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过程,而且还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做支撑。要使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就得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之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消费结构、市场变化和国际贸易的需要。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依靠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与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社会流动普遍加快,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社会阶层之间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具体地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崛起是世界体系发展的延续和补充,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体系的终结?这是过去三十多年在国际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个学术命题。从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出发,对世界体系在过去500年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500-1750/1800年重商主义阶段主要基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1800/1850-1914/1945年的自由主义经济阶段主要基于"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而1945-2030年的混合经济阶段则主要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与金融"、"科学与技术"、"国际制度与机制"是世界体系得以延续500年的四大基本动力。世界体系是过去500年每个国家兴衰的背景,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这个延续至今的"世界体系",所以,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自于世界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7月,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态观点:"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  相似文献   

5.
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于推进调控体系的科学化,主要包括对调控理念、调控目标、调控手段以及调控体系等方面的优化与调整。在追求调控体系科学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调控效果有限性的客观存在。应在增强科学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有限性因素,以实现调控效果的不断提升,进而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的中国,原有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需要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结构不合理。现有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由一组新常态构成的画卷,包括: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三是经济增长动力的新常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主要依靠需求边“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向主要依靠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全面改革、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转变,从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变,从主要依靠投资向主要依靠消费转变,从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向主要依靠社会投资转变。四是财富分配的新常态,“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即实现财富分配结构从偏重国富向偏重民富转型,从少数行业和少数人富裕向各个行业和广大民众共同富裕转型。  相似文献   

8.
《外交评论》2014,(4):1-24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日益深度参与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开始成为国际经济外交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经济外交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实现一定的外交目标。本文首先对经济外交的定义和类别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中国实施经济外交的国内制度结构及其最新演进。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经济外交发展的历史演变,指出中国经济外交大体上经历了接触性经济外交、融入性经济外交、参与性经济外交和领导性经济外交四个阶段。最后,本文对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外交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经济结构正面临重大变化,中国的经济外交也迎来巨大的机遇,其积极有为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9.
张静 《工会论坛》2002,8(3):8-9
中国入世谈判 15年 ,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伴随经济全球化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完善 ,在我国入世后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这必然影响工人的切身利益 ,引起工会工作机制和方法的改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成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背景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第三产业相对生产率较低 ;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水平等。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经营不同性质的服务产品 ;采取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缓解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状况 ;深化体制改革 ,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进程 ;采取得力举措扶持、发展现阶段服务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由来入手,对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进行了检讨反思,并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一直难以根本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从而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新一轮的增长期中抓住机遇,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和制度转型改革等四个战略层面的探索和实践.面对新世纪,中国应采取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人本型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部六省已经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圈建设、解决民生等问题入手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在具体举措上,中部六省依据自身优势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山西省以推动能源基地绿色经济作为主题;安徽省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河南省立足"三农"和城乡统筹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湖北省根据省情"三业并举",推进结构优化升级;湖南省实施了"一化三基"战略;江西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引擎走绿色崛起之路。通过各省发展策略的比较,对江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于商路及其城市的功能转换与近代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问题,学界过往的研究多揭示其商品流通功能之发挥如何助益于其区域内的商品化生产的发展。但在商路经济带上其产业部门结构及其地理分布变化,资本、商品结构和市场供给能力的变化对区域商品市场变动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却表明:在近代西北,商品和生产要素依随商路上主要城市而聚集或流动,不仅是其区域商品市场变动的内容和重要特征,亦是其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诱导力量、具体支撑,更是其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重要根因。换言之,城市功能转换与后发展地区产业升级之关系更说明,近代西北作为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其区域经济发展并不缺乏内生动力。当下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于此命题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剖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重视产业、消费、科技、投资、政策五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健康运行是由经济体实施的发展战略、经济运行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在于这三个要素的配置失当。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在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人口结构诸方面均已显现出类似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的一些特征。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必须把经济发展重点由强调速度转向结构调整,实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外发展观的演变对乡村建设有重要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发动机”在城市,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在乡村。促进乡村建设,需要对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将会扭曲中国经济发展,乡村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必须警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深化体制改革之路,大力推进产业集群之路,不断内化自主创新之路,始终坚持和谐发展之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