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6,(6):36-36
国家主席胡锦涛10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说,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至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了会见和会谈。二、中日双方一致认为,邦交正常化34年来,中日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相互依存进  相似文献   

3.
秦恨海 《创造》2007,(10):14-14
日前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来中国访问会见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时,以及11月1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到访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谈时,都表达了中国的发展是一种机遇而非威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应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6年6月23日至24日对乌干达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系中国总理首次访问乌干达。二、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穆塞韦尼总统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温家宝总理转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穆塞韦尼总统的问候,穆塞韦尼总统请温家宝总理转达他对胡锦涛主席的问候。双方就中乌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温家宝总理还会见了乌干达总理恩西班比。  相似文献   

5.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2005年11月2日至4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11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次定期会晤。温家宝总理与弗拉德科夫总理举行会谈。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分别会见弗拉德科夫总理。一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见中,双方就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加强政治、经贸、能源、科技、人文  相似文献   

6.
《观察与思考》2007,(2):5-5
1月9日,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奥尔默特当选以色列总理后首次访华。他也是8年来访问中国的首位以色列总理。访华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与奥尔默特会见和会谈。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印度共和国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于2003年6月22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瓦杰帕伊总理举行了会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分别会见了瓦杰帕伊总理。会淡和会见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两国领导人对近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这不仅有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而且对本地区的稳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天安门广场主持欢迎仪式,欢迎来访的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和夫人安倍昭惠,这是日本首相近五年来的首次到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次访问,是安倍晋三在9月26日当选后不到两周即安排的出访,创下日本历任首相最快出国访问之最。这次访问,安倍  相似文献   

9.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贝宁共和国总统博尼·亚伊博士阁下2006年8月27日起率重要代表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同亚伊总统举行了会谈,温家宝总理会见了亚伊总统。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一、双方对长期以来中贝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认为当前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两国互利合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一致同意进一步密切两国高层往来,加强政治互信,扩大各领域的合作,推进双边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二、双方承诺在涉及各自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贝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承认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两年中日关系的变化是国际社会十分瞩目的。2006年10月,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结束了中日之间5年政治僵冷的局面。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成功地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的访问。去年12月底,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迎春之旅”的访问。中日关系转圜后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刚刚结束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  相似文献   

11.
一、应日本国政府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4月11日至13日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访日期间,温家宝总理与安倍晋三内阁总理大臣举行了会谈,还将会见明仁天皇,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并与日本各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  相似文献   

12.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希腊共和国总理卡拉曼利斯于2006年1月19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卡拉曼利斯总理会见了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温家宝总理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共同回顾了中希传统友好关系。一致认为,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顺利发展。当前,双方政治关系基础牢固,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双边关系前景广阔。双方决定建立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双周关注     
《时代潮》2005,(8)
【时政】温家宝出访南亚四国温家宝总理于4月5日至12日对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其间出席了在伊斯兰堡举行的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开幕式,并在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温家宝说,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首先是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亚洲地区互利合作发展势头良好,相互利益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南亚是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地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资…  相似文献   

14.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陈德良于2005年7月18日至2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和陈德良主席举行了会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分别会见了陈德良主席。两国领导人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如何巩固和加强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取得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3日,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是辛格自2004年出任印度总理以来首次访华。访问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分别会见了辛格。温家宝总理与辛格总理举行了工作会谈,并签署了中印《关  相似文献   

16.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马来西亚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于2004年5月27至31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此次访问也是为了纪念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30周年。访问期间,巴达维总理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了会谈,  相似文献   

17.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邀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阮明哲于2007年5月15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阮明哲主席举行会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分别会见了阮明哲主席。双方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一致认为,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中越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26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当选为日本第90任首相,这标志着小泉时代终结,安倍时代开始。小泉时代,中日关系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陷入到建交以来最低点。安倍新内阁能否使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出现转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的邀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于2006年2月19日至23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二、胡锦涛主席同穆沙拉夫总统举行了正式会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分别会见了穆沙拉夫总统。两国领导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双周关注     
《时代潮》2005,(9)
【时政】胡锦涛会见小泉纯一郎4月23日晚,刚刚参加完亚非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下榻的饭店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胡锦涛表示,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着困难局面,需要两国领导人本着对历史、人民、未来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稳定和发展大局出发,深刻反思和认真对待。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日关系,始终坚持中日友好方针。近一个时期,日方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一些做法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伤害了中国和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引起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不满。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