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风与廉政》2000,(10):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
“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提出来的。他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不能看到群众和基层党员中有人先富起来就坐不住了,就想自己也先富起来。”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党和国家是制定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加速经济发展,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某些领导干部没有把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同坚持党的宗旨和党章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如果领导干部整天都想着自己先富起来,那就不对了、而且很危险。“领导干部能否先富?如何全面正确理解党的富民政策?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首先,先富是面对广大劳动群众的。党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策。这一政策有明确的对象,它是对处于生产和建设第一线的广大工人、农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78年底就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后来改为“先富起来”。办法之一是在城乡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启动“个人利益机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个办法是给予优惠条件,试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等经济性特区,着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大办“‘三资”企业(指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让先行开放的地区先富起来。总的设想是让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本文着重介绍后一种对外开放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公仆”不可“先富”张秀章,孟玉生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理解我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和政策,为了达到自己"先富"不择手段。有的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用职权侵吞国家、集体资财;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这些"公仆"利用职权搞腐...  相似文献   

6.
古语曰:“官者管也,官为民先。”问题是这里的“先”究竟应“先”在什么地方。倘如指各级官员先富起来,先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和舒适,先领略和感受各种消费时尚和生活待遇,那么,这样的“为民先”,显然是不该“先”而“先”,其误也甚,其弊也深!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主要针对传统的“大锅饭”和高度平均主义的分配弊端而言。这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效率优先促市场经济发展,功莫大焉。但这一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基层一线党员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惟其如…  相似文献   

7.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而,由于现实中个人收入分配悬殊,地区收入差距扩大,有人对“共同富裕”产生了怀疑,群众对先富  相似文献   

8.
汉斌 《党建文汇》2001,(12):29-29
一、关于财产问题。今天合法的财富拥有者,不能等同于旧时代的地主、资本家。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他们的出现是改革开放路线的成果,他们也是改革开放路线的受益者和拥护者。承认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扩大我党的群众基础;吸收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是增强我党的阶级基础。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要以这一部分人为先导,而不是将他们划入“另类”,打入“另册”。  相似文献   

9.
唐剑锋 《实践》2013,(9):55
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三观”,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党的形象和战斗力的反映。
  领导干部是否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直接表现在思想上、作风上、世界观上,因此人民群众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感受到。在这“三观”上,谁都无法作假掩饰自己: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表现;你有什么思想,就会做出什么选择。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像一块试金石,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金子、成色是多少,都会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民心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反之,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这是全国县市“三讲”教育的一个典型,事迹生动感人,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值得一读。“三讲”教育归根结底在整改,整改的关键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给群众以负责的交代。甘肃省庆阳县委正是从这方面入手,坚持开门、出门搞“三讲”教育,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三讲”教育收到了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和凝聚民心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根据“三讲”教育的精神,切实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只要真正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要求,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就会有一个大的改变,群众的日子就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当地的经济就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一定会发扬光大。我们说总结“三讲”教育的经验,运用到经常性的党的建设中去,重点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庆阳县“三讲”教育所展示的规律性的东西,无疑会在党的  相似文献   

12.
刘国光 《探索》2011,(4):54-57,76
去年年底以来,“国富”与“民富”及其关系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其实,科学地看,所谓“国富”与“民富”及其先与后的问题在我国并不存在。真正存在的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如何转向“共同富裕”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虽然在很短的历史时期中迅速完成,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却迟迟不能够自动实现。在市场化、私有化的大浪淘沙下,这也不大可能实现。相反地,随着市场化、私有化的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趋势“自然出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时候,对于私人资本经济往往偏于片面支持刺激鼓励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积极方面,而不注意节制和限制其剥削和导致两极分化后果的消极方面。解决“先富”转向“共富”的思路:一是从分配领域本身着手去解决;二是从所有制结构上,强化公有经济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去解决。  相似文献   

13.
袁浩 《学习导报》2010,(2):22-22
近闻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说:“对群众的批评要用加法,对群众的赞扬要用减法”。这种“加减法”提得好,体现了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声音的态度。一般来说,人们在赞扬的时候,容易将好的说得更好,如果减去一部分,则可能更符合实际;人们批评的时候,往往是“点到为止”,如果加上一部分,可能才是我们缺点、错误的全部。这里,减掉的是头脑发热、昏昏欲睡,加上的是锐意进取、谦虚谨慎。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对待群众的批评与表扬,需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较高的觉悟和境界。  相似文献   

14.
袁浩 《新湘评论》2010,(2):22-22
近闻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说:“对群众的批评要用加法,对群众的赞扬要用减法”。这种“加减法”提得好,体现了领导干部对待群众声音的态度。一般来说,人们在赞扬的时候,容易将好的说得更好,如果减去一部分,则可能更符合实际;人们批评的时候,往往是“点到为止”,如果加上一部分,可能才是我们缺点、错误的全部。这里,减掉的是头脑发热、昏昏欲睡,加上的是锐意进取、谦虚谨慎。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对待群众的批评与表扬,需要领导者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有较高的觉悟和境界。  相似文献   

15.
大凡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倍加珍惜并利用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会赢得群众的称赞;把权力当作“尚方宝剑”,肆意妄为,则会遭到群众的唾弃,触犯法律的,还要受到严惩。  相似文献   

16.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下简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①。这是1978年12月13日,被后来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的…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2):53-54
敬业,是对从业人员的普遍性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敬业。领导干部更要如此。为什么说领导干部“更要”敬业呢?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领导干部却要管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吃饭问题;单身汉敬业与否,只关乎一人,领导干部是否敬业,事关全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事业发展和民生幸福,全靠领导干部是否真抓实干。领导干部敬业与否直接影响全体干部职工是否敬业;领导干部不敬业,干部职工便难敬业,即使敬业也起不了应有的作用,结果就会导致人心涣散、风气日下、事业停滞、民声鼎沸。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00,(9)
王东京在2000年第6期《中国改革》杂志上撰文提出国企经营者也应先富起来。他认为,经营者能否像关心自己财产一样关心国有企业,这是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搞好、搞活的一个决定性条件。从目前国家对大企业的稽察情况来看,违纪案件之多、犯罪金额之大,触目惊心。一位领导人讲过,“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就要从制度上找原因。”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针对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而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他们是不能先富起来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9.
谈及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应如何对待上级领导和下属群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一些领导干部的不端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其意是说,时下有一些领导干部,心里时刻装着上级领导,千方百计搞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但对群众做的工作却很少,不把与群众的关系放在心上。习近平这段话,提出了“领导干部心里应时刻装着谁”的执政理念,他的批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催人警醒。  相似文献   

20.
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本书,所不同的是,有的是“百科全书”,与之接触能使人增长知识,明晓事理;有的是“专著”,在某个方面可以为人师,为人表;有的则是一本内容空泛,用处不大的书……此言极是。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更是一本书。这本“书”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就是这个单位群众的“必读书”。群众多半从领导的讲话、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读出领导者境界的高低、知识的博寡、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而且,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他那本“书”的读者面就越大,昭示力就越强。有时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