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7年,康有为从上海进京,面见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他提出了一个堪称"雷人"的大胆设想:既然列强瓜分中国之势已难遏止,中国或可将亡,不如在将亡未亡之时,抓紧向海外"殖民",以便国土沦亡之后,由纯种中国人在那里建出一个"新中国"来.建国地点,他选在了南美洲的巴西.李鸿章听了表示同意,但说要跟巴西公使商量商量才行.之后,李鸿章便把他客客气气地送出了大门.  相似文献   

2.
杜学峰 《政府法制》2010,(22):48-48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在李鸿章等人的赞助下,第一批留美学童乘坐轮船,浮海而去。八九年后,他们回到中国。李鸿章认识到他们在美国所受教育的价值,将许多人安置在自己手下,有的去了天津的水师学堂和鱼雷学堂,有的进了电报学堂,有的被送到开平煤矿。这些留美学童年纪甚轻,当时尚未成为李鸿章幕府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十分重视维护晚清海外华工的权益.许多史料表明,他曾分别与秘鲁、美国政府就华工问题进行过交涉,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前者富有成效,后者铩羽而归.这生动地反映了李鸿章既力图维护国家主权又无可奈何屈从国际强权的实用主义外交方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在涉外活动中的法律思想华友根李鸿章(1823-190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钦差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要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李鸿章被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他在任职期间,代表清政府与外国...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的11月7日,大清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 章死了。 在大清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人像李鸿章一样在身前死 后招致猛烈而持久的抨击。这位晚清重臣的历史罪责深重得令 人难以置信,仿佛中国近代历史中所记录的众多屈辱与不公都 是他一手造成的。国人一向将他从大清国即将灭亡前所经历的 一切内忧外患中孤立出来,而痛斥他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 然而李鸿章对大清国历史的影响又远远超出了中国的国 界,西方史学家说:"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了 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 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晚年的李鸿章更是支撑 着摇摇欲坠的大清国的主梁,没有他的晚清史几乎是无法叙述 的。 李鸿章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千年水乡古镇三河地处合肥、巢湖、六安三市交界处,古称"鹊渚"、"鹊岸"。自明代始称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1858年的"三河大捷"就发生于此。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广总督张树声、淮军将领刘秉璋、致公党主席董寅初、清朝外交大臣李鸿章等在三河均有旧居  相似文献   

7.
王诵诗 《政府法制》2013,(11):31-31
1879年5月,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到天津会晤李鸿章时,携带一根名贵手杖,手柄处镶嵌一个拇指大的钻石,小钻石环绕四周,璀璨夺目,华美漂亮。李鸿章看到后非常喜欢.反复把玩,不忍释手。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之一,主张"出于礼即入于刑",他虽然在宣扬封建的礼义道德、残酷镇压人民反抗等方面同曾国藩、李鸿章一脉相承,但在对外关系上,主张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反对丧权辱国,稳定西北边疆,捍卫国家统一的法律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孔建丘 《政府法制》2013,(24):42-44
作为中国近代人士想要以经济力量来治国平天下的代表,盛宣怀给了人们一个像模像样的答案.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信企业、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第一家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第一所正规大学等等,作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和全国首富,盛宣怀享有"商父"之誉,实不为过.亦官亦商,亦中亦洋,盛宣怀的人生境遇令人感慨. 贵人李鸿章助他走上洋务之路 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盛宣怀来到了这个世上.1860年,太平军进江苏,打、砸、抢成风,17岁的盛宣怀只得随祖父母避居苏北盐城的亲戚家,后来又到湖北.  相似文献   

10.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不断遭受来自海上的西方列强欺辱,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建立强大海军。本文在此对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做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3,(32):42-42
李鸿章为人傲慢,《清稗类钞》说他“遇同辈,恒兀傲视之”。老佛爷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看不惯他.琢磨着要修理一下李鸿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近代外交,李鸿章是不可回避的人物,作为晚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执行者与直接参与者,他的外交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及外交的影响不可小视。本文试在历史时代背景下分析影响李鸿章外交政策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近代史上,郑观应第一个提出在技术领域里,采用专利,保护新技术。他在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同时,于1881年在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专利申请书  相似文献   

14.
寻求法理与情理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简介:梁秀峰,女,40岁,1990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1995年从陕西省岐山县人民法院选调到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此后一直在该法院刑一庭工作.2008年,梁秀峰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女法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丁万明 《政府法制》2014,(32):36-37
李鸿章自述,“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无论是褒也罢贬也罢,在官场、洋务和外交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影响力的,只有李鸿章。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靠的是什么呢?我给总结为一个“杆子”。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遭讽     
李芳 《政府法制》2008,(13):63-63
清光绪三年,南京自然灾害严重,加之贪官污吏盘剥勒索,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当时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主政,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任户部尚书。于是有人用双关语写成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7.
牧惠 《检察风云》2002,(15):54-55
李鸿章曾留下经典名言: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当官。言下之意,连官都不会当,休想再有别的出息。 然河南淅川县金河镇原党委书记黄长林的出丑,说明李鸿章此语多半打下埋伏,至少需要有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我读到两个不同的关于黄长林出丑经过的版本。一是新华社记者王恒涛、林  相似文献   

18.
一鸣 《政府法制》2011,(29):33-33
清同治七年,捻军即将被彻底消灭,战争进入扫尾阶段,军费的报销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让湘军、淮军的主帅曾国藩、李鸿章有点烦恼的是,军费的报销遇到了一点麻烦。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南京"徐老太"事件中,让乐于助人者、见义勇为者很"受伤",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9月3日,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元.  相似文献   

20.
张璐  罗海敏 《中国司法》2020,(3):99-108
2019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来自法学理论界、实务界及新闻媒体的300余名代表以"法治建设与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40年"为主题,围绕"刑事诉讼制度40年""刑事诉讼法学40年""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问题"与"网络犯罪等信息犯罪的程序应对"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