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政治思想与哲学、伦理学思想联系紧密.中国政治思想吏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与国家政治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相关的各项因素,包括哲学、伦理学思想、国家的政治制度、治国之道,政治权术等角度等.  相似文献   

2.
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政治学理论重新梳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当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帝反封建或"救亡"与"启蒙"只是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政治民主的手段,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在政治发展背景下构建民族—民主国家的思想历程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轴,更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以及政治发展史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接受理论研究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当代中外文学、美学、哲学、伦理学和传播学等对各自领域接受的含义、特点、基本矛盾和人们接受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接受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智慧 《传承》2010,(18):42-47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的转换催生了包括研究对象论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的全面自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应以"二个对象"为中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管理学是原理不能承载的。要加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并补充进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在人学研究范式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的转换催生了包括研究对象论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的全面自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应以"二个对象"为中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管理学是原理不能承载的.要加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并补充进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在人学研究范式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读书     
《当代广西》2013,(16):60-60
《声西击东:一个90后的思想笔记》韩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本书是一位90后学人的哲学学术随笔文集,内容以规范性与分析性政治哲学为主,又及伦理学、心灵哲学与科学哲学等,阐释了自由、正义、平等、国家、公民、中立、自我、支配、自然禀赋、现代性、基础主义等诸多概念的  相似文献   

7.
赵淑梅 《长白学刊》2012,(1):123-128
中共政治思想史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两大学科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近年来学科融合的力度加大,关于中共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出现了若干新趋向:既继承了重点研究人物思想的传统,又不断深化专题研究;既出现了观念史的新导向,又引入了基于后现代史学范式转换下的话语分析。今后的中共政治思想史研究,应开阔研究视野,防止"脱历史"的倾向,努力建立本土化的中共政治思想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田云鹤  郭维峰 《传承》2009,(12):134-135
亚当·斯密在他的两部煌煌巨著中分别奠定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始基和制定了利他与利我的伦理原则,这只是对他的一般性解读。斯密思想真实意蕴在于他从经济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整体视阀中阐明一种基于人性论预设下个人自由的谋求。《道德情操论》不仅仅是一部伦理学著作,更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政治哲学视域,斯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具有多重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在他的两部煌煌巨著中分别奠定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始基和制定了利他与利我的伦理原则,这只是对他的一般性解读.斯密思想真实意蕴在于他从经济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整体视阀中阐明一种基于人性论预设下个人自由的谋求.<道德情操论>不仅仅是一部伦理学著作,更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政治哲学视域,斯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具有多重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与江泽民的政治哲学分不开的。江泽民的政治哲学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本质论、政治价值论、政治艺术论、政治本体论、政治目标论和政治民主论。江泽民政治哲学的特点包括人民性、辩证性、民族性、系统性、方向性和实践性。江泽民的政治哲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关于国家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政治哲学的理念。由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一系丁雪枫副教授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精心改写的《政治正义论———罗尔斯与诺齐克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桂海论丛》2013,(5):F0002-F0002
龙静云,女,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席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弄清楚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哲学依据,另一方面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结构及主体功能的实现形式。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体的内涵入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结构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国家主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国家主体的统一体。自决、自主、自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功能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米霞 《学习与实践》2012,(10):62-65
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广博而丰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其中儒家的和谐思想就是其精髓之一。儒家和谐思想包含了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等。这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融入儒家传统和谐思想的有益内容,重视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作用,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是政治学体系的理论基础,随着政治改革的发展,尤其是党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目标后,对政治哲学的理性思考也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政治哲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对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理路进行探析,需要对它的学科归属等问题进行梳理。中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主题,即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国家等词汇的现实意义及其深藏的哲学思考。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论特色,是与非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广义理性主义。探求当代政治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哲学是对公民政治生活方式的辩护或反思。古希腊罗马时期在探讨公民政治的本质、公民与国家(城邦)的关系等问题时产生了公民政治哲学思想。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有其内在逻辑的发展演绎过程,成为理解近现代西方公民政治哲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21日至5月24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外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辛亥革命是中国具有比较完全现代意义的政治变革。以往对辛亥革命的思想史研究,较多关注其对西方思想尤其是西方近现代思想的  相似文献   

18.
李宁 《岭南学刊》2004,(2):92-93
由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承办的“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年会暨全国党校系统政治伦理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广州召开。约60多名全国伦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1、政治伦理学何以可能?与会者认为,一般社会生活领域有善恶,政治领域同样有善恶,政治运行、权力运转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急需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从道德上加以评价。政治生活有别于一般社会生活,道德评判标准应当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相互套用。因此,形成一个专门学…  相似文献   

19.
王海滨 《桂海论丛》2010,25(2):26-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开始复兴,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繁荣期三个阶段。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学价值分析、人学建构以及传统资源的人学解读等方面。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新时代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夯实思想政治人学的学科根基,正面回应对人学范式的质疑,超越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