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市公司收购会改变股东权益的现状,特别是会给目标公司股东的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收购立法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置各方利益冲突以寻求利益的平衡点.在这些利益主体中股东权保护尤显重要,尤其是目标公司的中小股东常处于不利地位,其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因而,有必要从信息披露、强制要约收购、股东表决权排除、反收购规制、公司治理等方面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风险状态.公司法和证券法对小股东的保护存在诸多缺陷.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应完善对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处于被动弱势地位。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 ,收购要约作为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投资决策的基础 ,成为各国立法规制的重点。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带来的压迫性、剥削性影响 ,要约收购规制的基本原则 ,要约收购立法规定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司乃一系列合约的连结,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分别与公司形成独立的投资契约,两者之间形成的则是对公司权力配置与划分的契约.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如何变更分权契约以实现契约正义和利益均衡,契约正义和利益均衡的本质要求是契约主体地位平等前提下的意思自治.为此必须健全股东参与和表决机制、确定合理的对价定价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异议股东的回购或收购请求权、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加强控制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 ,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风险状态。为加强对其利益的保护 ,我国引入了源于英美法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 ,并在新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对该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理论界对其价值一直存有争议 ,而引入该制度对于强化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目标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是上市公司收购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各国主要通过目标公司股东公平待遇原则、收购信息披露、强制要约、禁止阻挠行动和承诺撤回等规则来保护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我国对这个问题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证券法中,但还有许多不足和值得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股东的知情权基于股东利益的维护而产生。知情权不是一项单一的基本权利,而是股东质询权和查阅权的复合。知情权不是一项从属的权利,而是与股东的管理权和财产权相互独立的权利。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甚少,立法应予完善。知情权的主体是公司股东,包括小股东、隐名股东和出资瑕疵股东。知情权的实现方式应当遵守程序规则。为了保护公司和其他不特定股东的利益,对知情权的行使应当有所限制。知情权的法律救济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相似文献   

8.
完善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制,英、美两国给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我国最近几年的相关立法构建了规制收购的法律平台,而对反收购则鲜有全面而严格的法律规制.为充分实现全流通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职能,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应当明确规定反收购的决策权归股东会享有,在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下赋予目标公司董事会面临收购时一定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小股东很大程度上处于弱者地位.因而有必要完善小股东权益保护措施.确立累积投票权制度以规范公司权力机构之产生;完善股东大会决议的可撤销和无效程序;确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制目标公司经营管理层在收购中的权利义务及反收购措施;明确规定强制收购豁免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与少数股东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般而言 ,公司股东是由二大阵营组成 ,即控制股东和少数股东 ,这就决定了公司的利益主体的多元性。控制股东在行使控制权时 ,有着只注重自身利益 ,而忽视公司利益、少数股东利益的天然倾向。因此 ,立法上课以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 ,确立违反所负义务时的法律责任 ,并提供程序法的救济 ,不失为完善公司内部制衡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探究了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理论基础、内涵 ,以及法律责任、程序救济等问题 ,并认为公司法的功能之一在于平衡控制股东和少数股东的利益 ,规制控制股东的经营行为 ,从而发挥平衡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公司法>不再一味强调限制、约束、规范、管理,而要强调鼓励、推动、支持、促进,从而实现了一些法律规则和制度的突破.新<公司法>确立了一人公司制度;改革了公司资本制度中的最低资本额定、股东出资方式与出资的比例结构、转投资的限制与取消、股份回购制度的限制与放宽等;完善了中小股东的保护制度,设置了异议股东股份收买的请求权、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股东代表(派生)诉讼权等制度.公司法中既有强制性规范,又有任意性规范.公司法的强制性和任意性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和公司经营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司司法解散作为市场主体的退出机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均对此做出不同回应。其理论基石是公司契约理论和股东利益落空理论,在司法权介入公司内部时,应注意处理好适度干预与公司自治下的商业判断,尊重公司和股东自治,妥善处理司法解散案件。  相似文献   

13.
公司慈善捐赠的具体制度设计应体现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现行《公司法》虽然明确引入了公司社会责任,但对公司慈善捐赠行为却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完善公司慈善捐赠立法,认定公司慈善捐赠,捐赠决策权的主体,确定捐赠的数额,不合理捐赠的撤销,从而在公司捐赠中达到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陕西发展观光农业可使农业和旅游业很好地对接,从而实现双赢;如果发展顺利,还可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陕西观光农业的开发主体暨组织模式可从如下几种模式中进行选择:农户股份合作制模式、"公司+农户"的股份制模式、"公司+合 作经济组织"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股份制模式以及开发商承包或承租农户土地的模式等。  相似文献   

15.
由于资本信用制度及法律的不健全 ,我国公司并购处于初级阶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公司并购法律未与国情相联系 ,缺乏操作性 ;法律规范缺乏系统性 ,存在法律漏洞 ;在争议管辖上尚无明确规定 ;外资并购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提出制定统一《公司并购法》 ,完善要约收购制度、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反垄断制度 ,强化民事赔偿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规定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该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次要客体是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背信行为;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体;主观方面仅限于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在司法认定中,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司设立是一种兼具民事和行政双重性质的法律行为,以成立公司为目标指向。设立中公司是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的组织体。对设立中公司的起点及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以发起人订立协议作为设立中公司的起点。以公司名称预先核准作为分界点,把设立中公司分为前设立中公司和后设立中公司两个阶段。以公司设立行为的性质为基础,对其相关责任承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集中优势警力打歼灭战应明确衡量歼灭战的标准;作战主体规模要大小结合,以小为主,其来源构成要以基层警力为主体;歼灭战战役的展开应与公安基础工作结合.  相似文献   

19.
跨国并购是目前世界投资的主流,它与新设投资相比更加适应投资者的发展需要。虽然跨国并购直接投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我国已经确立,但跨国并购在我国仍存在严重的法律障碍。因此必须完善投资准入立法、证券法和反垄断法,使跨国并购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我国的直接投资形式,以增加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企业收购的进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都化身为不同的政府行为加以介入;管理层收购曾在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与政府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政府自身追逐着"经济利益",加上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和政府权力无法有效达致的社会场域的存在,所以,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政府行为尚存在着内部异化和外部异化的可能性,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我们的各级政府一定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