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于灯下读书     
陈孝荣 《党课》2014,(20):84-85
于灯下读书,是我很早就养成的习惯。我出生在鄂西一个边远的农村,那个时候家里还很穷,山里也没有通电,我的灯下读书,只能是在煤油灯下读书。当夜晚到来的时候,一盏煤油灯放在火垅里,母亲在灯下纳鞋底,我则捧着一本书坐在灯下静静地阅读。煤油灯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就像一双昏花的老眼,当我读到忘情的时候,我就将屁股下的椅子一点一点地往煤油灯下移动。有时候一直触到煤油灯下,将煤油灯打翻,或者是头发被煤油灯的火苗烧着了我才发觉。这时,母亲总会从她的鞋底上抬起头来,冲着我说:“你不能慢点儿啊?”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回报     
<正>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入,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陈云是"搞经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有着醇厚的人文素养。"马背上"的读书人陈云勤奋刻苦,喜欢读书,既是革命家,也是读书人,可以说是"马背上"的读书人。他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却天资聪颖,喜爱读书。从上颜安小学到去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他都是因为读书优秀,而得到贵人相助,从乡下走向都市,从小我走向职业革命家。读书伴随着陈云的革命生涯。延安时期,环境相对稳定。他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某女孩刚在媒体上发表"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择偶宣言;这几天来,继有某师范大学教授对学生抛出"40岁时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的"雷人"之语。这是拜金主义的又一典型。其他诸如此类的社会新闻亦层出不穷。看来,去年的一项网民调查结果称多数人认为本国是"第一拜金主义国家",还真没有错。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谁都知道不对,道理也没有更多好讲。却是本国何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0,(6):56-57
<正>于建嵘在4月9日的《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上撰文指出:目前,知识青年群体中,一部分成为底层知识青年,大体上包括三类人:生在城市,大学毕业后无业,在家"啃老"的城市青年;生长在农村,大学进城读书,毕业后无业,有的进入城市为"蚁族",有的心有不甘地待在农村;随着进城打工的父母生长在城市,在接受了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3日凌晨,黑河市又迎来一场大雪。许多市民还在睡梦中时,市环卫处的清雪队伍已经奋战在市区的主干街路上了。"落雪即清",不因下雪而影响出行,既是市环卫处的工作主旨,也是黑河市民早已习惯了的"常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黑河市民早已习惯了的"常态"不光是雪后顺利出行这一项,而是涵盖了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黑河市委在2013年起大力推进的"五化一满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8.
陆蓉 《当代贵州》2014,(12):58-58
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夜深入静时父亲伏案在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受父亲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教导,让我从小便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从《三字经》到《我要读书》;从《烈火中永生》到《欧阳海之歌》;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唐诗宋词到毛泽东诗词……我就像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吮吸着营养。10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学了。一天早上,我倚着门框,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阵阵酸楚,眼里滚动出泪水。这时,父亲用  相似文献   

9.
随感两篇     
读书时光读书时光大多是在灯光下度过的。在繁重的写作之余,在体力和智力经过紧张操作而颇感疲惫之后,把喘息的心灵安放在字里行间小憩。温馨、幸福的感觉便弥漫了全身。读书的习惯是从孩提时养成的。那时一字不识的外祖母对我的学习特别关心,她常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并给我讲一些古人如何刻苦读书的故事激励我。尽管对外祖母的良苦用心不甚明白,但每当看到外祖母那满含厚  相似文献   

10.
斋中四味     
一味曰:空闲时安安静静地读书,实在是一种殷实的快乐。每每,捧读一本心爱的书,一页一页地翻弄,那书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幽香。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对话、交流,体味作者的学识与才情,人格与品性,让自己的精神沐浴在时间和空间的瀚海里,尽性邀游,真是赏心悦目。二味曰:读书很杂,但也挑食。除了挑作者,我也挑出版社和译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出版物是我的偏爱,拥有许多三联的藏书,这是由于读大学时《读书》的"引导",其实,是三联书店的出版物与我"一拍即合"。《约翰·克里斯朵夫》我读傅雷的译本;…  相似文献   

