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法律制度中,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是一项被广泛应用重要法律制度,行政诉讼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司法机关应受到行政行为不法侵害或不利影响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请求,来审查本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正当、对相对人违法行政行为而导致财产、生命安全及精神损失进行补救及其撤销违法不当的行政诉讼的法律制度。本文是从对影响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深度的因素、深度审查的必要性,以及对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的深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剖析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来衡量其深度。  相似文献   

2.
高宏文 《法制博览》2013,(3):99-100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界限。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整个国家司法审查制度中的重要问题。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宪政体制,即国家权力中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就通过对不同国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比较分析,论证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国家宪政体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第三人的范围是第三人制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既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又包括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的做法不同,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迟占霞 《法制博览》2013,(6):203-204
目前,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中规定不适用调解,但无论我国司法实践中,还是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都事实存在调解。笔者先从行政诉讼调解的概念入手,然后分析了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最终提出建立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一些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朱珠 《法制博览》2013,(11):82-84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关系到什么人能提起行政诉讼并启动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程序的关键问题。它对我国行政诉讼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学界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问题没有达成共识,给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本文将在阐述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问题及梳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视角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再发展做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不断增长,行政争议特点的不断变化,为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保护力度,依法积极受理新类型行政案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司法需求,行政诉讼程序中应当设立行政诉讼听证制度,以此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必要保障。目前,深化司法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即为司法公正性和司法权威性的问题,而作为有效监督行政权滥用和扩张的"有力武器",行政诉讼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如何保证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官民矛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试一次会议中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是24年来行政诉讼法的首次大修,其改革的重点毋庸置疑将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而在正式出台前,本文试图对改革方案中救济制度的建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叶竹盛 《南风窗》2012,(2):36-37
在实际操作中,法院辖区的户籍人口是确定法官编制的首要指标。但是在类似东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数往往占了总人口很大的比例,根据户籍人口所确定的法官数量无法应对日益增多的案件。有一种状元叫做"办案状元"。郑州市金水区法院的"办案状元"郑文文法官靠下面这组数字走上了"状元之路":"郑文文结案情况:2007年,164件;2008年,177件;2009年,273件;2010年,332件;2011年,截至目前收案561件,结案95%。"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质证的基本原则、模式、主体、对象、内容、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构建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质证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戈琦 《法制博览》2013,(8):126-127
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机制具有极强的纠纷化解功能,符合目前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的要求,并且该协调和解机制切实保障着国计民生,充分展现了合作精神,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机制与现行行政法所规定的审理行政案件不得适用调解的规定相冲突,是不合法的,基于该冲突,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机制成为目前实务界以及理论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从立法精神来看,该调解机制仍是可取的,并且笔者认为应分别从确立协调和解制度、进一步明确自愿合法原则作为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设定合理的调解范围,最终实现构建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机制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