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克兰文化与俄国文化是同一个俄罗斯文化的不同版本。乌克兰加入俄国版图后,俄国文化的这两个版本如何融合为一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未能彻底解决好的问题。除了寻找文化之根的那个层面之外,任何文化都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即对精神峰巅的仰望。乌克兰文化的建立,就应该定位于不是与全俄文化去竞争,而是捐弃前嫌,对全俄文化进行补充和丰富。欧亚主义号召全体俄罗斯人——无论是大俄罗斯人,还是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都要为把文化当作民族的自我意识来弘扬这一理想而挺身奋斗。  相似文献   

2.
当代法国文化渗透力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佩纹 《法国研究》2003,(1):204-211
对于法国 ,我们不陌生 ,一提到她 ,就会想到香水、浪漫、大餐、时装、埃菲尔铁塔 ;对于某些人 ,还会使他们联想到雨果、巴尔扎克、凡高、笛卡儿、《百科全书》等。这就是法国文化。关于“文化”一词 ,但凡是读过点书的人都不会陌生 ,在现如今这个世界 ,无论在哪个国家 ,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都越来越高 ,是一个相当时髦的术语。它在不断地产生新词 ,以多种派生面目频频亮相于各种场合 :报纸、电视节目、网络、广播等等 ,诸如 :消费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工业、企业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以及文化现象、文化交流、文化霸权、文化渗透、文化典…  相似文献   

3.
日本立法实践表明,文化基本法重点发挥的是文化人权法与文化政策法的功能,厚植文化国力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中国文化政策存在稳定性不足、文化人权相对忽视及文化政绩化、功利化现象,亟待尽快制定文化基本法,就文化发展的基本理念、不同主体的权责义务及各项文化政策作出规定,以实现文化重要性教育,明确文化政策方向及保障文化人权,保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有源之水"与"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是在外化与异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混合文化”(1)有人称之为“杂种文化”。(2)从一万年前到公元前三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此时日本人与大陆来往甚少。在这一段时间里,日本一直是一个狩猎国,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秀文化。从事水稻种植的农耕民族开始从中国的长江流域经过朝鲜半岛而到达日本列岛,与当地人形成此后的“复合民族”,(3)也就是今天的日本人。徐福入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文化的复合性日本虽被公认为单一民族的国家 ,但其文化具有复合性特点 ,有的学者称日本文化为“复合文化”。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的崛起 ,令世人刮相看 ,日本学者高桥龟去在谈到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根本原因时分析认为 :“日本人对于与本国不同的文化 ,不是看作异端 ,也没有排斥和偏见 ,相反善于以外国先进文化与思想为师 ,进行移植和吸收。”的确 ,日本民族是擅长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民族 ,同时 ,这也说明日本文化既有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又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华 ,使日本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复合的结晶。所谓“复合性”是与…  相似文献   

