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抗震防灾意识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平英 《中国减灾》1992,2(2):65-66
提高全民的抗震防灾意识对于减轻未来的地震灾害将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抗震防灾意识,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云南省多年来抗震防灾实践,我们认为提高抗震防灾意识的一条有效措施是要脚踏实地地抓好抗震知识普及与宣传。云南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从1949年至1990年41年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39次,7级以上大地震7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如70年代峨山、大关和龙陵3个县境内  相似文献   

2.
带着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带着广大群众渴望提高防灾减灾技能的真诚期盼,2013年5月12日,吉林省通化市在新华广场隆重举行了第五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通化市防灾减灾工作成果,普及了防灾减灾文化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力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以来,安徽省铜陵市把组织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向公众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契机,加大应急减灾科普内容的宣传普及,定期组织防灾演练,增强公众的公共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4,(3):30-31
为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2013年12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举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具体承办了首届"中国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网络评选活动。综合网络投票情况和国家减灾委专家意见,评选出2013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一、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灾害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地震造成196人死亡,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灾区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正加大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途径之一。浙江省台州市地震发生频次少、震级弱,民众对地震灾害的准备不足。近年来,台州通过抓体系、抓阵地、抓队伍,加大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为民众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2):30-31
为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2013年12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举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具体承办了首届“中国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网络评选活动综合网络投票情况和国家减灾委专家意见。  相似文献   

7.
进入主汛期以来,山东省临邑县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提高警惕,增强忧患意识,采取五项有力措施,扎实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加强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结合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通过展示防灾减灾知识挂图、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车电子屏巡回播放影像资料等形式为广大群众开展防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内蒙古锡盟乌拉盖管理区民政局制定出台管理区"防灾减灾宣传周"实施方案,管理区民政、人防等部门组织人员在巴彦胡硕镇鑫源广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挂图、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通过本次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方针,并对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减灾委)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以四个一活动、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防灾减灾演练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汶川地震给全国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提议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008年8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认为以汶川特大地震为契机设立专门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十分必要,既可以体现前事不忘、警钟长鸣,也有利于凝聚全民情感、开展全民减灾工作。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9年起,将每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日设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是使人们极易造成恐慌的突发性事件,防震减灾宣传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一些领导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害怕防震减灾宣传尺度掌握不好而引发社会上的地震恐慌,致使宣传工作一直局限于地震部门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山东省枣庄...  相似文献   

12.
方樟顺 《中国减灾》1993,3(4):21-23
大会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我十分荣幸能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现请允许我对中国减轻地震灾害的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介绍。一、严重的地震灾害和有限的防灾能力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史最长、受灾最深的国家之一。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的35%,全球三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8.6级,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1960年智利8.6级地震),有两次发生在中国。本世纪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约占全球的53%。据统计建国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  相似文献   

13.
一大开放大发展需要对外大宣传,对外大宣传又将进一步促进大开放大发展,这已是被实践证明的结论。我省已进入对外大开放,经济大发展的兴盛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这个对外宣传的着力点,加大力度,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一)向世界宣传湖北,让世界了解湖北,提高知名度,增强对外吸引力一要宣传湖北的优势。湖北的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我省居于全国中部,交通十分便利。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长江巨龙的腾飞,我省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防灾减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减灾宣传工作,是抗灾救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经常持久,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立足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把握分寸,适度、稳妥地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使广大群众了解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应对突发灾害发生的方法,提高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切实保障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面向乡村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基层地震工作机构在新时期服务广大农村居民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升城乡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理清思路,结合当地特色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将促进地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更好地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科普教育是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普及地震灾害知识、全面提升城乡居民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的有效途径。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群测群防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科普教育在动员社会参与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6.
<正>防止环境污染的深层问题,是推进全民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我认为政府要肩负起引导的作用,对全民进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科普教育、宣传,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民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时节能和环保要从细节开始,从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17.
汪洋  李群 《中国减灾》2015,(3):14-19
<正>二〇一五年一月五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公布"二〇一四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公众推选结果,此次推选活动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举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参与度。本文回顾整理这十大自然灾害事件,期待用画面与文字唤起每一个人对防灾减灾的关注与思考。二〇月减灾公然推选结国减委部减灾提升识,提高社本文这件,用每对关注考  相似文献   

18.
邢永信 《中国减灾》1993,3(1):17-20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保证作用,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所在咸阳市是国家确定的五十二个重点抗震设防城市之一,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对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视,经常研究解决问题,及时督导检查。同所属县区、生命线系统的八个局和各重点单位的领导签订了抗震工作目标责任书。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把防灾所需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增加投入。把防灾教  相似文献   

19.
安徽:谱写减灾宣传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正 《中国减灾》2005,(10):44-45
20世纪90年代至今,安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经历了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已形成了崭新的格局。减灾宣传对增强全省广大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提高全社会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安徽“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效果,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政策法规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重庆市酉阳县民政局专项研究部署,积极主动协调筹划并研究确定了以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身伤害、调动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每个公民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为宣传活动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