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奇 《党建文汇》2002,(18):12-12
8月3日。由海内外“台独”分子组成的“台独”组织——“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即“世台会”)在日本召开第二十九届年会,台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台北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发表贺词。他气急败坏地说,“台湾是我们的国家,不能被欺负、不能被矮化、不能被边缘化、不能被地方化,台湾不是人家的一部分,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和澳门。  相似文献   

2.
显龙 《党建文汇》2002,(10):13-13
“世界台湾人大会”于2000年12月在美国成立,是目前台湾以外最大的“台独”团体。去年3月18日,即在陈水扁当选“总统”一周年之际,“世台会”就曾广罗世界各地的“台独”分子聚会台湾,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并在会议期间组织了以所谓“全球台湾人站出来,3·18疼台湾、爱台湾”为主题的大游行。上演了一出“台独”势力丑态百出的闹剧。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面对当时“台独”分子的猖獗活动,毫不手软,坚决镇压。 日本投降后,岛内出现多种“台独”势力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宝岛台湾,日本当局及驻台的军政人员对此极不甘心。为了继续操控台湾,在原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策划下,日本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台湾自治委员会”,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台培养的一些汉奸和暴发户网罗进该组织,并策动他们谋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分别接受台湾《壹周刊》和TVBS的专访。他在两次访谈中提出的新言论,尤其是否认曾主张“台独”,否认“台独”路线,甚至主张开放大陆资本入台的言论震撼台湾政坛,引起“台独”分子的恐慌和各方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4月2日.死硬“台独”分子吕秀莲在接受香港一家媒体采访时,撕下了在所谓的“总统”选举中精心设计的伪装,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顽固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立场,鼓吹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这集中暴露了吕秀莲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肆无忌惮地鼓吹“台湾独立”的“台独”面目。  相似文献   

6.
“台独”势力在90年代逐渐坐大,成为阻碍中国统一的一股反动力量。其本质原因,是台湾最高当局李登辉掌权后,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的结果。 过去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时代,是绝不容许”台独”活动存在的,对各种“台独”言论行动予以坚决打击,于是“台独”分子只好逃到国外,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从事“台湾独立”活动  相似文献   

7.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国际反华势力即积极策划“台湾独立”阴谋,岛内的“台独”分子也蠢蠢  相似文献   

8.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台独”作为谋求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一种思潮和运动,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台湾特殊历史的原因,也是美国、日本等反华势力纵容、支持的产物。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加剧,陈水扁当局及各种“台独”势力搞分裂、搞“台独”的冒险性进一步上升,发生重大“台独”事变的危险性始终存在,不仅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使台海地区安全形势时常呈现紧张、严峻、复杂的局面。“台独”问题是何时出现并怎样发展的?有哪些内因和外因?有哪些特点和危害?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当局加快了“台独”的步伐,由过去的“渐进式台独”,迅速转变为“激进式台独”,在台湾上演了一曲“公投立法”闹剧,致使海峡两岸再度出现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可见,“公投”问题不仅成为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焦点,而且成为两岸关系及中美关系高度关切的问题。“公  相似文献   

10.
中台办国台办发言人发表谈话严正驳斥吕秀莲的“台独"言论 4月7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发表谈话,严正驳斥吕透莲的“台独”言论。全文如下: 近日,“台独”分子吕秀莲在接受香港某媒体采访时大放厥词,顽固地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  相似文献   

11.
台湾要向何处去?世人瞩目。事实上,人们都清楚,台湾未来的路有两个方向——一条是通向祖国的和平统一之路,一条是岛内某些分裂势力梦想的“台独”之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死路却是不能走的!放着坦荡的大路不走,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偏偏以为,他们也有3条“歪道”能通往“台湾独立”。但是,我们要清清楚楚地告诉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那3条路都是走不通的死路。  相似文献   

12.
“台独”最早可追溯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初。当时驻扎台湾的部分少壮游军官,认为日本广播电台播放的天是投降诏书是假的,并认为日本尚有余力做最后一搏,乃串连了部分台籍汉奸发动“台湾独立自治运动”,实际是要使台湾成为“第二满洲国”,作为“大日本帝国一的复兴基地。随着日本军队在太平洋地区的全线崩孩,台湾回归祖国指日可持。唯独少数台籍汉奸坐卧不安。他们担心:日本人一走,他们便失去了靠山,往昔靠日本人故聚的大量不义之财将付诸东流,因此,他们决定立即前“台独”、以逃脱中国政府的“处置”。于是,他们拉拢一些上…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台湾问题至今阻碍着祖国的统一。历史上,台湾虽曾为荷兰殖民者、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而历尽沧桑,但最终还是摆脱了外国的奴役,回到中国人的手中。而今,台湾却由于国共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而孤悬海外,长  相似文献   

15.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必须克服两大障碍:外国反华势力干扰和台湾分裂势力的猖獗.一、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扰和阻拦历史事实证明:“台湾独立”、“两岸分裂分治”既非台湾岛内自在之物,也非台湾岛内自发之物,它是帝国主义、外国反华势力侵略中国的产物.(一)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孵化了战后第一批“台独”分子  相似文献   

16.
近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要“走台湾自己的路”,“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暗示要用“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一系列“台独”言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必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破坏,并对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造成严重影响。“台独”本质暴露无遗“台独”,一直是陈水扁和民进党最基本、最核心的立场。今年以来,陈水扁更是肆无忌惮地鼓吹台湾“主权独立”,称“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是任何国家的一部分……中华民国存在是一个事实”。在接受路…  相似文献   

17.
“治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帝国主义势力插手和扶植下的“台湾独立运动”,是一股分裂祖国、分裂民族的逆流。近几年来,“台独”由隐蔽转为公开,由在海外活动转回到在台湾岛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的活动。其气焰十分嚣张,活动十分猖撅,引起了台湾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为了进一步认清“台独”的实质,本文仅就“台独”产生、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及社会历史原因进行粗浅的剖析,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关注。“台独”产生发展迄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8日,在台湾执政了几十年的国民党丧失政权,一贯主张“台独”、代表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台湾当局将把台湾引向何方?新领导人有没有诚意改善并发展两岸关系?台湾政局的变化牵动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善意和解”缺乏诚意“就职”演说包藏祸心台湾新领导人和他所代表的民进党一贯主张“台独”,早在1991年就将所谓“台湾独立建国”写入党纲。但在选举期间,面对岛内大多数民众反对“台独”并要求和平、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强烈呼声,这位领导人改称要走“新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9.
吕易 《党建文汇》2002,(2):12-12
民进党上台一年多来,利用它执政的特殊地位和优势,通过各种手段对台湾军队进行了改造。其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软硬兼施,恩威并举。目的就是想从根本上动摇台湾军队反“台独”的理念。措施和手段大致有五项:一是台湾新当局在“台独”立场上采取了一种模糊和迂回的策略,可以概括为“骗”;二是拉拢、安抚台军,可以概括为“拉”;三是强调军队的“国家”化、中立化,  相似文献   

20.
陈水扁“一边一国”论受到多方面抨击8月3日,陈水扁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电视讲话,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引起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及世界华人华侨的极大愤慨,受到了所有爱好和平的世界各国的公开谴责。8月5日,中台办、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就陈水扁的“台独”言论发表谈话指出:陈水扁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公然挑衅,指出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和发展两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