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今年三月,我来到细雨潇潇中的湘西芷江,这个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位置的城市,我对她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自甲午战争以来,穷凶极恶妄图吞并我中国、灭亡我种族的日寇,终于低下了头,“一片降帜  相似文献   

2.
“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她说──  相似文献   

3.
苏格兰见闻     
喜爱中国式生活的一家在我结识的英国朋友当中,鲍勃·尼尔先生一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鲍勃是一位工程师、苏格兰——中国友好协会会员,他从未到过中国,但他的一家却很喜欢中国的生活方式。处处模仿中国人。我刚到格拉斯哥大学进修时,即赶上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举办庆祝国庆联欢晚会。在那次联欢会上,经朋友引见,我结识了鲍勃一家。鲍勃很热情,也很健谈,我觉得他有着中国人的那种真诚与朴实。他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苏格兰英语和我交谈起来,我们谈得很投机。临别时他送给我一张名片,并一再邀请我和其他几位中国留学生去他家。鲍勃很好客,不管是英国的,还是中国的节目,逢年过节他都会邀请中国朋友去家里  相似文献   

4.
继往开来 到达英国一周后,我就同戴维结了婚。我对他的家人很少谈我的身世和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戴维的亲戚问起我的过去时,我只说我是个孤儿。每当我想起我的家和我对我父亲的谴责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然而,戴维待我很好,我有了一些平静。就我当时来说,那就足够了。 我确实很少谈论中国的政治。霍恩医生出版了一本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他作为一个医生在中国这些年来的见闻的书。我们在1971年10月参加了伦敦中国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那天晚上,新华社驻伦敦首席记者俞恩光走过我身边,对我说道,如果他能帮什么忙的话,欢迎随时找…  相似文献   

5.
韩国散记     
孔庆东 《新青年》2002,(11):54-55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位北大教师。一名中共党员,经常批评咱们中国这不好。那不对的。来到韩国以后,饱尝凄风苦雨,痛感人世艰辛.目睹这个资本主义小地主的一神一态,一颦一哭,深刻认识到自己原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要向党和人民道歉:我错了。  相似文献   

6.
继往开来 到达英国一周后,我就同戴维结了婚.我对他的家人很少谈我的身世和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戴维的亲戚问起我的过去时,我只说我是个孤儿.每当我想起我的家和我对我父亲的谴责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然而,戴维待我很好,我有了一些平静.就我当时来说,那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7.
从免费晚餐到免费社会服务,加拿大社区为吸引外国留学生加入教会下足了功夫,无孔不入的渗透使中国学生无法与宗教绝缘。去加拿大前就有人告诉我,国外劝中国留学生信教的事情挺多。我还不以为然:中华五千年文明熏陶下的我,还能被只有不到500年历史的加拿大“修正”了?中国学生变基督徒但到了加拿大,情况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房东劝我信教可以理解,学校里竟然也有个教会办公室,而且工作主要就是发展国外学生。我认识一个在学校传教的德国老头,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有人找他学《圣经》,一周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参加过他组织的一些活动,居然发…  相似文献   

8.
我担任驻越大使期间 ,经历了中越关系的一些重大事件 ,1996年6月李鹏总理率团出席越共八大便是其中的一件。一、越方的期待和邀请我作为中国第12任驻越大使 ,于1995年12月25日抵达河内赴任。1996年1月23日 ,即我到任后的第28天 ,越共总书记杜梅在会见我时谈到 ,越共将于当年6月召开八大 ,这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和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越南党期待中国党派高级代表团与会。还说 ,这不仅是对越共的巨大支持 ,同时也是对世界革命和国际共运的有力推动。其实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越方邀请我…  相似文献   

9.
我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历史,整天就知道背生词,念课文什么的。难得出去玩一次。想得到好的成绩,得抓时间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于是我最近的几个月是在教学资料的陪伴下度过的。幸亏我还学练八卦掌,有时间就去运动场活动活动,不然可以说成了个书呆子了。一般来说,我根本跑不了很长的距离,更不用说跑马拉松。不瞒你说,我心里怕这个词,一听到它,马上想起电视里边跑马拉松非常可怜的  相似文献   

