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救助制度中的行政给付程序法治化可以保障行政给付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范裁量权行使、提升行政给付效率,特别是有助于建立行政主体与给付相对人合作型行政。在行政给付程序设计上,究竟是以申请人为本位还是以行政机关为本位,或者以利益平衡为追求指向,既能兼顾尊严和公平,又能实现效能,行政机关给付目的的取舍相当重要。我国社会救助立法中的行政给付程序制度诸多不足,必须在《社会救助法(草案)》制定中予以完善增加受助对象的权利条款;倡导亲民行政程序;扩大听证程序在社会救助中的适用;规范社会救助的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2.
基层行政执法裁量权集中体现于给予相对人权益的给付行政领域和给相对人带来不利影响的秩序行政领域.基层行政执法裁量权的运行受到案件负荷、执法资源、相对人谈判能力、行政机关自利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为此要设计出简化且公正的基层行政执法程序,理性看待信息化给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带来的双重影响,可以尝试通过制定裁量基准和书面执法指南来规范基层行政执法裁量权.  相似文献   

3.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控制是法治实践中的难题,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确立后,为检察权介入行政裁量权从而加强对其监控提供了契机,这是由公益的柔性化、行政与公益的复杂关系、公益诉讼中检察监督的深度、公益诉讼中诉权的广延性所决定的。目前检察机关可介入行政公益中的判断裁量权、选择裁量权、许可和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置裁量权、行政立法裁量权等。具体而言,检察机关可通过使行政裁量权得到规劝、使行政裁量权得到合理解释、使行政裁量权充实裁量依据、使行政裁量权得到合理建议、使行政裁量权得到拓展等路径介入。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裁量成为公共行政的典型特征,行政机关被授予越来越广泛的裁量权。然而,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可能,如何对行政裁量权的运行进行有效的规范,无疑是一项十分宏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一、行政裁量权的概念(一)行政裁量权的含义我国学者对于行政裁量权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即行政主体在法定授权的情况下,当缺乏羁束性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行政协调是在现有体制格局下,不改变行政机关自身功能、不改变结构性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内部协商,追求公共行政一体化,构建整体政府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是对整体政府理论的贯彻与体现。行政协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裁量权运用的过程,必须要考虑政策、公共利益、合理性等多种要素,在协调中实现个案正义。为规制行政协调中裁量权,应实行专业规范、法律规范、信息规范三种方式,具体表现为专家咨询、行政协调指南以及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是现代政府问题的核心,完善的公共行政理论将使政府治理事半功倍。本文在对新公共行政、新管理行政和新服务行政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前瞻性行政是未来公共行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传统行政法学强调行政裁量权的规制主要依赖立法、行政、司法三种途径。今天,行政裁量权的规制逐渐从外部的法律规制转向行政机关自我规制,并开始向公共治理领域延伸。本文试从公共管理视角展开对行政裁量权多中心治理的探讨,试图破解行政裁量权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非营利组织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裁量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给付行政又称服务行政,是指政府给予公民法人利益和便利的行政活动,是相对于规制行政,即通过限制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自由以达到行政目的而言的。虽然给付行政作为一法学范畴首创于德国,但是给付行政所包含的内容即政府提供社会福利,设置公共设施,清洁环境,医疗保险等,已经涉及且涵盖于现代大多数国家的行政活动范围之内,成为了当然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罗英 《时代法学》2011,9(4):94-100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行政法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给付行政法勃兴,重干预行政法而轻给付行政法的传统格局有所调整;二是行政程序法崛起,重行政实体法而轻行政程序法的传统现象有所改变。但以上两种特点没有有机结合起来,给付行政程序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给付行政正当程序是给付行政程序的核心。必须努力改变我国给付行政正当程序立法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权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项重要权力,有效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避免权力滥用是当务之急.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方式是多元的,但是通过行政程序进行规范无疑是更为有效的方式.本文在对行政裁量行为和行政程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裁量决定的三项核心程序,它们一方面是作出行政裁量决定必须遵守的程序规则,另一方面也是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审查行政裁量决定合法性和合理性时应该着重“把关”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听证程序的控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良 《行政与法》2004,(10):68-70
