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以来,我在乡党委先后从事过通讯干事、秘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报纸和杂志.如果让我在其中挑出一个"最爱",那就是<党的生活>.尤其是1989年秋我做组织工作后,就觉得自己和<党的生活>"拴"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2.
每当想起我发表的那篇处女作和翻阅作品剪报时,就想起了<党的生活>,因为是<党的生活>杂志帮助我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1990年,我在乡供销社财务室工作时,就与<党的生活>杂志相识,经常从杂志上阅读到感人的文章.1993年春,我离开供销社回家务农,仍常到党支部书记家里去翻阅<党的生活>,其中"褒贬录"是我最喜欢看的一个栏目.它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我也想为这个小栏目写点儿稿.  相似文献   

3.
去年,作为一个来自医学院校的访问学者,我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度过了八个月的域外求学生活.其中,多伦多市颇具"人情味"的医疗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
闻名遐迩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经成了哈尔滨这座音乐名城的名片.对"哈夏",我有一种不解的情思.这种情思如同陈年老酒,愈久香愈浓,愈久味愈烈. 困难时期催生"哈夏" 1961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中最困难的一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那时我是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5月,市委提出"现在经济生活比较困难,精神生活要搞得丰富一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温州.生活的浪潮将我抛到上海,抛到朝鲜战场,抛到北京,最后落在"北大荒",一呆就是近半个世纪.命运使我和这块古老、偏远、神奇的大荒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回忆近十年的知青生活,至今我还在怜悯一闪念间"持"刀见红、宰杀了的那两只正下蛋的老母鸡.  相似文献   

8.
"张会长,我今年还要当志愿者,您快给我安排任务吧!"今年疫情突然来袭,又扰乱了人们的生活,有人退了回老家的车票,有人居家过起了"宅"生活,而我像去年一样,又报名成为了志愿者. 去年疫情发生时,当我看到和自己父母一般年龄的志愿者每天忙碌奔波,甚至抽不出时间吃饭时,便产生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忙的想法.虽然我只是一名高中生,还是大人们眼中的孩子,但我相信,再微弱的萤火也能为夜空增添一点光亮.在与父母沟通后,我找到大庆市志愿者协会,郑重地交上了申请书,成为一名在小区卡口执勤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9.
2015年8月,25岁的我到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白岩湾村全脱产驻村帮扶.在这之前我没有来过彝区,也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为了融入这个纯彝族聚居村,我决定"一定要做个真正的彝族小伙儿".  相似文献   

10.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荣县通过建立党组织生活"三色预警机制",倒逼基层党支部树立党内组织生活规范意识. 抓住牛鼻子,书记责任"跑不脱" "昨天党委书记找我谈了话,我们支部的确存在没按时召开组织生活的情况,我作为支部书记应负主要责任.请大家监督我,监督我们班子,我们一定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把组织生活搞起来、搞出活力、搞出效果."过水镇文昌宫社区党支部在2017年一季度被镇党委"黄色"预警,支部书记丁吉良在党员大会上反思道.  相似文献   

11.
每月的10号,我都会准时去一楼收发室领取我订阅的报刊,每次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她.因为<党的生活>既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引我在庄严的党旗下举起右手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2.
"出生三天,我便遭到亲生父母的无情抛弃,原因是造物主赋予了我一个极度残缺的肢体……是妈妈收留了我.在14年里,她小心地呵护着我的身体,还给了我一个健康的心灵;我愿一生一世和妈妈在一起,守住这份残缺的美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强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3.
闽赣根据地,是在第三、四两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1932-1933年)逐渐建立起来的.我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好几年.这里的广大群众曾与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回忆起这段坎坷曲折的战斗历程和经历的风风雨雨,我的心情便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4.
说起我的名字还挺辛酸的,我出生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缺衣少粮,生活艰苦,父母给我名字里加个"富"字,是希望我以后能过上富裕的日子.哎,都是穷怕了!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名"80后",2005年在七台河矿区供电一线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工作之余,我还帮党支部做一些党课学习、板报宣传工作,其中许多内容都是从《党的生活》上撷取的。就这样,我和《党的生活》成了好朋友。2006年3月,我看到《党的生活》刊登了"小王在争取入党道路上系列"探讨话题,当期的主题是"小王是否可以参与竞选村委会副主任"。我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寄给《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这辈子能成为一个音乐人,并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首先要感谢我的家庭.尽管我的家庭环境跟音乐一点儿都不沾边. 小时候,几次听妈妈神秘地跟别人说我是"暮生",很多年后我才知道,"暮生"是出生之前就失去了亲生父亲的腹遗子. 我的亲生父亲是个木匠,在一场战乱中意外身亡.为生活所迫,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改嫁了.继父王崇富是个勤劳、本分的渔民,常年在外奔波劳碌,拼着命赚钱养活一家老小.  相似文献   

17.
<正>我喜欢和青年朋友一起"侃"生活。他们"侃"如何装扮爱巢,如何逛街"淘宝",如何泡酒吧、练瑜伽、自助游。我"侃"孩童时用凤仙花染指甲,当知青时吃男生捕来的蛇和青蛙,当工人时把工作服改成"时装"。我还常在街头路边、公交车上,听三三两两的青年人"侃"生活。他们"侃"得酣畅,我听得羡慕,羡慕他们赶上了好时光,对生活有无限的憧憬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警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两年来,一直是<党的生活>的"钢丝型"读者.特别是对"支部园地"刊发的党员义务系列文章,我更是仔细阅读.这些文章按照党章的规定,把党员义务精细化了,一条一条解释,深化了我对党员义务的理解;这些文章短小精悍,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一条党员义务,说明一个道理,深入浅出,比较耐人寻昧;这些文章中所举的事例都来自生活,符合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心理和实际,读起来如身临其境,比较有启示和警示意义.对我这个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这些文章无疑是丰富的知识营养和理论营养,能帮助我在人生信仰的旅途中快速走向目标--首先在思想上加入党组织.  相似文献   

19.
缘定今生     
前年春天下乡,小车陷到刚刚开化的泥土路里.无奈,我只好步行到路边的小屯向一帮靠墙根晒太阳的农民求助,硬着头皮报出了自己的单位和姓名后,其中一人当即问道:"你就是在<党的生活>上写武玉学的那个战继和吗?""是啊,你怎么知道?"我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感."我们这里的党员都订了<党的生活>,你写的那篇<心碑>,我们已经在上党课时学习两次了,连我们这里的村民都看了.武玉学可真是一个好村干部!"不用说,村民们不但帮我们推出了车,还端来一盆热乎乎的清水,拿来了毛巾,让我们洗手.事后,部领导和我开玩笑:"到下边,你比我强啊!"我一笑:"这都是<党的生活>的功劳!"  相似文献   

20.
走进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寒意并没有影响到搬迁群众生活的热情,社区楼下一排排商铺生意兴隆,孩子们正在开心地嬉戏. 穿过文化长廊,彭兴银老人正带着自己的两个孙子到小区楼下玩耍. "搬到这里后,我一开始很担心自己生活不习惯,但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很关心我们的生活.找我聊天、带我认识新邻居、参加社区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