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舜钦 《岭南学刊》2008,(4):103-105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09,(6):43-43
蒋传光在《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载文《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中法治秩序的构建——以公民责任意识为视角》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政治国家成员的一种资格,具有独立、自由、平等人格,在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享有充分的权利。公民责任是公民基于选择的自由以及由此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后果。公民责任意识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其前提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何雅敏 《传承》2009,(6):64-65
当前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观念;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公民文化素质不强;政治法律素质意识不强。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理解公民的深刻内涵,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地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这是大学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观念;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公民文化素质不强;政治法律素质意识不强.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理解公民的深刻内涵,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地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这是大学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思今天的社会道德困境,我们可以归责市场,归责传统,归责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失位恐怕更是难辞其咎。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由此可见,公民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增强公民国家意识的重要性凸显。政治生活作为增强公民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既缘起于当前公民国家意识培育的现实困境,更在于政治生活与增强公民国家意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社会规范机制、利益互动机制、激励机制是政治生活对公民国家意识增强的作用机制。加强公民政治生活的制度建设,拓展公民政治生活空间、完善多元主体互动模式、建立公民国家意识评价奖惩机制是政治生活对公民国家意识增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生成的社会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丽涛 《前沿》2010,(13):108-112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生成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市场经济为其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国家与社会的分化为公民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结构基础,民主政治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于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以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公民意识的提升受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统治惯习、社会化大生产改革的不彻底以及儒家伦理等级思维等因素的制约。公民意识的提升有赖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同时,还必须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公民政治意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意识的强弱及进步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其本身的现代化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公民政治意识是政治现实的反映和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把握公民政治意识是指公民在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下,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理论、思想及期望的总和。公民政治意识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参与意识以及自由平等意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意识,它要求公民正…  相似文献   

10.
冯彦志:换届选举呼唤公民意识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冯彦志撰文说,公民是一种法律概念。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是在现代宪政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民众意识。这种意识体现为一方面将自己和他人视为拥有自由权利的人,具有个人尊严和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这种意识包含了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主要包括爱国意识、守法护宪意识、自由平等的信念、权利与义务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历史上,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20世纪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相对独立于国家的民间组织才开始活跃起来。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消灭了私营经济和私有产权制度,摧毁了民间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原有的“国家———民间社会———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民众”的二层结构。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使公民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迁,使公民社会的兴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积极地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离不开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育。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呼吁改造国民性,培育公民意识,时至今日,国人的公民意识依然不健全、不成熟,没有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没有公民意识得以培育的土壤。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有利的环境,应适时地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公民意识应当包括:责任意识,仁爱精神,自律意识,宽容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公民政治哲学是对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辩护或反思。古希腊罗马时期在探讨公民政治的本质、公民与国家(城邦)的关系等问题时产生了公民政治哲学思想。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有其内在逻辑的发展演绎过程,成为理解近现代西方公民政治哲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王一平 《理论月刊》2013,(1):147-149,158
从身份之维、知识之维、意识之维、行为能力之维等维度对合格公民进行理论架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公民个体的政治-法律公民身份认同与政治-心理公民身份认同是对合格公民的身份认同要求,身份认同也是对国家共同体认同的真实表达,强化着公民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掌握相关的民主政治知识和民主法制知识是对合格公民的知识要求;树立法律意识、政治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是对合格公民的意识要求;在民主政治实践中,具备相应的参政议政技能、参政议政道德是对合格公民的行为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公民是社会成员的法律身份,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反映.没有公民意识的主体自觉,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对公民意识的重视.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正步入新的历史起点,主要呈现为公民意识教育的新发展、新视野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湘莲  ;朱红文 《求索》2008,(8):95-96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社会的最佳配合,更是公民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不会有善治。而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是国家与社会保持良性关系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实现善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以公民为基点对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做总体概括。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成绩的取得不能淹没问题的存在。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以及各类社会问题的产生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排斥、消极公民、政治冷漠等与公民意识相关的问题。按照公民意识的经典理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关系的扭曲与不和谐。对此,只有以协调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为基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市场领域、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和谐共处,才能构建良好的公民意识现状,为提高政府的综合治理水平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作为科学家,做好本职工作是自己的分内事,也就是说,应该在科学研究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科学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是整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其次才是科学家。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自觉的意识,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每个公民共同的社会责任(以及科学家特有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对科学界和社会上一切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要有自己的明确态度和立场,而不应该在默不作声中容忍和放纵,更不能与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相似文献   

18.
公民文化,是为了稳定民主制度的一种心理分析理论。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一个完善的、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包括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为培养“四有”公民打下基础。初一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性和实践性。它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懂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国家观念的一般常识,更重要的是自觉地按照上述规范来实施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一些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做到思想性、…  相似文献   

20.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9,(14):29-31
作为一部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国家赔偿法第一次将公民和国家置于平等的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国家侵犯公民权益的责任承担,并赋予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受到损害时,有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这种法律制度的实际运作,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人民控制和制约国家公权的法治的真正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