10.
东行扶桑     
正在日本名古屋国际机场的酒店内,我品啜着自带的中国红茶,放松地倚靠在床头。十来天奔波似的路途劳顿,再加上频繁的温泉泡汤,间或日式餐饮的性偏凉,我这会只能是拿中国红茶的暖热性来弥补了。喝着茶,我扫视着不大的房间,无意间小书架上的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我没有伸手拿这本书,因为书名是中日两种文字混在一起,我不懂日文,但我知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接待了一位自称是华侨的金小姐。她开口就说:“你们是中国大使馆吗?我们要到国际法庭控告,问一下怎么办手续。” 我吓了一跳,该国与我国尚无邦交,而我这里是中国驻该国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5年7月1日创刊时,我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当时学校的留学生办公室陈列着海外版供大家阅读。它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是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同时也是一份有着浓浓的中国情、家乡情的报纸——"家书"。我的这种理解,随着海外版的成长和我自身工作的变动而一步一步加深、升华。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新加坡人 ,十九世纪末我的祖辈为生活所迫 ,离开中国到新加坡谋生 ,经过千辛万苦的创业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父亲经常对我讲旧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旧中国人民的苦难 ,但他又告诉我 ,中国是我们的根 ,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越来越觉得中国一丝一毫的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我渴望新中国变得富足、强大。我渴望新中国同胞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去年最让我激动的事情是 :中国女足夺得了世界杯亚军。当时我在电视机前高兴地跳起来 ,拍着手高声欢呼 :中国妇女万岁!这使我回忆起第一次回中国。那是1993年…  相似文献   

14.
我热爱中国文字,中国文字的魅力常令我激动不已”。这是香港冠军科技集团总裁简文乐先生常说的一句话。 其实,简文乐先生早在1987年就将他的这一种爱表达得十分充分了,正是这一份爱,使他研制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中文寻呼机,正  相似文献   

15.
正一有人读了我的作品《黑色马六甲》《死亡之窟》《中国缉毒秘密战》,说我和世界三大公敌干上了。没错,这是我多年创作的一段历程。由于我的作家身份,在完成对国际海盗的研究和跟踪之后,写作海盗与恐怖分子题材作品的早期,20多年前,我悄悄进入云南、广西等边防,参与了武警的缉毒行动。那个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女刑警》,侧重反映打击女性贩毒吸毒,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缉毒的全貌。近五年,制毒贩毒  相似文献   

16.
“粗赖”,是马来西亚华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意思是亲戚、亲人。有人说是客家话,有人说是马来话,我没有考证过。不过在马来西亚,不仅客家人会讲,广府人、海南人、福建人,甚至马来人、印度人也都会讲。1998年7月9日,我第一次重返马来西亚,在新山一家餐馆里用餐,服务员听说我是中国来的,连声说我是“粗赖”。一声“粗赖”,蓦然唤醒了我在马来西亚生活时的许多记忆,使我有着久违了的感觉,有着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今年6月16日———27日,我与哥哥黄辉华结伴第二次重访马来西亚。对于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经常回中国来寻根问…  相似文献   

17.
“我虽然是‘老外’的长相,没有中国血统,但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  不错,正是他曾经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他被中国大陆10个省(市)聘为政府顾问,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给他作了专题报道,介绍他的成功之路,他就是美洲华人、著名美国侨领、美国梅州同乡会会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总主席、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  龙年访龙岩  或许是缘份和巧合,千禧龙年,回“家”过年的熊德龙先生来到福建闽西龙岩,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喜庆之年。每逢佳节大喜的时刻,按中国的习俗,在各种庆祝场合,都少不了敲锣打鼓助兴,这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礼仪。作为一名专业民族打击乐演奏员,每当站在舞台上尽情敲击着各种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着节奏強烈、音韵清新的鼓乐曲,我都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情。用中国鼓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这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艺术志向和追求。当我还是中国广播少年民族乐团的首届学员时,就被有“江南鼓王”之称的著  相似文献   

19.
杨天 《海内与海外》2000,(11):63-64
马多尼(Mattioni)是我在意大利留学时认识的众多意大利人之一。当时我刚学完一门设计课,准备找个地方去“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鉴于我的“中国血统”,便有意将我安排在马多尼所在的工作单位——米兰工商会(CA-MERADICOMMERCIONDIMILANO)实习。听说他们商会常与中国人打交道,而且是从来也没有吃过亏。他们商会还令当地的华人敬而远之,被当地华人视为“阎王殿”。我始不知其因。原来有段时间,商会跟随意大利政府对中国人实行“禁区”政策,禁止中国人在意进行商业考试和注册。后来虽解除禁令,华人仍因其官僚作风太烈,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玮东 《新青年》2004,(8):35-37
几年前,刚到澳洲时,有一位尼泊尔的朋友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中国制造的产品的确很便宜,可是为什么质量很差呢?听完后我觉得脸上直发烧,一时想不出怎样来回答这个问题,只好强辩说,其实中国有许多质量优良的产品,因为质量优良,所以价格就很高,国外客商出价太低,怎么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呢?我之所以觉得自己是在强词夺理,是因为我从事过进出口贸易,对产品质量深有体会,中国有许多产品都登不上大雅之堂,惟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