法律的主要价值在于规范和控制权利或权力的行使。行政法在控制行政权力方面亦有所长,尤其行政听证程序作为行政程序法体系中的核心制度,代表着一国行政法治化的程度。我国1996年制定的《行政处罚法》第一次规定了正式行政听证程序制度,但尚存在众多难题。本文立足于法律程序的一般法律价值,从控制行政权的角度分析行政听证程序在控制自由裁量权上所体现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行政听证制度控权的实质,即以行政相对人程序抗辩权对抗行政主体权力,达到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权目的。  相似文献   

12.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必不可少的权力,它的存在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是行政 自由裁量权在现代国家权力中的扩张使其在运行中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本文要探讨的则是行政程序及其法制化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常态运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送带理论认为,立法机关能有效控制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然而行政裁量权的扩张使这一理论陷入困境。立法控制、司法控制及程序控制是制约行政裁量权的传统模式,但这三大模式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治理成为当代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并且公民参与可以成为制约与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有效路径。公民参与作为控制行政裁量权的新模式,它来源于传统的程序控权,但相比传统的程序控权,又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人们应将其置于宪政框架下来理解。公民参与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可以通过正式途径与非正式途径实现,而后者又可分为非正式途径的公民主动参与及非正式途径的政府主导参与。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程序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必不可少的权限,它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但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固有特征使其在运行中出现被拖延、前后不一及滥用等现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行是法治的需要。行政程序具有限制随意行政、衡平公正与效率之价值,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合理运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共享权、给付行政程序与行政法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给付行政时代的来临使国民共享权之保障成为行政法的基本任务。与传统行政程序相比,给付行政程序因承担了国民共享权的保障任务而体现出诸多不同的法律特色,包括去高权性、积极行动、信息支持、关注正当程序、高度强调信赖保护等。这些变化引发了行政法的主题变更、结构性变革以及角色再造,促其渐变为以平等为时代主题的、作为沟通过程的、在公共治理活动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6.
街头官僚理论是近些年国内公共行政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街头官僚理论,必然会引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探讨。如何在合法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合理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街头官僚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街头官僚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并提出对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负效应的规制措施,目的在于为我国自由裁量权的进一步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转型期公共行政领域,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日渐凸现,为了防止我国行政伦理失范进一步蔓延,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势在必行。行政伦理建设的目标取向是塑造行政人优良的行政人格,就总体思路而言,首先是构建行政伦理的价值原则;其次是实现行政伦理的法律化;最后是实现公共行政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18.
陈妍 《法制与社会》2011,(9):167-167
给付行政以公民的基本权为基础。本文概括了给付行政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给付行政与行政给付的区别和联系,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提出给付行政的特点以及需要遵守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裁量的自我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裁量自我规制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基于自律、自行规范行政裁量行为、避免行政裁量权滥用、保障授权法目的实现的机制。行政裁量自我规制相对于行政外部规制而言,具有针对性强、效率较高和成本较低的优势。行政裁量自我规制的主要方式有法的精神、法的基本原则、正当法律程序、行政惯例、行政政策、裁量基准等。行政裁量自我规制的适用必须适当和适度。应该正确处理防止裁量权滥用与促进裁量权有效行使的关系,加强、完善自我规制与主动、积极接受外部规制的关系,健全硬法规制与推进软法规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主张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管理程序的民主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对我国行政给付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行政给付已经不能简单定位于行政救助或者行政物质帮助,而是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结构性转变。我国目前的行政给付制度在主体、方式、程序等方面均需要有所突破,给付主体要实现从行政主体到多元社会主体的转变、给付方式要实现从行政行为方式到公私结合方式的转变,给付程序要实现从行政主导到公众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