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民主法治",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因此,只有依靠法律制度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郑云斌 《党史博采》2007,4(5):1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为我们确定的一个奋斗目标.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浅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现实保障与必然路径。没有法治,也就没有和谐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无论从价值取向、主要特征及其实现路径来看,与法治都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紧密的关联性。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但是法治社会并非必然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法治实现社会和谐,法德并重。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建国 《学习论坛》2007,23(2):74-76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对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新时期,必须加快法律体系的完善,以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晓晨 《世纪桥》2010,(23):57-59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从法治的视角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揭示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指出和谐社会是法治建设的目标,而法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建设"法治宁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维系中法治的基础地位,从解决构建和谐宁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强调法治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并就建设"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要依靠法治来推动和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就是社会和谐.只有全社会崇尚法律权威,人人遵纪守法,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又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黄爱宝 《探索》2008,(1):65-69
法治政府构建是我国新时期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政治体制及社会体制全面进步的核心内容.而加强政府生态法治建设既是法治政府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政府生态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法治政府构建的内容完善,而且要求提升法治政府构建的伦理境界;法治政府构建也为启迪、展开和推进政府生态法治建设提供了总范式及总思路.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律的基本价值——秩序、人权、正义、效益,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尝试着从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法治互动关系入手,阐述法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利益权衡作用,以期利于实际。  相似文献   

1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锦 《党史文苑》2006,3(10):59-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法治为基、德治为本的双重维度。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依法治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德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旨向,以德治国必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和重视道德教育改革。德治与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机制,须坚持德法并举,促进德治与法治在立法、执法、司法中的结合,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因子--公平、效率、正义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天崇  贺利军 《求实》2005,(9):58-61
促进社会公平、效率、正义与法治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政府的重大议题,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便是该议题的具体展现.但公平与效率权重模糊、正义弘扬陷入窘境、法治效应难以彰现等现实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界定公平、效率、正义与法治的内涵,统筹四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关系,从而找到其协调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忠海  吴赫笛 《求实》2008,(4):80-83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国家所普遍追求的治国目标,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中国的和谐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需要以邓小平法治思想和十五大依法治国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精神以及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大法治建设的力度,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建立良好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注意加强公民意识与法治理念的培养,去促进和实现和谐法治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郭如瑾 《求实》2006,(12):7-8
一、法治即和谐,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 我们现在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有两大前提也可以说是两大社会环境:一个是对外开放即开放的环境;另一个是搞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环境.现代社会主体的多元性和自主性、利益分配的矛盾性和冲突性、文化的多样性等特征都和这两大前提有关.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它是在多元主体的自主发展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社会,构成多元性、多样性、自主性基础上的统一性.同时,这两大前提又都和法治有紧密的联系: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是不言而喻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联系基础是制定共同规则和遵守共同规则.中国只有成为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因此,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最佳选择模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依靠法治,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和谐运行依靠法治,社会主义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依靠法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目标;法治更是和谐社会的第一重要的基石,没有法治的“和谐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的法治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寅生 《求实》2006,3(1):69-7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法治建设是密切联系和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建设的美好目标,而法治建设则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应当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来实现.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公平正义的内涵,科学论证公平正义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将公平正义贯穿于立法和司法的过程之中,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