11.
<正>阳春三月,饶阳大地春机勃发。"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真情实意地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翻开饶阳县留楚乡财政所原所长徐世芳的群众工作记录本,第一页上写着这么一段话。看似简单,却凝结着徐世芳38个春秋的默默奉献和坚守。"有急事难事,就找老徐。"在留楚乡,谁家有困难,都习惯在第一时间给徐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读书,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但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与思考应是如影随形、相得益彰,"思"也不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泛泛而思""随便想想",而应是思考、思辨、思维、思想这一系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逐步升华。  相似文献   

13.
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读书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本领恐慌",一碰到难题,首先打开的是"百度"等搜索引擎,无需动脑,迅速输入关键词便能得到答案。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  相似文献   

14.
陈仲丹 《唯实》2015,(1):69-72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其功业显赫,当时就被人称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读书、善读书的人,一生坚持读书,乐此不疲。他读书的特点除勤勉外,还偏好深湛之思,将读书的心得用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对他事业的成功有极大帮助。《清史稿》对他有个评价,称"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学问来自读书,这就是说他的功业主要归之于他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曾国藩人生的后半段主要是在忙碌的官场度过的,尤其是在组建湘军后的十多年,经常是战局紧迫,事务纷繁,但无论是  相似文献   

15.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援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食指《热爱生命》多年以前,曾经被一张一个外国小孩坐在已成废墟的家园上读书的照片深深打动;今天,一个更令人震撼的镜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土地上:一个被  相似文献   

16.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13):18-19
台湾学者高希均说:"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房子再小,也要藏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交情再少,也要送书。"多年来,朋友送我一些大作,"文人相钦",我不仅认真读,而且还不揣"根底浅",大胆涂鸦,写下我的感想,为书海夜航、砚田勤耕的人们摇旗呐喊,"加油"鼓劲。有位大哥读了我为他写的书评,居然当众哭了,这让我更加珍惜这份"书评情"。因而,我在高希均先生的名言后面添了一句:"学问再少,也要评书。"是为释题。  相似文献   

17.
宋将军:您好!我又一次静静地坐在学习桌前,拿出了您的《偶像在我心中》,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也沉浸在自己对偶像的思考中。偶像,是年轻人绕不开的话题。我老家在四川达州,中学时随打工的父母到广东汕头读书。汕头经济发达、思想活跃、生活时尚。从农村来到这里的我真有些"乐不思蜀"了。当时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关注影视明星信息、商界人物传奇,梦想着我们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周杰伦那样的明星,或者李嘉诚那样的巨头,年轻的梦炫目而多彩。  相似文献   

18.
过了元旦,便是紧张的期末考试.可多紧张的考试也难掩同学们的兴奋--快放假回家了.这是我到长春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我盼着早点儿回到宾县农村的家.可回家之前,我得先去看个人,他叫王元萍,是我的"特殊亲戚".说起这个"特殊亲戚",还得从我的父亲说起.  相似文献   

19.
名言警句     
正◆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内基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眼前,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棵绿油油的小白杨树,一个瘦瘦的小姑娘,一本厚厚的小说。风儿沙沙地吹过,落在树梢上,落在书页上,而小姑娘却全然不觉得。这——便是少年时代的我。当时,我家的大院前生长着成片成片的白杨树,而我最喜欢坐在白杨树下读书。当时,酷爱读书的我一捧起书来便会忘了一切。比如母亲让我看着壶里的水开了没有,开了就灌到暖瓶里去,而结果是壶里的水快熬干了,我却还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看书。又比如母亲让我看着点儿炉子上蒸着的米饭,火大了就把锅往一边端端,可结局又似乎是灾难性的,米饭被烧焦了,而我被横骂一顿。这还不算,到了夜晚,我常常会跟大人争桌子争灯。家里所有的灯都熄后,我就把手电筒偷出来,躺在被子里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