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当代广西》2012,(6):26-28
近年来,广西农业科技工作者大胆改革创新,把传统耕作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有机结合,"良种+良法"与农业产业化互为支撑、互相推动,我区初步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新路子。"三免"、"三避"、"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以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优势,惠及千万农民。从"畜拉人耕",到机械化耕作、精准化施肥,从"看天吃饭"、"靠地出粮",到"良种+良法+产业化",广西农业正从传统农业昂然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入了年均增长16.7%的快速发展时期,从当年的"风生水起"渐渐形成"千帆竞发"之势。未来3年,广西将投资1.5万亿元,建设项目1390项,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八大"建设。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科技农业成为了关键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硬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广西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犹如一道不断崛起的脊梁,支撑提升着广西农业的快速发展。"三免"让农民不用犁耙田,穿着皮鞋站在田边轻松地把禾苗抛"种"到田里;"三避"让金桔果不仅安全"过冬"而且产量、品质、卖价全翻番;寻常桑蚕吃嫩绿桑叶,却能吐出红茧或黄茧……  相似文献   

4.
建设农业强省──“九五”广西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颜训宣桂海论丛1996年第3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并经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今后5年,要继续加强农业,充分发挥广西优势,建设"农业强省"。这是"九五"广西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一、一个富有挑...  相似文献   

5.
种子的力量     
《当代广西》2012,(6):22-25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近年来,在广西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下,广西的育种繁殖技术不断突破,多项技术荣获大奖。正是他们辛勤而充满创造性的工作,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改变着农业的发展方式,提升着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延昌 《当代广西》2012,(21):15-15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生息奋斗,逐步积淀孕育而成的精神品质。这一精神品质在广西的港口建设中得到生动展示并不断发扬光大。创新争先赶超跨越,是广西港口的灵魂广西南临北部湾,千里西江横贯八桂腹地,港口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合浦人首拓"海上丝绸之路",北海港成为中国南方郡治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而有"西江明珠"之称的梧州港则为粤桂水运枢纽。  相似文献   

7.
庾新顺 《传承》2013,(8):8-9
1956年6月起,韦国清回桂主政20年。韦国清主政广西20年,正是我们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发生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挫折。韦国清也执行过"左"的政策,但他怀着尽快改变广西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努力推进广西民族经济建设:广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倍。  相似文献   

8.
谭道德 《传承》2011,(5):85-85
"十二五"时期,是南宁市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南宁市体育面临的一个加快崛起、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此,回顾"十一五"时期全市体育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乘势而上,推动南宁市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当好广西体育事业排头兵,这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全力打造南宁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体育强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回顾广西桑蚕业十年发展历程,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区将桑蚕业列入广西农业重点加快发展的新兴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把桑蚕业打造成为继糖料蔗产业之后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竞争的产业。通过多年的努力,广西成为了全国桑蚕业第一大省(区),并向全国桑蚕强省迈进,业内权威专家称"广西已成为中国蚕业发展典范"。  相似文献   

10.
关于“九五”广西经济发展速度及对策研究覃卓凡,黄卫东,郑健琳"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能否以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时期。广西"九五"时期前景如何?为此,我们根据"八五"前四年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考虑未来时期宏观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简单的一句话语,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农业发展步伐迈得是否扎实稳健,事关"两个建成"目标的早日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农业稳则大局稳"。农业事关大局,我区始终将现代农业发展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依靠科技支撑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邓仕礼 《前沿》2009,(9):70-73
作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典范,大寨和小岗村曾对中国农业起到了长时间的榜样和引领作用,"农业学大寨"和"包产到户"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极其深远的。如今,"农业学大寨"已成为了尘封的历史,"包产到户"也遇到了"只能解决温饱却难以解决富裕"的困境,那么,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新的农业典范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田林县为破解信访难题、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在不断深化"农事村办"服务中,立足县情,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农情乡解"平台,以县、乡、村、屯、户五级信访服务网络为基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创造了信访"田林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礼 《当代广西》2011,(4):48-48
"十二五"时期,广西地税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重深入实施服务促税、依法治税、综合治税、信息管税,努力建设服务、责任、法制、廉洁、和谐型地税机关,全面开创"十二五"广西地税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旷红梅 《传承》2012,(5):40-40
百色作为广西的一部分,其百色起义精神与"广西精神"一脉相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色各族人民如何真正成为"广西精神"的践行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全面、深刻地诠释"广西精神",需强化"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途径余忠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如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加速发展"三高"农业,达到粮丰钱富的目的,这关系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我区建设成"农业强省"的大问题。本文就总结广西十强县之一的荔浦县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7.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颖 《人民论坛》2014,(10):200-202
墨家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诸多契合点。"兼爱"思想彰显了追求"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道德取向,"无差等"的理念与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观念契合,"天为法则"的政治哲学带有"民主法治"的色彩,"节用"思想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精神,"尚农事"的主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富强"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代洪丽 《人民论坛》2012,(20):76-7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更是重中之重。但金融支农不足是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从目前广西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现状入手,剖析问题,找出成因,提出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的兴起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长期延续着经验型的传统农业化。从19世纪后期起,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实验农学伴随着西洋人的纷纷来华而传入中国。19世纪末,中国开始效法欧美各国和日本,兴办农业教育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并附设农事试验机构,将近代农业科学知识、农业科研成果介绍给广大农民,从而推进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