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苏东剧变对东欧共产党造成了致命打击。但是,其并未完全消声匿迹,而是演变成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并作为中东欧左翼政党的主要力量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中东欧左翼政党与右翼政党形成了较稳定的左右翼交替执政的格局,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不断根据现实生态环境调整发展战略和政策主张,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左派价值的特点。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左翼政党又开始呈现出传统价值回归的动向和特点。可以说,左翼政党未来仍然是中东欧政坛上中下层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其发展会受到政党自身特点及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欧洲社会民主党(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始终坚持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方向和维护中下层群众利益,是欧洲政治舞台上与右翼、极右翼势力相抗衡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政治历程中,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能够在欧洲政坛上长期执政,是由于它既能根据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又不断加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东欧地区发生社会剧变8年以来,以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中东欧左派一直是该地区各国最主要的政治力量之一。按理说这些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政党,完全可以携手共进,共同领导国家的政治生活。但奇怪的是,这些政党、组织之间关系不佳,经常相互敌视、攻击,甚至一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矛盾错综复杂,党内分歧表面化已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左派的行动能力和战斗力。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1.是“实用主义”原则盛行的结果;走中间道路,避免极端化已成为中东欧社会党的共识。这一特点导致中东欧国家政党都在…  相似文献   

4.
周忠丽 《唯实》2010,(8):12-16
苏东剧变后,中东欧国家原执政党先后实现了“社会民主党化”的转型,这些党的转型既具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虽然这些东欧国家的政治转型在共同的国际国内政治气候中进行,但各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力量对比的差异仍然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向着同一方向转型的东欧国家原执政党在转型后所取得的政治成就表现出巨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4,(12):46-47
王义桅在2004年11月5日的《新民周刊》上发文指出,紧张刺激的美国大选终以一种分裂而合法的方式再次将布什推向了白宫宝座,延续了布什王朝。其程序及实质体现了美国大选的三重功效。第一层功效,对统治阶级而言,大选是美国社会进行周期性的政治力量整合、利益分配、政策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批评。2004年大选表现刺激、紧张,但其实是悬念不大的选举——无论以什么方式,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民党是一个具有143年历史的老牌政党,也是西欧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中最具代表性的政党。尽管德国前任总理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在大选中以微弱劣势败于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但仍是大联合政府中的重要成员,在当代德国的政治发展中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昔日领导风起云涌的欧洲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到今天认同并参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德国大选揭晓了,计票结果显示: 由反对派领袖梅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获得了35.2%的选票,而现任总理施罗德领导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获得34.3%的选票。虽然两党选票只有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差距,但是对社会民主党而言,其执政地位与大选前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199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在沉寂了16年之后赢得选举上台执政的,2002年再次赢得选举,继续执政,只是好景不长,近年来德国社会民主党可谓内外交困,以至于不得不把原本明年举行的大选, 提前一年举行,其在大选中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然而,深入分析德国社民党在大选中受挫的原因,总结执政党在改革进程中的得与失,对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健 《理论导报》2013,(3):43-43
2月底,意大利举行了议会大选。选举结果出乎各方意料。被普遍看好的贝尔萨尼领导的中左翼联盟虽然在众议院赢得多数席位,但在参议院失利,即使和蒙蒂领导的中间派联合也无法在参议院获得多数席位。“五星运动”异军突起,成为众议院最大政党。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左翼如果想顺利组阁就不得不与“五星运动”或中右翼联盟达成协议。不论何种结果,意大利都将难以产生一个稳定高效的政府。市场和欧盟对意大利选举可以说大失所望,而这种失望也正凸显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民主困境。一方面。主流政党弱化。政治碎片化,执政能力下降。二战后欧洲政治较为平和稳定,基本上是中左和中右两大党派轮流执政。一般而言,左翼更注重社会公平,强调中小阶层民众福利;右翼更注重效率,社会政策上也更为保守。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3)
美国2016年大选整个过程及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一系列动作,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美国金融资本对社会与政治的严密控制。二战后,资本主义及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并没有超越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基本框架。特朗普的上台,标志着冷战结束后不断右翼化的美国政治已经进入一个极端状态,"罗斯福新政"所开创的政党体系和政治周期已开始终结。只有透过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美国大选中的重要特点(如部分白人工人对特朗普的支持)、特朗普政权的内政外交政策的本质、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来龙去脉等,才能够得到透彻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
甘锋 《理论文萃》2004,(3):34-38
日本社民党的前身是社会党。在冷战格局下,社会党第一次执政促成了日本战后55年体制的两极政治格局。冷战结束,社会党又一度成为三党联合政权的执政党之一。1996年1月,社会党改名为社会民主党。但是,社会民主党在2003年的众议  相似文献   

