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外国法律史学科特殊的研究领域和观察视角,使它的发展与法学其他学科相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观念变革和对外开放的程度。从新中国建立到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外国法律史研究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外国法律史学科获得了突破性发展。外国法律史学科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观察视角、话语系统等方面应该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和法学部门法的特质,注重学科的法律专业化特征的塑造和独立学术品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完善警察执法法律保障——中外警察执法保障法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警察执法保障、减少警察公务伤亡历来是世界各国警界致力探究的课题。而其中保障立法完善和执法有力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我国警察执法法律保障的现状分析及其与外国警察法律的比较研究,可为推动我国警察执法保障的立法完备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规定,条约和互惠是承认外国判决的基础条件。由于中国没有参加专门性的承认外国判决的多边公约,缔结的双边条约数量有限;法律没有对互惠的含义作出明确解释,司法实践倾向于以事实互惠为条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使外国判决很难在中国获得承认与执行,这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符。因此,在现在的法律体制下,中国应该实行法律上的互惠;将来修改法律时,则可考虑取消互惠要求,转而加强公共秩序和程序公正等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研究的兴起是在军事法学学科确立之后,以对中国历史上特定军事领域法律现象的系统化、理性化认识展开的。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具有法律史学和军事法学的交叉性,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历史分析和法律分析相结合。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在概念表达、谱系传承、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上具有若干本土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一国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除了在本国承认和执行外,还涉及到在外国的承认与执行以及外国的裁决在本国的承认和执行问题。而世界各国对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的规定往往各不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立和完善涉外仲裁法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完整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法律制度。①本文就我国对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作以论述。一中国的仲裁裁决在国内的承认和执行问题仲裁裁决是仲裁庭对争议事项进行审理后所作出的终审裁决,双方当事人都不可以向法院…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国法制史学60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的活动、教材出版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术争鸣、外国法学著作的翻译等方面。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外国法的经验和成果,中国的法学发展需要外国法的理念和知识,回顾新中国60年外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和演变,总结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这一学科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律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法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看,法律心理学的学科价值均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作用并不应仅仅扮演一门工具性学科的角色。法律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整合学科。法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法律行为。法律心理学的学科框架应该从基本理论、法的创建、法的实施、法的监督四个层面展开。法律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学科体系,加强方法整合,重视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清朱以前的法律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即传统的“中华法系”模式,其最重要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重刑轻民”,即没有单独的部门法规,所有的法律都在一部统一的法典中。伴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的传播和引进,中国法律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开始,整个20世纪对于中国法律而言,始终是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吸收外国法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法第九章调整的是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属于涉外规定。所谓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登记成立的公司。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出,外国公司并非中国法人,而是依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成立的外国法人,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外商来华投资的越来越多。它们既可以独资开办企业,也可以与我国国内的企业创办合资、合作企业。另外,外国公司也可以在中国设立其分支机构,依照我国公司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从事  相似文献   

10.
完善警察执法法律保障--中外警察执法保障法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警察执法保障、减少警察公务伤亡历来是世界各国警界致力探究的课题,而其中保障立法完善和执法有力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我国警察执法法律保障的现状分析及其与外国警察法律的比较研究,可为推动我国警察执法保障的立法完备尽力.  相似文献   

11.
纵观整个中华法制的发展历程,除中华法系时期曾经对他国法律发生过影响之外,移植他国法律应该是中国法律制度创建与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模式.但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民事主体制度基本上仍然以西方大陆法传统为依归,在结构与内容上都呈现出对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的归入.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法的全面引入不仅使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发生了路径转向,而且与民法的大陆法传统发生了裂变.围绕民事主体表达、所有制话语、法人分类、国家特殊主体定位及其机关全面法人地位等内容进行的分析具体展现了中国民事主体制度对大陆法传统的归入及其裂变,为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当代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与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后,基于和平、经济、政治及军事等多重目的在西欧兴起了一种新的区域性国际实体一欧洲联盟,这种实体也有自己的“法律”,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实体给法学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新的课题一欧盟法的性质问题。对欧盟法性质的科学界定不仅有益于当代中国的法学借鉴、法学认知,也有利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建设尤其是与欧盟的对外经贸关系往来。从比较法学的角度探析欧盟法的性质,需弄清关于欧盟法性质争议的不同观.董,欧盟法与其他国际实体、主权和法律传统的关联,以及欧盟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欧盟法之性质认识须理清、细化不同情势而定。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要国家都以特别刑法模式对矿产资源的刑事规范给予了制度化,并确立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法益;这对我国调整刑法结构,确立经济刑法的理念提供了有利参考;国外矿产刑事制度中的资格刑、无过错刑事责任制度也为我国在该领域奠定了立法创新的基础。非法采矿设备的刑事处置、日益严重的战略资源走私、资源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自然特点等现象为我国矿产资源刑事立法构筑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同中国的法律发展史一样源远流长。其中浸透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理念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中国行政法是生长于中国的行政法,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有待于了解国情的中国人的努力。只有当我们超越了机械的法律移植阶段,构建起独具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律体系,才能在与世界的交流中挺直腰杆。只有把握传统文化之根,才能开辟未来可行之路。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寻求行政法的可行之路,是行政法学者应当承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三大宗教法——古印度法、教会法和伊斯兰教法诞生于特定的土壤环境,具有不同的内涵与价值。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三大宗教法对社会生活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世俗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历了改革浪潮的洗礼后,逐步走上现代文明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辩论主义原则是我国进行民事案件辩论的法律依据。辩论原则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关注的一个法律焦点问题。我国对于辩论原则的规定很模糊,本文通过把我国的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与外国进行对比,从而提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英国 15 36年《用益法》的颁布奠定了近现代信托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而英王亨利八世在 15 4 0年和 15 4 2年颁布的两个遗嘱法从广义上讲是《用益法》的重要内容 ,对《用益法》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和修正 ,因此也是研究信托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对这两个法案的研究将会弥补我国外国法制史和民法学界对信托发展史研究的欠缺。  相似文献   

18.
法定刑配置根据理论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分。我国刑法在法定刑配置根据理论上则有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和主客观主义之分。客观主义的法定刑配置根据是犯罪的客观危害行为与结果;主观主义的法定刑配置根据是人身危险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1990年的《德国民法典》增添了“动物不是物”一语,从而引发了有关动物民事法律地位的讨论。生态伦理学的非人类中心论者将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扩展到人与动物之间,主张给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部分民法学者则结合民事主体法的扩展史得出了可以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的结论。但事实上,动物并不符合伦理主体的要求。法律只能是人的法律,无法给动物提供法律主体地位。动物不可能成为民事法律主体,只能成为民事法律的客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但是,我国的法治建设却始于新中国的成立,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我国的法治建设一路行来,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坎坷,在艰难中跋涉,在曲折中前进,已经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