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竞相涉足月球,从事月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形成新一轮月球竞赛。此轮月球竞赛呈现出若干新的特征: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共同参与月球竞赛,取代了冷战时代只有美苏两国参与探索和利用月球的局面,月球科学探测与寻求太空新市场取代了冷战时代的霸权争夺。新一轮月球竞赛是地球上的多极化格局在月球探索领域的投射,更有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动机。航天大国把月球竞赛看成是地缘政治斗争的工具,希望借此带动本国科技、经济发展,为国家安全和国家繁荣服务。但是,在国际太空法律机制和规则不完善的背景下,新一轮月球竞赛造成了包括月球在内的太空领域的治理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等问题,给太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这也为中国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指引下,把月球等太空领域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试验场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首次邀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2003年和2005年分别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和六号载人飞船。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太空热”,一些航天大国正积极准备重返月球和在不远的将来登陆火星。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但太空探索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未来的影响却远…  相似文献   

3.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号登陆月球。在踏上月球的那一刻,他说了一句举世传诵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全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飞跃。”这里是此次登月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对外经济合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布局。特殊的历史渊源、价值定位,奠定了海南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大格局中的特殊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建设为海南和中国的提速换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命运共同体"建构更是打开了广阔的"筑梦空间"。海南应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发挥海陆联营的独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基地,打出自由贸易区和国际旅游岛的亮丽品牌。  相似文献   

5.
黔东根据地顺应革命形势需要而诞生,在中国革命特别是红二军团处于严重困难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块战略基地成为红二军团复兴革命的战略依托和精神支撑,它开启了云贵苏维埃革命的先河,开辟了区域性革命的战略通道,支撑了全国革命战略布局,成为红六军团西征的目标地,有力地承接了中国革命的大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中国政治模式的重要政治力量。在中国政治模式中,统一战线具有完善权力配置方式、丰富民主实现形式和提升政治整合能力等战略价值。要进一步尊重和巩固统一战线在中国政治模式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政府的军事太空战略将目标继续定位于有效控制太空、充分利用太空赋能作用,针对现实作战打击对象与战略防范对象,重点发展实战型军事太空力量,主要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行动.相较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具有跨域协同、积极防御、重视盟国作用等特点.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战略的“中国针对性”将更加明显,军事太空力量发展将更为谨慎,防御性太空控制作战将趋向常态化,我们无法排除美国实施天对地打击的可能性以及太空作战“先发制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将空间技术与核技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极力打造新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利用太空的信息优势发挥军事信息支援的威慑功效,进而发展太空打击威慑系统。从根本上说,美国战略威慑体系的演进旨在谋求绝对安全,维护世界霸权,然而其加速推进太空威慑体系建设,反而降低了全球的战略稳定性:反卫星武器会引起潜在对手的恐慌,降低首攻稳定性;导弹防御系统使他国感到威胁,引起太空军备竞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则极大地降低了太空的危机稳定性。为此,维护战略威慑中的太空、反导和核武系统的互动稳定,促进太空军备控制的安全战略沟通,加强太空复合相互依存中的多元领导与有效协调,既事关太空和平与国际安全,也是大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1]对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城乡差距大的民族地区而言是迎头赶上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集"六区"于一身的民族地区,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价值,又存在亟须补齐拉长的明显差距和突出短板。本文选取全国民族工作大省辽宁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探索民族地区特别是散杂居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特殊意义.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所处的战略地位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要求沈阳必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和解决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过程中的工业立市、城乡统筹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利用和控制太空作为本国政治和军事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外层空间(以下简称外空)技术的投入,积极参与外空竞争,使得外空安全变得日趋复杂。当前,外空安全主要面临有限的轨道资源、外空环境污染和武器化三方面的挑战。鉴于当前外空安全机制面临机制不健全、强制力不足、不能适应外空活动新发展等,中国应从积极推动建设"和谐外空"、推动进一步完善外空国际法的国际进程、坚决反对外空武器化、以合作推动外空安全机制的构建着手,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合作与法制的外空。  相似文献   

12.
孙权赤乌元年(238)诛杀"校事"官吕壹,并下诏罪己,此乃孙吴政治史的一件大事。嘉禾(232-237)以来,校事吕壹不断制造冤案,对顾雍、朱据、陆逊等士大夫代表人物进行残酷的打击和迫害,引起了士大夫社会的激烈抗议,孙权不得已而诛壹罪己。吕壹乃一"小臣","校事"也为卑职,其一度嚣张,在于孙权之幕后操纵与支持。孙权此举,意在强化君权,阻遏儒学世族势力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权产生于上世纪中叶,是社会主义制度一项重要的宪政成果.前苏联的检察制度、西方国家的检察制度和中国传统的检察制度,共同成为了中国检察制度的经验材料和制度参照.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的"一府两院"制政权结构模式下,法律监督权是中国检察权的基本属性和制度特征.检察权的配置应当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方面,以监督行政行为和法院审判为基本理念,强调逻辑理性和制度理性;在微观方面,以监督诉讼为主要内容,关注监督的现实需要和操作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明确提出农村宅基地要实行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政策。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和财产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尽快创设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在“三权分置”制度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但新的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不应仅仅限于本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新的制度体系下,使用权的主体范围应当不断扩大。本文从我国“三权分置”的历史演变出发,分析了“三权分置”的基本要义及三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权力与权利的和谐——《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存在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治安管理的需要.因此,<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一方面增加了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方面的权力,确保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受到必要的惩处,同时注重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注重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体现了警察权的理性扩张和法律调控机制的有机统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从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管理权责不清、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控制手段不力。推行经济责任制,将责权利相结合,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监狱警察权力是监狱警察为实现国家意志,组织管理囚犯在实现刑罚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对囚犯理念、行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监狱警察权力场域是其主体争夺支配性资源和价值评价话语权的空间场所。当下监狱警察"改造"话语霸权在表征现代行刑理性精神的同时,也遮蔽了监狱警察权力不断扩张的问题、意识形态权的单向度问题和权力私人化的问题。监狱警察权力去蔽的空间和权力制约的空间,应当是当下监狱警察权力自主建构的主要场域。  相似文献   

18.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命题。行政体制起源于古希腊政体,尤其是在民主共和的政体中形成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和职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成为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它直接为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体制所继承。然而,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当代中国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行政体制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作出了新阐释和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洋政府不仅无力控制地方强势军人,制止内争,而且统治愈现失道性。时代呼唤统一,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承担了这一历史重任。李大钊通过对北方冯玉祥部的工作,使南北革命力量联合,形成南北策应之势,加速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