11.
拥有60多年执政历史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是瑞典政坛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经过百余年的运作,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章的种种规范为社民党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进程中,始终保持瑞典第一大党地位提供了组织机制上的保证,保证了党的组织结构与职能清晰有序,党内决策机关和职能机关权责明确,组织机制的民主运行.  相似文献   

12.
民主社会主义的流变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诸多国外理论流派中,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比较悠久,影响比较广泛,是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政治思潮之一。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社会(民主)党,是欧洲政治舞台上与右翼、极右翼势力相抗衡的一支重要的左翼政治力量,他们常以西  相似文献   

13.
政治环境直接决定着执政党的态度和政策选择,战后面对西欧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了赢得选举胜利,开始以扩大组织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为核心,从各个层面展开对组织的革新,由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又由全民党转变为全方位党,为社会民主党扩大执政基础、获得执政地位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使政党自身面临“娱乐化”、“媒体化”、“空心化”等诸多匆b战。系统总结和研究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转型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东欧国家指原东欧国家。东欧是一个政治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大阵营,简称为东、西方。根据《雅尔塔协定》,受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被称为东欧国家。1990年前后的政治剧变,东欧的概念已不再使用,这些国家改称为“中东欧国家”。尽管中东欧国家试图仿照西方政党政治的模式建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但受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转型过程中建立的政党政治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一、党派林立的多党制 1989年以前,东欧国家基本上是一党制。1989年波兰、匈牙利等国执政党先后通过了关于“政治多元化”、“工会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基础上的议会民主”等决定,中东欧国家在极短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共和国于1991年8月27日宣布独立。独立后的摩尔多瓦由奉行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右翼政党执政,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在2001年的议会大选中,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以下简称摩共)获得胜利,从而开创了共产党在资本主义国家单独执政的局面。2005年,摩共在议会选举中再次获胜得以连续执政。资本主义国家中共产党单独执政,不仅在前苏联、东欧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位于北欧斯堪的纳半岛东南部的瑞典,是个令人称羡的国家。它是当今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瑞士,居第二位;其完备的保障制度和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享誉全球,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样板”和“瑞典模式”,而成就这一切的正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一般称瑞典社会民主党或社民党)成立于1889年4月19日,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跨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该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瑞典社会发展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自1921年以来,无论执政还是在野,它都一直保持着瑞典第一大党的位置。其执政历程虽说…  相似文献   

17.
向文华 《党史博采》2005,(2):101-105
俄罗斯社会民主党是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载体.伴随着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动荡与转型,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俄国社会民主党对俄国政治生活的影响不大,得到群众的支持率不高,出现“思潮与政党相脱离的奇异现象“.俄罗斯的社会条件、政党格局、政治文化以及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内部自身存在的缺陷等因素制约了俄罗斯社会民主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波兰左翼政党在2005年的议会大选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这对波兰政党政治以及左翼政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纵观波兰历次大选中左翼政治力量的浮沉,有许多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必须增强驾驭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必须始终坚持左翼政党的政治立场;必须妥善处理执政联盟内部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加强左翼政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共产党丧失政权始于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在以团结工会为主的反对派的重压下,被迫实行多党制,结果在大选中不敌反对派,沦为在野党。而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却是由于党的领导层发生分裂,主张彻底变革的“激进改革派”占据上风,把党引向了蜕变之路,党自身的社会民主党化导致了党的分裂,为反对派通过大选获取权力铺平了道路。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执政时期对社会的压制和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注定使人们以异乎寻常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齐奥塞斯库夫妇被送上了断头台,罗马尼亚共产党也不复存在。南斯拉夫的剧变也显示出不…  相似文献   

20.
徐占伟 《党课》2007,(3):84-87
1月10日,在去年12月大选中毫无悬念胜出的查韦斯正式就任委内瑞拉新一届总统。至此,在2006年大选中获胜的拉美左翼政权领导人最后一个完成亮相,拉美政坛也由此开始经历“时代的变更”,中左翼势力重新崛起并将逐渐改变拉美的政治版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