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法制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世界上各种类型并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体系的学科。其确立不足百年,20世纪30年代由苏联建立,在我国经历了60年发展变迁。但作为其研究对象和基础的外国法制史学,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渊源却十分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国法制史学60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的活动、教材出版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术争鸣、外国法学著作的翻译等方面。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外国法的经验和成果,中国的法学发展需要外国法的理念和知识,回顾新中国60年外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和演变,总结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这一学科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此前的薄弱基础出发,借改革开放之春风,观照历史服务现实,成为中国法治30年进程初期的显学,为法制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持;随后,它鉴往观今,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继续助推法治进程。同时,它传承学术、推陈出新,提升品质、深化研究,使法律史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30年的努力和累积,中国的法律史学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研究的兴起是在军事法学学科确立之后,以对中国历史上特定军事领域法律现象的系统化、理性化认识展开的。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具有法律史学和军事法学的交叉性,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历史分析和法律分析相结合。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在概念表达、谱系传承、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上具有若干本土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对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逐步树立法律的世界意识,拓宽法律文学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大胆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法律史学应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的边缘性学科,在短短几十年里,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传入我国。在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法律经济学以它的研究方法与观察视角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诠释着法律学与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性和实效性。一、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所谓法律经济学,又称经济分析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而且主要是运用价格理论(或称微观经济学),以及运用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率及未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林业发展历史错综复杂,随着近年国内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随着物权法的颁布,随着针对外资并购展开的系列调控,在面临如何处理外国投资者投资集体林权资产的法律问题时,法律界人士通常都会感慨其相对复杂的法律关系.根据实践经验,应当尽可能地通过简化法律关系,从集体林权资产的主要类型、集体所有商品林地的承包经营权的确立和流转方式以及外国投资者投资集体林权资产的法律问题等三个层面,逐步对外国投资者投资集体林权资产的法律架构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对林权法律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学和治安学的交叉学科,治安史不仅应当严格在史学规范下进行研究,同时更应依托于学科规范,进一步立足于当代治安学所定义的"治安秩序"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特性作用下的动态构建视为治安史的主要研究范畴。在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全方面地结合形成过程中的长时段共性及过程中偶现的"断裂点"作为研究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和系统地对历史治安现象作出符合客观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因素复杂多样。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存在欠规范的因素 ,有待立法加以完善。就全球而言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好方法 ,莫过于改善投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方法论是法学的综合性学科,即各个分支学科都要涉及方法论的问题。由于法律方法论中的方法也是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因而这一学科与哲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解释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法律方法论近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注意读者及“市场”需求、不注意研究的背景、没有问题意识以及不注意经验与技术的结合研究,这些弊端已经显现出来。法律方法论不是纯粹的理论,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问题意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立刑事侦查史学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本文就该学科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基本问题作了探讨,旨在引起刑事侦查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关注,从而促成刑事侦查史学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2.
游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从法史学的视角观之,游侠缘起于社会变动和复仇之风,且随着国家权力集中化逐渐发生了变迁,因其自身的弱点及国家的严密控制致使产生异化并直至消亡。游侠在法律上可以界定为一种私力救济,私力救济的扩张在现代社会仍有必要。从法社会学和法律文化的视角观之,游侠与社会法制状况密切相关,游侠之出现是对于社会普遍不公正的一种补偿和对抗,侠文化可以透视出民间百姓大众的法观念,侠义精神是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基于此,对游侠的研究对于考察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建构和学术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意义上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是“反法治”的问题 ,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提倡以研究进路而不是学科 (部门法 )划分来切入法律问题的讨论。中国的法律社会学有从传统的法律理论研究向经验研究转变的趋势。推进法律社会学研究就要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 ,提倡问题意识、学术本土化、以地方性知识为观察视角、坚持怀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立场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 ,从而建立自己的学术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海运大国,在世界海运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海运法律制度的一系列变革,在国际海上服务、港口服务和海运辅助服务等方面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和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史学的研究要还原历史,还要考察历史的演进,最后对“真实”要进行理论的分析,也就是要探求规律,探索历史演变的规律。“求得真实”也应该是部门法研究的基本方法,只是与史学研究的对象有别而已。对法律史研究成果的运用,对部门法的研究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法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对于部门法的研究同样适用。部门法的研究中,无论是采用法史学的研究成果,还是运用法史学的研究方法,都应该充分注意到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清末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设、民国时期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新中国前三十年中国法制史学的跌宕起伏和近三十年中国法制史学的辉煌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指出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任务是解决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要从中国的本土国情出发,关注世界法学发展的大势,引入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后,复兴中华文化,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其中也包含复兴法文化问题;要深入总结四千余年来在治国理政、明法治吏等方面的超越时空的历史经验;深入发掘规律性的经验,进行理论综合,在发展中国法制史学的同时发展中国的法理学;百年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证明:一定要自主创新走中国自己的路,继续克服阻碍中国法制史学发展的西方中心论和片面学习苏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科技的发展,台湾地区市场经济机制逐渐趋于成熟,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台湾地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的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法律保护是在原有法律制度基础上通过修改的方式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律规定,条约和互惠是承认外国判决的基础条件。由于中国没有参加专门性的承认外国判决的多边公约,缔结的双边条约数量有限;法律没有对互惠的含义作出明确解释,司法实践倾向于以事实互惠为条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使外国判决很难在中国获得承认与执行,这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符。因此,在现在的法律体制下,中国应该实行法律上的互惠;将来修改法律时,则可考虑取消互惠要求,转而加强公共秩序和程序公正等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法律人类学"法律多元"的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的法制,通过辨析法律的"镜子理论"和"剪刀理论"来认识国家法的特性,达到对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并超越关于移植法与本土资源的争论。任何过度疏离于社会的国家法律,无论它来源于对外国法律的移植还是本土的创造性立法,对民众和社会来讲都可能是"外来法"。国家法律对社会转型的不适应、对社会需求缺乏有效回应,导致国家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过度的"外来法",这是当代中国法制的一个重大危机。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发展方案应致力于提高国家法律的内生性、提高法律对社会的有效回应能力,而法学研究更应回归到法律深嵌其中的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指南》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在专业上涉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在旨趣上都尝试探索法律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因而都属于法律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这些作者在本《指南》的名下集结起来,以百科全书的体例,从不同视角对于法律与社会研究进行描述和总结。他们梳理了各个具体领域的核心议题、代表人物、主要方法以及重要文献,指出了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并简要评价了各种研究进路和各家观点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