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人”一词作为一个新增词语被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达人”不是新词,在中国古籍中已有该词出现,同时日语中也有“达人”一词。据称现在的流行语“达人”是源自日本,属于日源新词。关于“达人”一词的来源、中日相互交流中的词义影响与变迁,中日语中该词的使用状况等都有待详细的考察。文章通过查阅中日两国典籍考察“达人”一词的意义,并通过搜索人民网,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报纸网络版收集语料,就汉语和日语中的“达人”的词义变迁、使用特征等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以初中级日语学习者为对象,针对学习者作文中自称词“私”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自我介绍文属于相对特殊的文体,一般日语母语者在自我介绍文中很少使用“私”这样的自称词。但与此相对,在El语学习者的自我介绍文章当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私”。学习者自我介绍文中“私”的过多使用,不仅是因为汉语母语的影响,更是因为学习者文章中主语、主题表述方式不正确,视点表述不一致,日语中省略表达方式没有掌握等。另外,也与学习者写作水平不高,语法错误较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日文同形词形同义异问题是日语学习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其中一些差异微妙的词,使许多日语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找出中日文同形词为何形同义异的根源,是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本文指出:古今汉误词义变化,汉语进入日语后的词义变化,和制汉语在汉字搭配上与汉语的不期而同,中日文中意译词的出现及相互交流,是造成中日文同形词形同义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又”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同时也是日语中的一个汉字,读作“”。尽管如此,两者在意思及用法上并不等同。“”是汉语“又”的基本译法,但由于汉语“又”具有更多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所以在日语中也有其他各种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日语“略語”识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略語”(缩略语)的识别和判定有很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地方,这既有定义的问题,也有“略語”与“新語”(新词)、“造語”(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拼成的新词)等如何区别的问题。现有的日语“略語”定义只概括了在形式层面缩略的词语,没有包括在意义层面完成的缩略。在“略語”与其它词语的区分方面,形似“略語”却没有相对固定的原词语的“新語”不能算作“略語”,各种以模仿、合并、添加等方式构成的“造語”也不是“略語”。  相似文献   

6.
浅谈“必ず”、“きつと”“ぜひ”的异同巴玺由于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有些日语的初学者往往仅凭中文注释来理解一些日语词汇的意思,这样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日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例如“必”、这三个词义非常接近的副词,翻译成中文都可以译为“一定”,但...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传统中的行为观 与西方人对行为概念的“定义”不同,“行为”二字在汉语中有分有合,颇为讲究。汉语早先都以单字和单音来表言达意,所谓一字一词即一意。因此,对单个汉字的解析会意是理解汉语词汇的基本功,也是汉语传情练达的基准性要求。这种东方特有的文字技术古已行之,至今仍然是领悟汉文化的基础。除虚词外,在汉语中组成词语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到的表意功能及其真实含意;  相似文献   

8.
“领导权”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们不排除在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使用这一词汇,如“革命领导权”等,但是在宪法学层面上使用这一词汇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认为“领导权”一词不是宪法与法律用语,使用“领导权”或者“党权”一词不仅存在的现实障碍,也缺乏法理上的依据。“领导权”一说容易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混同。“领导权”一说,是“官本位”这一权力思维的自然反应,是战争年代的习惯用语,不是和平建设时代特别是法治建设时代的法律与法学术语。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理学学科名称的“法理学”一词,是法理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对于“法理学”一词的含义与所指在当代中国的法理学研究者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和通说,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简单化、同质化程度较高、相关研究中引证的资料雷同度较高、引用的文献资料不新颖等缺陷。按照目前学界公认的观点,汉语“法理学”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汇是“Jurisprudence”。借助较为新颖的英文文献,梳理“Jurisprudence”(法理学)一词在英文法学辞书、英文法学论文、英文法学论著中的表达后可以发现,至少在英文法学文献中,“Jurisprudence”(法理学)还有一种当前中国法理学研究界没有注意到的含义:在18世纪,指的是对自然法之首要原则、市民法、国家间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试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酹江月”的含义张福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历来是人们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这首词中一些语词的含义和用法,如“羽扇纶中”者是周瑜还是请葛亮;“墙橹”,还是“强虏”;“故国”应作何解释;“神游”...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先简要分析名称和限定摹状词的指示性用法和谓述性用法,并就克里普克的严格性论题的宽辖域论和严格化描述论进行反驳,然后通过指示性/谓述性区分和宽/窄辖域区分表明,卡普兰在反驳宽辖域论时犯了一个关键性错误:在假设名称与相应的摹状词同义后,仍然允许名称和相应的摹状词在两者都出现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因而指称不同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台湾“国语”词汇与汉语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形、意义相同,读音不同;意义相同,词形不同;词形相同,意义不同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区别。而造成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日语对台湾“国语”的影响、闽南语对台湾“国语”的影响、两岸长期隔绝不相往来对台湾“国语”的影响、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外来词语的翻译不同以及构词方式的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再论指示交付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物权法第26条关于指示交付的规定有利有弊,对于其利,必应否定;对于其弊,在解释论上,应最大限度地限缩其中所言“法”的范围,将若干第三人无权占有的情形视为“依法”,而不作为“违法”对待。不宜一概否定指示交付场合让与物权的返还请求权。“出让人转让被人盗窃或遗失的手表一块,此时转让的返还请求权应包括对第三人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之说,是合适的,不应否认。  相似文献   

14.
(一) 警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有很多不同的回答,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类型: (1)警察是一个词。例1:警察是汉语中,读音为“jincha”的一个普通名词。 (2)警察是一种观念。例2:警察是国家意志的代表,是社会安宁的卫士。 (3)警察是一类客体。例3:警察是崔大庆、甘雷等公职人员。这三种回答涉及了语义学意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词与词意的关系。这里的词意包括词的涵义和指称两方面,实际上是词、词的涵义与词的指称三方面的关系。我们用以下三角图表示: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的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多义词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主要以“黑色”为例,通过对维吾尔语颜色词“黑”的研究,欲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关于原型理论和隐喻转喻在颜色词发展过程中的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日语中,拟声拟态词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拟声拟态词的了解,本文试从它们的构成、特征及语法作用等角度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姜明安 《理论前沿》2008,(12):12-16
本文以广义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视角,全面研究了政府内外六个层面的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并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四对关系:(1)“有限政府”与“服务政府”的关系;(2)保障行政高效、快捷与防止过分集权、滥权的关系;(3)改革与法治的关系;(4)“摸着石头过河”与制定改革规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甚而至于”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多为副词和连词,与“甚至”、“甚而”、“至于”等词意思相近。可“甚而至于”出现之初是一个短语,在长期的发展中变为副词和连词,其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词     
吐槽:“吐槽”来源于日语。先在我国台湾地区运用,后引申指给人难堪、抬扛、掀老底、拆台,多用于嘲笑、讥讽、抱怨,甚至谩骂。  相似文献   

20.
解读《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须以物为基本参照,在指、物对应中把握其含义。按公孙龙论物与实密切相关,实是名所表达的物之所是。《名实论》以物、实为一与多之对应,则如何将不同的实维系在一物之中,就需要借助“指”的联结、联系。在此意义上,“指”即相当于系动词“是”(is)。但因为先秦汉语尚未产生系词,而公孙龙业已遭遇与之相关的哲学问题(一事物在多种意义上是其所是),故而作《指物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