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雨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责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一是制度“失守”:多年来,从上至下禁止公款吃喝招待的规定不能说不全面,狠刹“吃喝风”的重申“禁令”不能说不严格,但往往是“雨来地皮湿、雨过地皮干”:长此以往,形成了“规章制度——重申规定一一再度禁令”的住复,导致了规定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要求喊在嘴上,大吃大喝照常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山城大胡子,非著名演员。”这张名片的主人叫贾丛才,在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当“棒棒”。2008年1月,在“过影网”第六届新媒体电影展映大赛中,贾丛才获“最富魅力男演员”奖,成为当年网络电影“影帝”。  相似文献   

4.
时下,当神州大地群“星”璀璨,并呈“星”火燎原发展态势的时候,内蒙古包头郊区也“冒”出了一颗“星”,他就是走村串户放映电影,活跃农牧民文化生活,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映星”的孙维新。孙维新是包头郊区古城湾乡东富村农民,今年48岁。他从小就爱看电影,对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白天开山放炮搬石头,晚上还劲头十足.跑到十几里外的公社所在地看电影,并帮助放电影的师傅背箱拉片,干这干那,借机学会了放电影。后来,大队办起了电影队,他就端起了放电影这个“饭碗”。由于种种原因,队里的电影队解散了。…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1,(19):52-52
嗨,大家好!我叫马电影,是马恭志的女儿。因为爸爸的电影梦,爸爸将我取名叫“马电影”。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一些“主旋律”电影之所以选择免费放映,有时候是因为担心充斥着说教味道的电影内容难以吸引观众.收费放映更会乏人问津。然而《建国大业》用事实证明,“主旋律”电影也能好看。有人估计它的票房最终将突破4.5亿元。这部电影的实际投资未超过4000万元。成就《建国大业》高票房的除了高人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票价。该片的高票价引来不少争议:有舆论质疑该片扛着“爱国”的旗帜大规模地“吸金”;也有舆论认为,既然是“爱国”影片,应该免费放映,免费放映更易让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追溯1958年电影“大跃进”历程,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与中央发动和实施“大跃进”部署紧密关联,可谓亦步亦趋。 这一年5月25日至31日,文化部电影局召开全国电影事业“大跃进”工作会议,确定了电影局局长王阑西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小组会上提出的“省有制片厂、县有电影院、乡有放映队”的“跃进”目标,还规定到1962年生产故事片150部,1967年计划增加20部至25部。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把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成为世界上电影事业最先进的国家,在事业规模、影片数量上赶上或超过美国。并决定各省、市、自治区当年均开始生产影片。会议还决定将发行权下放,在5年内发展电影院2000座,农村放映队18000个。  相似文献   

8.
五月·小满     
林清玄 《党课》2012,(9):1-1
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对于天上的雨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能默默地接受。  相似文献   

9.
“世界末日”这个词近来似乎很时髦。天文学家预言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今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举办了“行星防御大会”;电影导演们则争拍“末日电影”。与此相对,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不少人在为应对“世界末日”做准备.他们将动植物的“种子”或藏于北极或藏于城市,并把相关设施比喻为《圣经》故事中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0.
“‘何电影’来咯!”随着山村小儿阵阵兴奋地呼喊,一个头戴军绿色帽子、骑着摩托车的身影由远及近。近了,细看,摩托车上载着两个大箱,大箱上写着“电影放映机”。  相似文献   

11.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前不久,袁成亮在《党史天地》撰文就此作了披露。现予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张娟 《当代党员》2012,(4):57-58
晚上7点,长寿区葛兰镇塘坝村天边,红霞漫天飞。一块空坝里,乡亲们早早地占了“座”。老头带着老太太,小伙牵着小媳妇,眼睛齐刷刷望向村口。不多时,一辆摩托车由远及近。车停稳,走下一个梳着“大背头”的老者。“王电影,今天放啥子电影?”乡亲们吆喝着问。  相似文献   

13.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1,(8):34-37,39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当年由日本关东军总部设置在长春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映”)基础上,组成一个全新的电影摄制机构——东北电影公司。随着东北解放战争序幕的渐次拉升,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精神,东北电影公司遂于1946年6月在舒群、  相似文献   

14.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15.
陈薇薇 《党课》2011,(18):110-112
好菜坞大片《2012》热映后,引发了许多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电影中,富商们不惜花费10亿欧元购买“诺亚方舟”的船票,只为在世界末日到来之时能保存性命,令人印象深刻。虽然那只是电影中出现的情节,但在现实中却真有建筑师计划或正在打造着这样的“救世”方舟。  相似文献   

16.
梅子 《支部生活》2009,(12):52-53
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的大理是金花的故乡。电影《五朵金花》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大理一张最亮丽的名片。许多还没有到过大理的中外朋友,就是通过欣赏这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之一的电影,认识并向往苍山洱海间那片“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人间乐土”的。  相似文献   

17.
丁荫楠是国家一级导演,从事电影工作44年。他执导的影片先后获得“百花奖”、“金鸡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他本人也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多年来,丁荫楠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在政治追求上同样矢志不渝,风雨不泯入党志。1986年,在24年内交了14份入党申请书的丁荫楠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年,他47岁。  相似文献   

18.
那根正 《党建文汇》2011,(10):40-40
抗战题材电影中常出现鬼子“师团”、“中队”、“小队”之类建制,那么侵华日军是怎样的编制呢?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3,(6):41-42
<正>百年岁月浓缩成影像记录,波澜壮阔演绎成音乐旋律,惊心动魄串联成现场解说,在一堂45分钟的电影党史课中,广大党员干部沉浸式地见证每一次风起云涌,在光影中走进历史重要时刻,完成“倾听者”到“见证者”的转变。“光影铸魂”电影党史课,运用电影艺术的独特手法,梳理重要历史事件,挖掘重要历史进程背后的故事,再现为党的事业英勇奋斗的共产党人形象,描绘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20.
法国:抵制美国“文化入侵”荆萱“文化入侵”来势凶猛法国号称欧洲电影业“最可靠的碉堡”,但是,法国的电影市场却被美国好莱坞电影不断蚕食:70年代,美国影片在法国电影市场上的占有率为37%,到了80年代,已占57%,如今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8.7%以上。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