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次反侵略战争被击败,两次革命高潮被绞杀,帝国主义列强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一九○一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无耻宣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朝统治者完全投入帝国主义怀抱,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忠实走狗。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刑事司法协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6月19日,中俄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以下简称<司法协助条约>),自此,中俄两国检察机关即开始相互提供刑事司法协助,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已办理刑事司法协助案件二百余起,涉及司法协助的内容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3.
一个完整的引渡制度体系,既要有本国的内国法<引渡法>,也要有与国际社会签订的双边引渡条约网络,还有更关键的是不断增加的成功引渡案例.目前中国名义上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中外引渡条约.但中国要引渡的外逃犯罪嫌疑人大部分留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威功案例"并不多.  相似文献   

4.
散木 《检察风云》2008,(4):66-67
筹划献鼎    1943年年初,中国驻美国大使魏道明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即"中美新约").与此同时,当时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和英国驻华大使和印度代表,在重庆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即"中英新约").这两个条约在同一天公布,似乎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盟国的中国以自己的坚持抗战而获得的权益. ……  相似文献   

5.
王建 《中国公证》2008,(8):44-45
我国关于遗嘱和继承制度的法律规定主要见诸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该法制定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2000年,司法部根据<继承法>制定发布了<遗嘱公证细则>,规范公证机构办理遗嘱公证的行为,以及公民设立遗嘱的法律行为.因其法律依据的局限性,<遗嘱公证细则>在完善我国遗嘱制度、指导公民设立遗嘱等方面也难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条约中更是增加了"开天津为商埠"的内容,开埠后的天津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津城市商业繁荣、商人聚集,逐渐由封闭型的封建城市变成了向所有国家开放的市场,并实现了商业性质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案例:某银行(甲)与某企业(乙)签订了<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并由某公司(丙)为乙方的借款进行保证担保,并与甲方签订了<保证合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乙方对自己抵押的房产、土地进行了抵押登记.在<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保证合同>条款中约定:如合同期限届满,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违约方自愿接受强制执行.三方当事人申请公证机构对<借款合同>及附件合同<抵押合同>和<保证合同>进行了公证.  相似文献   

8.
天津蓟县别山镇人民政府与天津某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于1998年4月签订了为期十年的<酿酒葡萄购销合同>,据此,该镇在辖区内的西九户村、窦庄子村、前楼村、沿河村等四个村开发建成了400余亩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并将其分包给200余户农民经营.  相似文献   

9.
傅建中 《政府法制》2010,(20):43-43
据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头目额尔金本来是要摧毁紫禁城的,后因考虑到若把紫禁城毁了,清廷就无法和他谈判,并履行早两年(1858年)所签订的天津条约,遂决定把清朝历代帝王所经营的美轮美奂的圆明园烧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公证工作改革的深入,公证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公证机构与主管司法行政机关存在的"不正常"联系仍然难以割断,改制后的公证处"换汤不换药",独立法人地位得不到有效维护,相互间的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的问题也突现出来,导致一部分人将产生问题的原因简单地归咎到公证机构体制改革以后形成的以事业体制为主、多种体制并存,以及公证机构由四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的格局上来,从而认为公证机构只能有一种体制,每个公证业务辖区只设一个公证处,并由县级设立和主管,这样就能维护公证处的独立法人地位,遏制住不正当竞争.因而提出在制定<公证法>时应明确规定:"公证机构在县(县级市)、市辖区设立,在不具备条件设立公证机构的县(县级市)、市辖区,可以在设区的市级地方设立."这实际上是在公证机构设置的问题上,对原有的<公证暂行条例>作了基本肯定,对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及司法部关于设立省市级公证处的有关规定作了基本否定.公证机构到底该怎样设置,成为公证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也成为公证立法应慎重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公证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公证制度本质属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海关警察制度起源与发展①(一)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产生中国早期警察职能由军队承担,军警不分、军政不分是封建中国政制的特点。将军队与警察职能从制度上分开,始于晚清光绪年间。199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为维持社会秩序,成立了“安民公所”,西方警察制度由此引进中国。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始于1901年(光绪27年),清政府实施新政,宣布改良司法,兴办警政。次年,袁世凯指派亲信赵秉均和日本警务顾问三浦喜传效仿欧美和日本警察法,制定警务章程,设立巡警局,并创办了天津、保定两所警务学堂。在此基础上,IM年(光绪31…  相似文献   

