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宗教社会学一改长期与社会学理论发展脱节的弊端,同时,伴随着帕森斯功能论的衰落和西方宗教运动的兴起,诸多社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当代宗教现象进行探讨。其中影响较大,且较成体系的有贝拉及卢曼在功能论视角下延续的研究,贝格尔和卢克曼倡导的现象学研究视角,以及斯塔克等人提出的宗教理性选择理论,他们在方法论、研究取向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国内社会冲突论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在不断加强。社会冲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马克思的和西方社会学的冲突论;批判的和分析的冲突论;宏观的和微观的冲突论。国内学术界在冲突的功能、类型和起源、冲突的调控等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前的研究应加强对冲突的基本理论及冲突与均衡的关系研究,开展对社会协预警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3.
金林南 《求索》2007,(12):55-57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对政治社会化现象的理性认知,它源于古代希腊的政治理论,构成了西方经验主义政治学的理论渊源。与现代政治社会化理论相比,传统政治社会化理论还不具备自觉的理论基础和学科要素。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独立使现代政治社会化理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治社会学的诞生表明政治社会化理论不仅具备了专属的学科名称,而且在学科制度、研究成果、方法论及研究对象等方面都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现代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4.
王雨磊 《岭南学刊》2012,(4):126-128
目前对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质疑主要来自社会、学术界以及社会学界三个方面,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不高本身就是社会学需要解释的社会现象。社会对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质疑甚至否定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滞后导致的社会学专业应用及职业发展被遮蔽和阻碍了,学界对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质疑主要是质疑社会学的解释力,社会学界对自身学术地位的质疑主要是由于不同研究流派的研究范式的冲突。提高社会学学科地位,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开展更深入的市场和政府改革,增加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倡导学术自由,增加社会学的比较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试析韦伯宗教伦理和社会经济行为模式整合的或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最有1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对社会学的诸多分支领域的分析是具有权威性的,其中包括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宗教社会学研究(宗教文化比较)是韦伯一生的重要研究之一。本文在此主要探讨韦伯的宗教观念和社会经济行为模式之间的整合关系。一、韦伯历史学的理想类型下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假定为了在挑选概念工具时避免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韦伯采取类型对现象作出假设,其中包括产生现象的原因和现象造成的后果,进行宗教社会学研究。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假定,是世界观对社会组织或个人态度有…  相似文献   

6.
政治冲突是人类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理解并控制冲突是政治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政治社会学认为,对政治现象的解释应沉入社会层面,在社会结构与社会进程中寻求恰当的解释。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构性表现,不平等的分层体系与政治冲突都是一切复杂社会所固有的现象,冲突与分层密切相关。马克思与韦伯是分层与冲突理论的两大思想源泉。这两种理论之间既有继承,又相互对峙。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必然导致阶级斗争,并最终消灭阶级对立进入无阶级社会。而韦伯承认经济因素在政治冲突中的作用,同时强调地位等非经济性因素在政治冲突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政治冲突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因此比较他们的分层与冲突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学作品里悲剧代表人物的悲剧性实质根源于秩序观:悲剧的冲突可以看作要么是人与社会道德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我关系(个人情感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然规律秩序的冲突。悲剧美的产生归根结底也是由于读者对悲剧人物个体行为不合社会或自然秩序观而产生悲剧性命运的强烈同情和共鸣。  相似文献   

