9·11’改变了什么 ?”为主题 ,邀请了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南非等国家的知名学者 ,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南风窗》2005,(11)
《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自全球公映以来,连日狂扫北美及我国进口大片票房记录。据说该片一上映,美国就因为工人停工去看电影而损失了近6亿美元。“如果你不和我站在一起,那你就是我的敌人。”影片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首映后,众多影迷及圈内人将影片主角阿纳金最终成为一名邪恶的黑武士的情节与布什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联系在一起。这句阿纳金坠入黑暗之前对导师说的台词,被认为是“9·11”之后布什发表的讲话“要么你和我站在一起,要么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的“星战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