12.
设立于 1 861年的总理衙门虽说是异于封建传统的一个外交机构 ,但无论其体制还是内部运行机制都与国际惯例不能接轨。所以西方列强感到不利于以此来控制清政府 ,因而多次威逼清政府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签订终于实现了列强们的这一要求。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 ,列强威逼之下的屈辱无耐之举。外力的冲击自然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并不似有的论者认为的那样 ,“显然是将卖国邦交放在第一位” ,“不折不扣地都是按诸国酌定写出来的。”事物的发展 ,往往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 ,清政府在列强…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健全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采用以双边与单边并存的混合投资保险模式;投资保险审批机构与业务经营机构应分别设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应为合格主体;对于暂时未与我国签订双边投资条约的国家,应视具体情况也认为是合格东道国;政府违约险应纳入承保范围。  相似文献   

14.
入世与中国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意义上的机构仲裁起源于临时仲裁,且在机构仲裁出现之前,临时仲裁一直是仲裁的唯一形式.与机构仲裁相比,临时仲裁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由于临时仲裁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因而如同机构仲裁一样,临时仲裁得到了各国仲裁立法以及国际条约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但由于某种原因,迄今,我国法律尚未确立临时仲裁制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加入的<纽约公约>相冲突.因此,在中国入世之后应在<仲裁法>中引入和确立临时仲裁制度以保持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津是近代警察制度的发源地之一,天津早在八国联军占领时期就有了现代警察制度的雏形,1902年天津交还后,在袁世凯的倡办下,天津建立了较为缜密的警察法律制度,其中警察的组织法比较完备,本文仅就天津的警察组织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甲、乙两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开发两幢商品住宅楼,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管理,无论以哪一方的名义开发,最后盈亏各半.合同签订后,两公司共同筹集了开发资金并成立了联合办公机构,但实际开发建设的所需手续包括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预售商品房登记等都以甲公司的名义办理.1997年7月,M银行出资300万元预购住房17套,甲公司与M银行签订了<订房协议>,乙公司的代表也参与了协议的签订.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技术移转机构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范内瓦尔·布什教授提出"技术移转"的思想后,美国社会各界围绕联邦专利政策争论了三十多年.1980年,美国国会颁布<拜杜法案>,该法案促使美国大学纷纷设立企业化运作的技术移转机构,进行知识产权的商业化使用.美国大学技术移转机构在运作模式、人员配置、管理政策、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大学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天乐 《检察风云》2008,(15):42-44
从7月1日起,法国开始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萨科奇总统摩拳擦掌,实现其雄心勃勃的计划:完成<里斯本条约>的批准程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唯一必须进行公决的爱尔兰却已经出人意料地否决了这个条约.这对欧盟来说不啻是一次打击.萨科奇如何施展拳脚,能使这一<欧盟宪法>简化版得以存活?……  相似文献   

19.
薛源 《知识产权》2009,19(3):84-89
随着澳大利亚向WIPO提交批准书,新加坡条约于2009年3月生效.新加坡条约是在修改1994年<商标法条约>基础上形成的新条约,但又不局限于旧条约,该条约对新型商标、电子申请、商标实际使用以及缔约方大会等做出了新的规定.新加坡条约的制定和生效,对国际商标立法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国际商标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商标立法广泛性不断增加、应对商标法的未来发展以及国标商标管理体制的进步.国际商标立法的这些发展也将对我国商标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外空活动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空活动是指一国的政府机构或处于一国管辖之下的非政府团体所从事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的总和.1967年<外空条约>为外空活动中的国家责任制度奠定了基石.在当代国际法中,国家对其外空活动主要应当承担两类责任,即国家不法责任和国家损害责任.现有关于外空活动的国家责任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