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琨 《共产党人》2006,(15):18-19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和谐社会由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构成,是多方面的工作成效的综合反映,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总和。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政府的行为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真正建设法治政府,才能够充分及时发现调节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不正常因素,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及时调节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可以说,实现群众利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实现群众利益利益作为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反映着人对周围世界一定对象的需要。对利益的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又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总体而言,引起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关系的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是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刘志国  赵勇 《世纪桥》2011,(1):10-1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胡蕊 《奋斗》2012,(5):46-48
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在调整,诸多利益群体在涌现,经济生活变得活跃起来,生活中的选择也日趋多样化。种种原因使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不断涌现.社会管理任务空前繁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我国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所必须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但是,社会管理并不是要把社会管住、管死,而是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增加社会活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我省社会管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CPI     
徐平华撰文认为,从有效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经济社会问题出发,应着重把握六大经济规律。1.市场通常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方式。市场价格是资源供求状况的直接反映,同时,市场还能通过价格上下波动有效地调节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使资源趋于最优的配置状态。当然市场也有缺陷,时常需要政府适当干预。2.效率与公平存在交替关系。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的重点是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3.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导致环境破坏。要保护环境,除了政府通过行政管制禁止某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外,主要经济手段是向排污企业征收排污税费,使环境成本完全内部化。  相似文献   

6.
曾庆军 《当代贵州》2009,(21):52-53
在实际工作中,金沙县以解决煤矿职工和矿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创建了一批安全、稳定、环保、诚信、文明的和谐煤矿,初步营造了矿区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7.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长洲 《新长征》2008,(3):20-2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三字经》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之一,其所包涵的传统文化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环境、诚实守信的人际环境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9):8-9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经济体制转轨、利益关系调整时期,大量的社会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6,(10):32-32
张爱勤在2006年8月21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完善节约资源的约束机制。一、规划约束是对人为资源浪费的最佳控制调节的机制。这种机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它属于事前控制行为,使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形式并促进管理良性化。二、经济约束是适应市场经济控制浪费的最有效的调节手段。通过投资、价格、税收、金融、产权、保险、补偿、激励等手段有效调节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冲突,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08,(12):F0003-F0003
近几年来,岳阳楼区委、区政府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城区建设。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创业“全参与”。出台了《岳阳楼区关于鼓励和促进全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达26862户,私营企业达1450户,从业人员达127万人。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08,(12):F0003-F0003
近几年来,岳阳楼区委、区政府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城区建设。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创业“全参与”。出台了《岳阳楼区关于鼓励和促进全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区个体工商户达26862户,私营企业达1450户,从业人员达127万人。  相似文献   

13.
1.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生物产业生物产业是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  相似文献   

14.
杜春辉 《求贤》2011,(10):41-42
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1.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把视角放在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力上,以此促进人与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就充分说明,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06,(11):21-50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丽媛 《学习月刊》2013,(22):34-35
生态文明.就是一种以追求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既不同于以牺牲环境谋求发展的工业文明.也不同于以牺牲人的发展来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早期文明.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同步发展的自觉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概括起来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12,(4):20-21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围绕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出行以及整治改善市容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通过持续扎实地实施20项民心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凝聚了宝贵的民心民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于钦读 《奋斗》2007,(5):39-4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也才能和谐。所以《决定》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不同层次社会意识的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关联。良好的社会心理状态是促进和维系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力量。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调控社会心理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培育和保持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心态;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平衡社会心理关系;三是提升社会成员价值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