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现代行政法不仅是一个概念范畴,而且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行政法自夸一种定性。现代行政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基本原则、功能、理念等方面相互契合。现代行政法在政府治理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增强对于行政裁量的关注、增大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保护范围、增强对于行使行政权力方式的控制、增加行政程序为控制方式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的核心是调整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的目的即在于使二者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法治的社会,而行政法治是通过"控权"得以实施和实现的。"多元控权法"是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行政法理论的产物,它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对"多元控权法"的行政法理论还应当进行具体制度的构建,以最终实现行政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不仅是一个理性人本的社会,同时也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理想。和谐社会体现出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公正的状态,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它是公民孜孜以求的社会状态和美好夙愿。从行政法的视角看,其本质就是政府与公民的有效互动。行政法的责任、民主、公正等理念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法理依据。行政法对行政权的规范、调控和制约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院校和谐校园构建的法治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其自身的和谐校园构建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实现。本文拟从法治的视角来探讨和谐校园的构建工作,在分析了和谐校园的价值内涵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法治精神、理念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统领、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葛自丹 《河北法学》2011,29(4):95-104
行政法的理念随着对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入而变化。在当下中国转型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要求政府履行对公民"生存照顾"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与此相应,行政主体的服务性日益突出,并成为行政法的基本理念。提出行政法的新理念———行政惠民理念。平衡论、公共服务理论、公民权理论成为行政惠民理念生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误读。从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来看,社会和谐观念包含了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持久和谐观念、对立与妥协相统一的对立和谐观念、稳定与发展相统一的动态和谐观念以及相对和谐与至上人权相统一的理性和谐观念。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乌托邦”,我们应该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弃完美和谐的空想,树立宪政主义的社会和谐观念,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一种社会正义理念转化为现实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纳入到现代宪政与法治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我国传统行政法主体、原则、理念、体系和价值目标等都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管理法治化的需要。回应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本文提出构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相适应的现代行政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司法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是现代司法理念的创新。文章从和谐主义模式的构建、协同主义的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确立等三方面阐释司法和谐的向度。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法理念的塑造——契约理念与权力理念的整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行政法理念 ,是在一种普遍意义上被使用的术语 ,可以包括行政法概念、规范及制度、原则及精神、观念及形态、价值及文化等多层面的涵义。作为上位概念 ,它不仅包容广泛而且还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具体所指。行政法的契约理念是“行政法理念”的下位概念 ,它与行政法的权力理念 (即传统行政法理念 )相对照 ,在概念上与行政法理念具有同样的功能意义。传统行政法以权力理念为支撑 ,现代行政法理念则在承认权力手段的同时凸显了非权力性的契约理念。针对我国的行政运作和行政法的应用现实 ,我们应强调契约理念在行政法中的引入。我们主张行政法的新理念 ,应是传统权力理念与现代契约理念的有机统一与协调 ,而不是对传统权力理念予以彻底否定。整合两种理念的行政法新理念 ,其特点主要在于 :确立新的平等理念、淡化强制、双方合意与单方意志性相并存、以合作取代冲突、实现“法定”下的“约定”。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基本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形成不同的行政法理念,同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整个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的关键就在定义好行政的理念。如今,在当下构建和谐中国,和谐社会以及政治经济制度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下,公众希望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声音越来越高。随着行政主体们在权利方面意识的增强,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中,惠民成为最重要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出现了惠民理念的行政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实现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才能建立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进而才能全面实现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欧阳洁慧 《政法学刊》2007,24(4):126-128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警察管理者能够把握管理学科的系统框架,深入了解现有警察管理法律法规,注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素质的共同提升,不断推动管理创新。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警察管理水平是构建和谐执法环境的必要条件,通过实现优化警察执法环境和提升警察管理水平,将有效促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关于行政授权若干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玲 《行政与法》2007,(11):74-77
完善行政授权理论,对建设和谐政府,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行政授权的内涵,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行政授权的有效条件及其责任归属等几个行政授权理论的基本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完善行政授权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法治文明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包括了法治建设的根本内容,法治文明、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保障。法治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决定现代法治必然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和谐,保障公民权利贯穿于法治文明的各项内在要求。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改进公民权利规定、进一步合理约束政府权力和完善公民权利表达与救济途径来实现。此外,针对社会中特殊群体,国家须采取特别措施,以真正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跨学科概念,具有美学本源、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具有统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围绕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法律的引导和维护作用。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守法保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党中央及时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标志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法律意识通过立法、执法、守法完善法律的内容,使传统社会的法变成和谐社会的法,法通过调整不同个体、群体、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相对和谐的人际、群际、地区关系,形成相对和谐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和保障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法治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政府依法规范自己的权力,各级政府都要对自己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负责,打造负责任的法治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完善立法,调适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是法治政府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平等:和谐社会之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世豹 《法学论坛》2005,20(4):70-7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和平、宽容、开放与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平等是支撑和谐社会之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平等。当前社会中不平等现象是妨碍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保障平等适用法律,还要消除法律歧视,更要通过立法禁止歧视。  相似文献   

19.
应对突发危机的水准与社会和谐的水准是成正比的,以强化法律之治来应对和谐社会中的突发危机,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出发,探讨突发危机应对机制的建立和价值取向,分析突发危机应对机制的法制轨道和应当坚持的法律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崇尚有序、安全和实现自由、福祉无疑应是突发危机应对机制的应有之意;在运作方式、启动程序乃至具体内容上体现合法性则是将突发危机应对机制纳入法制轨道的必由之路;而坚持法治、保障人权、行政公开等原则则是在和谐社会中建立突发危机应对机制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层面。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1]。抽象行政行为作为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最重要手段,是依法行政的起点和基础,但在依法行政实践中,抽象行政行为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规章之间、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矛盾,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了超越自己立法权限进行立法的现象。抽象行政行为的不规范及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是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的体制性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现有监督机制局限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将其纳入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保障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与规范,为依法行政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行政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