8.
政治冲突是人类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政治社会学认为,对政治现象的解释应沉入社会层面,在社会结构与社会进程中寻求恰当的解释。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构性表现,冲突与分层密切相关。韦伯是分层与冲突理论的两大思想源泉之一。韦伯对社会结构的划分是多维的,既承认经济因素在政治冲突中的作用,同时强调地位等非经济性因素在政治冲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政治冲突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将韦伯的分层与冲突理论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进行简要对比,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韦伯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9.
交通社会学是社会学者用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交通行为、交通现象、交通行业的一门应用社会学。推动交通社会学发展,需要把交通的社会性和复合功能作为研究交通社会学的逻辑起点;需要规范交通社会学的学术研究;需要确定保证交通社会学获得独立发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田巍 《求索》2010,(9):150-152
任何法学派别亦或不同部门法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法的价值的研究。对于法的价值的子项问题,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学界有诸多理解。归纳各派学者的理论成果,经济法的价值品格表现在经济法价值的经济性、社会性和与时俱进品质等三个方面。本文循着价值、法的价值、经济法价值的研究径路,探寻经济法的价值元素及其体系。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存在价值位阶的差别与冲突,这种价值位阶的适当调适以及价值冲突的适时消解关系到经济法功能的实现。我们认为,倚重秩序价值,强化效率价值与社会公正价值是消解经济法价值体系冲突的新径路,这种新的径路不仅是对经济法传统功能的强化,也是对和谐发展指引下社会经济运行做出的现代回应。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过程或现象,社会分层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何作用或功能呢?对此,社会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或争论,并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功能论和冲突论。功能论以戴维斯(KingsleyDavis)和莫尔(Vilbert Moore)为代表,他们认为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社会分层因社会  相似文献   

12.
犯罪社会学,亦称“社会犯罪学”、“刑事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分析犯罪问题的学科。是紧密联系社会学和犯罪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犯罪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刑事政策、刑罚制度、劳动改造等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犯罪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还是处在创建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我们尽快地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整合是社会学的理论之一。运用这一理论研究犯罪现象,探索控制犯罪的有效社会途径,可以为治理犯罪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考角度。本文对此试作些粗浅探讨。社会整合与自由化社会整合属于社会自我调控系统,指社会调整、协调其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和纠葛,使之成为和谐的统一体系的过程和结果。这一概念包含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所谓文化整合,就是规范模式的脉络相关状态。所谓规范整合,就是规范模式与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死亡相关的议题长久以来属于禁忌或被忽视。不过,随着中国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性的诸多特征促使着人们开始逐渐重视与死亡相关的诸多议题。同时,伴随着快速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与死亡相关的研究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首先,重点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死亡的社会性特征以及社会学视域下死亡问题的研究内容。其次,以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侧重考察了死亡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最后,基于现有相关研究的薄弱性,对中国死亡社会学未来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虽然开始被纳入社会学研究的学术视野,但已有的研究一般局限于人们待人接物方法与技巧的讨论,而对社会交往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社会交往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缺乏甚至没有系统的理论探讨。华中师大刘祖云教授撰著的《社会交往新论》(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年3月版,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正是弥补我国社会学研究上述不足的一个初步尝试,是社会学园地里的新开垦,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如下三方面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犯罪社会学是研究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条件,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社会对犯罪的制约,预防犯罪和消灭犯罪的社会途径的科学。犯罪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犯罪社会学介于社会学和犯罪学之间,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形成的。因此,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正确确定,就成为完成这一学科研究任务的前提。犯罪社会学研究社会存在的犯罪现象,必然要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要研究宏观社会环境与犯罪的关系,又要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世纪社会学产生以来,人们开始注重经验的、综合的、实证的研究,以便从社会机制中,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行为的变量关系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发展寻找优化方案。这门学科的产生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外已相当普及。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学研究停顿了30年,直至80年代初才开始重建。这几年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社会的各类具体问题和现象,提出解决的方案,已成为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势。那么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政治过程及其现  相似文献   

18.
王卓琳  罗观翠 《求索》2013,(11):223-225
现代意义上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指代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趋于同化的过程。"认同"理论发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而后经埃里克森得以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亨利·泰弗尔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分析产生群际歧视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对歧视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后,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当下,随着社会集群行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得以跟进,为解释社会集群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社会个体行为、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结构系统之间搭接了可资借用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9.
唐咏 《青年探索》2001,(6):8-11
自社会学诞生后,社会分层就成为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阶级论,阐述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达伦多夫的阶级冲突论,揭示了地位与利益差异的关系。他把社会上的阶级划分为掌权阶级和服从阶级。再到韦伯的阶层观,他运用权力、地位和声望作为分层标准分析西方的社会。他认为阶级是由  相似文献   

20.
法社会学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法学流派,强调法是一种社会现象,主张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的实行、功能和效果.该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法认识的法哲学,从而与新自然法学派和新实证主义法学派一起成为现代西方三大主要法学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