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岩泉 《学习月刊》2013,(1):19-24
元旦期间,我哪儿也没去,一个人躲在离县城七、八华里处的果园场小平房里,静静地拜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泰戈尔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正如瑞典诗人海登斯坦向评委们推荐时所说:"我不记得,过去20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  相似文献   

2.
《大特区党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辉煌的11年,我与它相伴了8年。我95年从部队转业后在定安当县纪委书记,当我第一次捧起《大特区党风》拜读时,我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龚育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党史专家,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党史札记》是作者人生追求和成长道路轨迹的折射。近日仔细拜读了龚老的《党史札记》,收获颇丰。尤其是其中收录的《党史著述中的十个关系》,是党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四年以前,我就拜读了由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中国传统道德》丛书,现在又拜读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另一套丛书《中国革命道德》。江泽民同志在题词中写道:“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前一套书由李岚清同志和张岱年先生任顾问、朱开轩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后一套书由陈至立同志任编委会主任,两套书均由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任总主编。我认为这两套书的出版是我国理论界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这两套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团史教育丛书——《追求》。拜读之余,感慨万千!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福建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支援福建的解放和建设,在上海党团和学联组织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15日组建了“服务团”。团长由十兵团政委、  相似文献   

6.
鲁阳 《广东党史》2002,(2):31-31
信宜同乡、老友彭传淇同志给我寄来了准备收入《周月颜烈士纪念册》中的《周月颜烈士传略》一文。拜读之后,深深地为我们的故乡信宜曾有这么一位为建立、保卫和巩固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献出了宝贵的  相似文献   

7.
储东涛 《唯实》2000,(9):41-48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一本最能反映厉以宁关于当代中国经济之学术观点的著作。1990年,当它在经济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后,就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厉以宁老师的一个学生,我当时曾经拜读过,深受教益。10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正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有12年,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百强社科期刊”、中国期刊博览会推选的“中国最美期刊”,《当代贵州》一直是我业务上的“充电宝”。每一期稿件我都会认真拜读,稿件所体现的高度、深度、广度、温度都值得我仔细推敲、学习借鉴。作为党的宣传“喉舌”,“传递贵州好声音,讲好贵州好故事”是我们媒体的职责,《当代贵州》作了很好的诠释,给同行树立了标杆,并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先后拜读了罗绍书赠阅的《美刺新集》(贵州人民出版社)、《美刺诗论》(台海出版社)、《振振有词》(中国文学出版社)、《激励与鞭策》(现代出版社)等几本讽刺诗集和讽刺诗文论,深为诗人在讽刺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钦佩,他的成就赢得了众多赞誉之声,他不愧是当今贵州诗坛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党史》2005年第6期上看到金春明先生对拙文《中国“红太阳”思潮研究》的几点商榷,拜读之下,敬佩非常。  相似文献   

11.
余子道 《广东党史》2010,(12):43-45
<正>珠海市杨匏安研究会寄了《杨匏安研究文选》(珠海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给我,使我有机会拜读了这部极具价值的文选,了解很多关于杨匏安研  相似文献   

12.
正10年前,我拜读王占禹的兄弟书《笔尖下的行走》《刀刃上的舞蹈》,即他在长治日报社主持工作时的总编辑手记。2年前,即2014年我又收到他的姐妹书《读者为天》《走近一座高山》。厚重的书摆在面前,我没有从头看起,因为书中好多文章读过不止一两次了,所以先翻到后记,"太行山的风,太行山的土,太行山的人,太行山的情",更有一句"亲昵太行山的灵魂",留住了我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周明 《党建》2013,(4):56-56
此刻,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脚下便是滚滚东去威震峡符的黄河。 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光未然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高翠 《党史博采》2007,(1):42-45
<正>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革命作家、记者。从1929年初史沫特莱作为《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踏上东方中国古老的土地,到1950年与世长辞,一直献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她的文笔生活把她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  相似文献   

15.
最近,拜读了航空航天大学韩德强先生在《哲学研究》上所写的《西方经济学的哲学辨析——萨穆尔森经济学判》一文。我赞同韩德强先生用联系的观点也即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萨氏《经济学》若干概念的方法,但是对他经分  相似文献   

16.
信仰的力量     
近日,笔者拜读了第四期《北京支部生活》杂志刊登的老作家杨向红曲折入党的故事,同样是一名党员的我,心中颇有感触,一个问题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是怎样的力量让她几十年如一日执着追求,即使在人生的暮年仍然有如此强大的入党意愿?哲学家萨特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杨向红的入党情结,萌芽于中学时代,发轫于大学时期,顿开于工作期间,成功于退休之后,应该说是从年龄的清晨走到了年龄的暮霭,虽然造化弄人,几经坎坷,但却始终痴心不改。我想,这正是源自她对信仰的不懈追求。人生最大的快乐并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有追求的人生是十分精彩的,有  相似文献   

17.
高翠 《党史文汇》2007,(3):14-18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革命作家、记者。她从1929年初作为《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踏上中国的土地,到1950年与世长辞,一直献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才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了。不知是什么缘故,在哪儿,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  相似文献   

18.
我呼唤     
我呼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我呼唤正在逝去的精神归来!抗日战争胜利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对个人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了,但对历史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我仿佛回到四十年前,在昆明的街头,热烈欢呼日寇的投降,热烈欢呼祖国的胜利。时间再往前移八年,在家乡县城的街道上,我和同学们手拿红绿纸旗,在商店门前进行抗日募捐。家乡远离抗日前线,但耳里仿佛听到战马的嘶鸣,刀枪的交并,听到《大刀进行曲》和《义勇军进行曲》雄壮高昂的歌  相似文献   

19.
其中也有《党建》的功劳我是一名最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从事宣传工作20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一直把《党建》杂志当作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每期都认真拜读,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本乡工作实际,不断走出自己的工作新路子。我们先后在党员中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  相似文献   

20.
陈之昌 《前线》2016,(7):90-91
七一前夕,由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等单位组织编写,崔耀中同志为首席专家和总撰稿,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故事——中华文明5000年》正式与读者见面了.回想2014年11月,在本书的初稿申请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我有幸细细地拜读了全部文稿,并为它提供了审读意见.当时就感觉到这是一本值得立项、值得公开出版的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