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以前,菅直人内阁因为政治献金等等问题麻烦缠身,民调支持率日渐下降。根据日本近年来政坛的习惯,菅直人内阁已然成了弱势内阁,离被迫辞职为期不远。然而,意想不到的“3t1r大地震的来临,日本国家面临严重的地震、海啸、核泄漏大灾难,日本国民和各个政治党派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停止政治内斗,转而进行全力救灾。因此,大地震成了成全菅直人内阁继续执政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代日本的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战后的几十年里,由于较好地实施了道德教育,从而培养了一代爱国、勤奋、奉献的日本人。这无疑为日本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使之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现实,对当代日本道德教育既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又是一种强烈的挑战.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日本道德教育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事实,令日本朝野关注。为了以崭新的面貌开创21世纪的新局面,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日本正积极地进行着道德教育改革. 国际形势和国内教育改革 是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一个岛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习俗。赵军、沈洁赴日本学习研究已有10年。他们以社会学、历史学的审视观,对日本社会进行分析思考,撰写了《日本的社会与人》一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版)。该书以清新朴实的笔调,勾画了日本民族的特点。作者在书中写道,日本民族是个暧昧的民族,日本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日本政治是飘流的政治。总之,日本的社会矛盾与和谐并存。在日本,寺院星罗棋布,人们不时可听到远处传来的占刹钟声,这给人一种历史的凝重感、然而,当看到寺院的主人——现代的和尚们,携娇妻爱子,驾着豪华奔驰轿…  相似文献   

4.
看今日日本政治动向张可喜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并非始自今日,从40年代末美国改变对日占须政策时起,这个进程就开始了。90年代前期政界出现“自民党化”、“总保守化”形势只不过标志着政治右倾化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而已。199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这本来...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其出色的企业教育。在其“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的指引下,秉承“和谐高于一切”的企业作风,日本企业造就了一批对企业忠诚的“企业人”,为日后经济的腾飞作了人才储备。通过对日本企业教育实践的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是直接的、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和间接的。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是“空对空”的观念,更好地重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于日方的强硬态度,钓鱼岛争端不断升温,我国国内媒体和不少学者也对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表示了担忧。然而笔者认为,当前日本政治正处于“更新换代”之际,虽然少壮派崭露头角并在对外政策上大多表现强硬,但是,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各方反对,悍然走进供奉着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安倍此举,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味和浓厚的火药味,针对中国的用意昭然若揭。日本是“二战”的发起国和侵略者,安倍深知其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必然遭致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反对,引发外交与政治的连锁反应。即便如此,他仍然一意孤行。诡异的逻辑背后,是日本扭曲的国内政治需要和不合常理的政治需求。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相似的文化,相同的容貌。早在隋唐时代,日本就派遣隋使、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政治,经济。然而在日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的政治精英们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直到“脱亚人欧”,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今天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我们了解日本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我们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维宏 《人民论坛》2013,(25):32-33
政坛核心见不到政治领袖日本国内外的舆论都一致认为,日本政治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少一批有远见、能领航的合格的"舵手",即缺少能够力挽狂澜的政治领袖漂流的日本政治,缺乏有远见、能领航的合格"舵手"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治格局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政治的漂流化。所谓漂流化,指的是这样一种政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内阁于7月27日通过了“1999年防卫白皮书”,舆论普遍认为,与以往日本发表的防卫白皮书相比,此次白皮书表明,日本在近年来已经通过参加国际维和“迈出”国门之后,正试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利用其不断强大的军事力量,谋求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政治大国”影响,并正以更加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进一步走出亚洲,走向世界。走向世界:日本确定的政治大国目标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由于其在战争中的侵略罪行和战败国地位,制定了“和平宪法”,对其发展军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不允许日本拥有超出其防卫能力的军事力量。由于这一因素,日本国家发…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的国民性所体现出的“缘人”特征与武士道精神,对上下位序非常敏感;自我定位对日本人十分重要,因为上下位序是通过自我定位而决定的。传统华夷秩序所体现的位序,乃中国在上,日本在下。日本的儒学者对传统“中国”一词所预设的华夷之辨与东亚政治秩序,不管是在“文化认同”或“政治认同”上,均难以接受。通过不断地对“中国”一词提出臆想性的解释,日本的儒学者缓解了“文化自我”与“政治自我”割裂所造成的自我定位困境,并让中国经典得以适应于日本的整体文化(自信)之中。日本的国学者排斥儒释文化,认为必须立足于日本的价值之上,才能够认识到中国的“道”误在何处。日本学者对“中国”一词诠释的嬗变,对日本人的自我定位与国际关系,均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振兴 《友声》2007,(6):13-14
应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邀请,陈昊苏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于7月2日至7日访问日本东京、新渴等地。代表团拜访了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日方组委会委员长、日本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辻井乔及新渴县知事泉田裕彦等日本各界人士,就巩固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政客的权力盘算中,外交往往有服从国内政治需要的倾向。对这些政客来说,权力的取得与维持,事实上经常高于国家利益。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最近日本与邻国发生的领土争端则又一次证明了这个规律。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中,日本政客为了应对国内政治中权力争夺的需要不惜挑起与邻国的争端,从中捞取政治好处。  相似文献   

14.
吴雨平 《求索》2007,(11):194-196
儒家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占支配地位,而且自汉代以后,成为整个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共辜的精神财富。日本汉诗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延伸,儒家重政治功利的实用主义文学观深刻而持久地支配了日本汉诗的创作,形成了日本汉诗迥异于和文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何晓松 《中国人大》2009,(21):51-52
本文指的世袭是议员职位在民主的外衣下,进行血缘亲族间的让渡。日本的议员根据《公职选举法》的规定由公民投票选举产生。但日本作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表现在,日本的政治家通常利用家族的选举地盘、政治资金和政治声望帮助自己的子孙当选议员,这些议员就是“世袭议员”。  相似文献   

16.
张玉来 《人民论坛》2014,(2):20-23,256
日本公共危机治理机制建立在灾害应对长期实践基础之上,它具有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演进特征,并与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了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特征。21世纪以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东亚非典疫情(SARS)等事件导致全球公共危机问题更加凸显和严峻,这也影响到日本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它出现了向一元化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话语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围绕话语权展开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国际政治变成了“话语权政治”。中国经济总量虽然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世界经济大国,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尚未与此比肩同步,仍处于结构性劣势。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以来,小泉探求日本新出路的改革尝试全面碰壁,内阁支持率和党内支持率双双破位下滑。为挽救执政地位的颓势,小泉开始推进强硬路线,明显加大政治中的军事含量,政治右倾化趋势有所发展,由此引起世人对日本是否要实现军事大国梦想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肖巩 《今日上海》2010,(4):52-53
在今天亚洲当代艺术多样纷呈的格局中,日本的当代艺术尽管因其社会、政治和文化上的特点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但很久以来,日本绘画发展呈现单一的情境,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则以动漫卡通形象占据着绘画主要舞台。作为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日野之彦以与前辈艺术家不同的思考和探求,并以个人非常鲜明的美学理念和艺术表达的风格,为日本当代文化发展现象提供了佐证,也拓宽了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疆界,因此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参政在日本桑田日本总理府7月11日发表的对政治、行政、司法各领域"女性参与决策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国际机构工作的日本人中,女性比例占近半数,与此相对照,在日本国内,议员和法官的妇女比例也有增长的倾向,而在政府机关和民间企业处于领导岗位的妇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