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历史背景角度详细论述了梁启超的宪政思想,认为尊君权、兴民权、开民智、设议院以及变法图强,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期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思想的天秤上,学术界有一种倾向,即比较看重康梁统筹全局政改先行的“大变、全变、速变”思想;而对于严复强调教育,注重提高国民素质的渐变思想似有轻忽之意。有的论者说:“在他(严复)看来,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既不是革命,也不是立即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是用办教育来开民智、新民德。由于他长  相似文献   

3.
<正> 魏源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而且具有丰富的法律思想。多年来,学术界在变法思想方面,对商鞅、王安石、康有为的研究可谓成果斐然,而对魏源变法思想的研究则似嫌不足。为此,本文试图以一些粗浅见解,求教于专家和学者。一、魏源的变法思想一八四○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本来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开始摇摇欲坠。为了挽救这种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魏源提出了他的变法思想,这一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炽 ( 1 85 5~ 1 90 0 ) 1,近代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主要有《庸书》和《续富国策》等。陈炽的法律思想 ,既继承和发展了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及冯桂芬等人的改革思想 ,又深深地打上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烙印。本文拟就其变法护商思想略加评述。一陈炽在《庸书》和《续富国策》中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变法自强的主张。陈炽指出 :《易》“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2清朝统治已 2 0 0余年 ,其法、例、吏皆已弊端丛生。况且“今日海禁大开 ,时移势易”。3面对“今日万国通商 ,千古非常之变也”的时局 ,闭关而治时代的治国之法已经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是儒家的法律思想,它滋生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专制政治的土壤中,具有保守性和孤立性的特点。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海禁大开,西方的法律文化如潮水般输入中国。中国人在接触和了解西方法律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检讨和反思。自从西方侵略者用炮火轰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性质已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巨变的社会现实,传统的法律思想很难再一统天下。开明的官僚、士绅们不仅睁眼看世界,而且积极要求“师夷变法”救亡图存。洋务…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于2009年1月1 3日至16日在西安召开。本次大会发扬民主,集中民智,集思广益,成效显著。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要求,把  相似文献   

7.
管仲是出生于安徽颍上,而在齐国政坛大展身手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戊戍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之一的梁启超,对管仲评价很高,说他是“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他的功绩与贡献,集中体现在“实能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生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管仲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变时期的改革、进步路线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洪浩 《中国司法》2004,(5):78-80
商鞅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他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同时由于他在秦孝公在位时期先后任左庶长(拥有军政实权)、大良造(相国兼将军),有将其变法思想变为现实的政治基础,所以在法家思想当中,只有商鞅的思想真正付诸于实践,成为官方思想,并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从而加快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步伐。因此,又可称其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 一种思想就像一座大厦,其中一定含有支撑这种思想的基石。那么,商鞅能够说服秦孝公变法的主要基石是什么呢?读过《商君书》后就一定会体会到其真正支撑商鞅变“法”思想的基石是法、信、权。下面就这三者在《商君书》的含义及关系作以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改革法律的呼声已遍布朝野。时值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逼得皇帝太后“西狩”。妄自尊大的大清帝国蒙受了奇耻大辱,威风彻底扫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一年)一月二十九日,在西安流亡的慈溥太后宣布筹办“新政”,发布了“变法”上谕。当时的中国,改革法律已成必然之势。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  相似文献   

10.
法家是战国时期最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他们通过对法的定义、性质、起源、作用以及法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法律观和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其变法实践和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同时,他们基本是沿着现实主义的思维方法认识和观察战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并以“法治”为杠杆,推动了当时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自己长期从事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反思,提出了他的心性文明思想.孙中山所谓心性文明就是指从人内心道德层面入手而谋求国民自我觉悟与精神进步,进而完成改造与富强国家的社会政治理想的方案.这一方案有其独到的建构方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中西合璧为坐标,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规扶欧洲之学说事迹;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为依据;以心理建设为主途:用人人的方寸之地做基础,破知易行难,立知难行易;以大同之治为归宿:追求振兴中华、驾乎欧美的中国之大同和世界和平、人类进化的人类之大同.  相似文献   

12.
司法改革的一种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忠民 《河北法学》2006,24(4):7-10
在人大对司法(法院)的监督上,主要应反对以所谓"司法独立"、"法官良心自治"为借口规避监督的观点,同时也应防止以监督权替代审判权的倾向.一种新的思路是:人大切实管好人(法官),但不干预审判行为本身.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司法中有着很多的智慧,这些司法智慧不仅彰显出了中国古代司法的闪光点,弥补了当时司法技术的不足,促进了司法公平与正义,对当时的司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意义,而且对后世司法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本文从司法制度设计、司法价值理念、司法实践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司法智慧展开探讨与解析,以求了解古代司法智慧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马岭 《法学论坛》2004,19(1):35-40
宪法诉讼重视在法律实践中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发现法律违宪的问题,对法律实践的尊重意味着人类承认有自己未知的领域存在,承认法律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宪法诉讼要求在法院解决问题,违宪审查是一个法律问题,应当用法律的方式、在法院、由法官们来决定。宪法诉讼是群众发现法律问题的智慧和法官解决法律问题的智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教育观念.从纽曼到洪堡,再到弗莱克斯纳、范海斯、博克等,大学的理念不断得到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引领社会、国际交往等大学理念.大学理念有共性、个性、时代性与前瞻性、社会性与本土性等特征,具有导向、调节与激励、造就大学精神、引领社会发展等功能.大学理念关系到大学的兴衰存亡,当前建构大学新理念可以从正确定位、办出特色、树立大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坚持大学的综合功能观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王梓臣  杨秀梅 《时代法学》2008,6(1):83-86,119
由于法院拒绝立案或倡导公证,导致当事人对申请法院立案的过程进行公证。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而且违背司法权制度的设计理念。人民法院不应该规避矛盾,而应具有承担使命的司法勇气和司法智慧。  相似文献   

17.
季金华 《河北法学》2008,26(2):142-147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的世界性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不仅从多方面影响了主权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主权,而且通过法律全球化对国家的法律主权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到世界政治组织的构成及其活动方式和范围、对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散的主权政治架构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体系中的文化整合与文化嬗变,影响了人们的主权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模式,改变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形式,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文化主权,对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治理及其宪政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推进全球法治进程,必须树立新的主权理念,实现主权要素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经过4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在2008年4月20日向全国人民公布并征求意见.纵观<征求意见稿>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四个新的立法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立法理念;充分体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重在源头的监管理念;充分体现了充分发挥消费者作用的制衡理念;充分体现了加大违法成本的法经济学理念.这四大立法理念不仅是食品安全立法理念的创新,也将对相关立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领导、法治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枢 《现代法学》2002,24(6):15-21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我国政治文明体系中 ,党的领导是前提 ,人民民主是核心 ,依法治国是保证。这三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论罗马法复兴对近代西方法治理念的奠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太贤 《现代法学》2000,22(6):32-35
罗马法的复兴运动打破了西方中世纪法律思想的沉寂 ,使神学垄断下的欧洲再一次激起了对古典法律及其观念的探索 ,为西方近代法治思想的孕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