6.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7.
韩流开始在中国流行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流的传入为中国人提供了可以体验更多外来文化的机会。通过韩流,中国人不仅了解和认识了韩国和韩国文化,而且受其启发,在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文化产业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由于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同源,中国人对韩流及韩国文化没有太多的异化感和隔阂感,总体接受过程较为平顺。由于每个人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喜好标准和审美取向等不同,中国人看待韩流的文化心理也不尽相同。韩流若能克服自身的局限性,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文化建设领域,两国应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力合作,并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不断汲取营养,继续为两国的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力量。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是上海市的标志和窗口,理应通过它们的平台,面向上海市民以及外地到上海来的新上海人,去弘扬海派文化,推动海派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文化政策有两个层面:一是民族国家的文化政策,二是泛欧洲的文化政策。在欧洲层面,主导文化政策的政治实体主要是欧洲联盟和欧洲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国际机构也对欧洲文化政策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欧盟文化政策,着重考察欧盟作为欧洲范围的行动者,如何通过其显形和隐形的文化政策,塑造新的文化治理体系、推进欧洲公民社会各种力量的新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传统文化不仅揭示了日本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与生活艺术,更渗透着日本人的思想体系与价值观念。"和"是日本社会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它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是贯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纵观日本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理念与境界不断缔造着"和"之韵与美,更构建着日本人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11.
泰国的阿卡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卡人是泰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泰国北部地区。作为泰国的一个山地民族,阿卡人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和历史文化。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许多观念上有很大的一致性,但是日本毕竟有自己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所以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观念和文化也有很大的区别,在宗教文化和观念方面也是如此。探讨中、日宗教观念和文化的异同,同时探讨这些因素在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日本有很大作用,对进一步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因素在我国社会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也有积极意义。中、日同属于东方儒家文化圈,较之于人类的其他类型的文化,诸如:犹太教──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等等,表现出多方面的相似性,在宗教观念和宗…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法国文化政策一直被认为是与美国自由主义文化政策针锋相对的典型代表。而在解释为什么法国选择国家干预的文化政策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法国为了抵御美国文化,保护法国文化的被动无奈的对策。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暗示: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取决于其文化的经济地位,会因文化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事实表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文化政策从根本上反映着该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只有把一国的文化政策放在其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理解文化政策的深刻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作者的一次亲身经历出发 ,分析文化接触中出现误会与矛盾的根源。我们每一个人都成长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决定我们的思维模式 ,支配我们的行为。在文化接触中 ,我们常常会不知不觉地用本文化的行为方式去与对方打交道 ,而且容易用本文化的眼光去评判对方的语言与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文化领导是以人为本、关注价值的领导,是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励被领导者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现代领导思想,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激励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达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完美结合并保持平衡,更加关注人的目的、价值和幸福。  相似文献   

16.
江迅 《新民周刊》2012,(10):22-22
什么都炒的风气,是香港独有的一种文化。快,是香港人的个性,也是香港文化一大特色,更是香港社会一股风气。走在香港大街上,你常常会感觉身后的人嫌你走得太慢。有人说,香港地上的蚂蚁,都似乎受了香港人感染,要比外来蚂蚁爬得快,总是匆匆忙忙在觅食。为了觅食,香港人就爱"炒",什么都炒。  相似文献   

17.
一场展览引发如山如海的观展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大家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文物意义的理解,这是好事。"在"《石渠宝笈》特展"开展前,于大多数人而言,故宫大抵是:朱门金殿,雕栏玉砌,庭院深深几如许。在"《石渠宝笈》特展"开展后,许多人开始发现,故宫还可是:金石珠玉,书画典籍,琳琅满目无重数。  相似文献   

18.
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理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5,20(1):51-5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不同文化成员间的交往和理解.欧洲对文化范畴的界定和文化理论发展至今仍影响欧洲人的文化范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确定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层面和文化理论发展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欧洲文化,解读欧洲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7,22(1):43-49
基于文化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文化行为这一文化认知假设,本文面向中西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试图通过比较方式界定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和文化行为方面的不同性层面,在这方面中国文化倾向于等级取向、群体意识和礼治/人治,而西方则更多倾向于平等意识、个体取向和法治,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性也影响中西文化行为,其不同性主要有:就事论事与就事论人、务实性与关系取向、法理重于情理与情理重于法理、明确行为方式与模糊行为方式、平等取向与等级取向.从文化不同性视角界定中西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不同性,这将有助于我们化解存在于中西文化之间的跨文化困境,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朱明忠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1):93-108,156,157
同中国文化一样,印度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体系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印度文化历经风风雨雨,起伏跌宕,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印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和形式丰富而多彩。由于印度地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人文发展背景,所以印度文化有着许多其他民族文化所没有的特点。印度文化有它的八大特点:一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统一体。印度自古就是一个多宗教、多种族、多种语言并存的国度,有一种"印度精神"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二是具有强大的融合和同化能力。三是信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观。四是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价值观。五是在思维方式上,追求永恒精神、崇尚内向直觉思维。六是由于宗教文化的影响,古代印度人不注重历史,历史观念淡薄。七是印度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等级分离制度,后来发展为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八是印度古代就发明了瑜伽术,后被各种宗教所吸纳,作为它们实现精神解脱的手段。现在,瑜伽术已演化为成一种修心养性、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风靡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