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丽莉 《前沿》2009,(4):183-185
21世纪是生态学的世纪,汉字是具有鲜明生态性的文字,对汉字进行生态学研究,是汉字研究的新方法。汉字的生态学阐释,不同于传统的对具体汉字进行字源学上追根溯源式的考据与论证,它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汉字及其存在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把个体汉字置于汉字系统背景中,分析个体汉字的生态哲学意味,全面把握汉字内涵。本文选取了汉语常用字“气”,从个体见一般,从而加深对汉字系统性、生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英文商标的过程中,译者常常将它们处理成读起来有洋味儿的中文汉字组合。这种方法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的结合运用语义翻译,在保留英文商标的语音特点同时,展现其源语的独特韵味;另一方面,令译文又能准确地传达重要的导购信息于消费者,促使其购买产品,是为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3.
张会  裴晓真 《青年论坛》2002,(3):104-105
网络汉字词是网络语言的重要建筑材料。本文重点从造词的角度对网络汉字词的生成进行了分类研究 ,认为网络汉字词虽然形式特别 ,但它们毕竟是在现代汉语词汇基础之上产生的 ,它们的生成仍然符合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 ,因此 ,我们完全有可能对其发展走向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4.
2020海峡两岸年度汉字于2020年12月11日揭晓,最终"闷"字从40个入选汉字中脱颖而出,以87.8万票获选为2020两岸年度汉字。2020年两岸年度汉字评选,得到了两岸民众的积极响应,创下了1520万人次参与的历史新高记录。年度汉字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和高度"浓缩性"。  相似文献   

5.
张道升 《求索》2012,(9):163-166
在汉字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李运富先生以汉字材料的全面介绍和科学整理为基础,创建了立足"三个平面"、多角度讨论问题的立体式研究思路和知识体系新框架。李先生认为,汉字不是汉语的翻版,汉字的属性表现在形体、结构和职能三个方面,因而汉字的学术体系也应该分为三个平面。有关汉字的具体问题应该放在各自的平面内分别讨论,这样才能避免概念不清而争议不止。基于这样的思考,李先生详细描述了汉字的形体系统、结构系统和职能系统,以及各个系统各种要素的演变情况,并从不同平面着眼,深入探讨了汉字起源、汉字性质、汉字关系、汉字文化、《说文解字》与"六书"、汉字考释方法、汉字史研究方法、汉字教学方法等各种有争议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黎刚 《人民论坛》2010,(2):94-95
战后的日本在民主化以及反思历史的背景下,政府对汉字采取了限制使用政策,先后制定了《当用汉字表》和《常用汉字表》,对常用汉字数量、字体、读法作了规定。与常用汉字维持比较稳定的状态不同,日本人名用汉字在战后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调整,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瑛 《前沿》1994,(10)
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新六书”李瑛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汉字字形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称为古文字,隶楷汉字称为今文字。传统的“六书”是古人纳总结的古汉字的造字法则。许慎的《说文解字》用“...  相似文献   

8.
英文文身     
爱好文身的人,一般都喜欢采用带点神秘感的图案,如龙、凤之类,西方人还尤其喜欢用汉字文身.然而风气逆变,如今不少国人却迷上了英文文身,据说上海一家文身工作室,每月都会接待二三十位这样的顾客.可别以为他们幼稚,这些人不少是大学生,有的还是医生、教授和银行家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字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中间经过多次变化和改革,但是历代改革几乎都兼收并蓄,以致汉字越积越多。目前,我国文字之多是非常惊人的。《新华字典》收录了10000多个汉字;1990年出版的《辞海》收录了14872个汉字;1716年编撰的《康熙字典》收录了  相似文献   

10.
英文文身     
爱好文身的人,一般都喜欢采用带点神秘感的图案,如龙、凤之类,西方人还尤其喜欢用汉字文身。然而风气逆变,如今不少国人却迷上了英文文身,据说上海一家文身工作室,每月都会接待二三十位这样的顾客。可别以为他们幼稚,这些人不少是大学生,有的还是医生、教授和银行家呢!  相似文献   

11.
战后的日本在民主化以及反思历史的背景下,政府对汉字采取了限制使用政策,先后制定了《当用汉字表》和《常用汉字表》,对常用汉字数量、字体、读法作了规定。与常用汉字维持比较稳定的状态不同,日本人名用汉字在战后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调整,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字义假借是弥补汉字语词记录需要不断扩大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分类举例分析楚竹书传承字、新出字和特见字的各类新见假借义,并对其特征进行量化考察.指出与其它性质新见字义相比,楚竹书新见假借义的使用和传承都较为稳定,且主要属于传承字,这从侧面反映了汉字表义体系历时发展的内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汉字在韩国     
汉字是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交通的便利,与周边其他国家比较,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为悠久,中国文化正是以汉字为传播媒介输入到朝鲜半岛,汉字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深广,并且成为韩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就开始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记录中国文言文的汉字长期以来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至15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才出现拼音式的谚文。在其后的数百年间,汉字并没有因为谚文的出现在韩国消失,而是“韩汉文并记”,互为补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以后,汉字在朝鲜半岛被禁止使用了一段时间。韩国汉字回归热潮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金大中任总统以来,打破了韩国数十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韩国政府在总统金大中授意下,宣布恢复汉字教育。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在公务文件、交通标志等领域,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汉字和汉字标志;二、在中、小学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韩国教育部于2000年12月发表公告,公布了经过调整的1800个教学用基础汉字,从2001年度开始实行。汉字的恢复使用既有地缘关系和历史因素的作用,又有对现实发展的考虑。一方面是要避免在早期的文献研究方面出现断...  相似文献   

14.
正名片就是logo。除了身份,王子善的名片上还印着他所发明的输入法。年复一年,"一根筋"跟生僻字较劲的王子善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找规律,建字库"It’s a long story!(说来话长)"言谈中夹杂着英文字句,虽然语速飞快,但眼前的王子善显然是一个常年"坐得住"的人。有专家说,研究汉字输入法必须文理兼容。开始学画图,后来  相似文献   

15.
正201日8在两台岸北年揭度晓汉,字"于望1"2从月4140个入围字中脱颖而出,以51万票当选2018两岸年度汉字,勾画出两岸同胞对2018年两岸关系的起伏发展的印象,道出两岸同胞共同的期待。入围今年评选的汉字还有,人、融、变、合、化、克、破、聚、青等40个汉字。2018海峡两岸汉字节暨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以"汉字文化搭桥,书写两岸民意"为主题,由全国台联、国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肯定汉字、歌颂汉字、学习汉字、应用汉字,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汉字在信息时代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书法     
吴心 《黄埔》2006,(2):46-47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中国汉字的发生与发展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离了汉字,则无从谈起书法,而只要说汉字,就不能不说书法,书法史与汉字史不可分割。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书法史便从甲骨文始。甲骨文带有原始图画的形迹,构图形象简练,其成字本身就是艺术结晶。由于甲骨文是以刀刻于甲骨等兽骨上,用笔自有特点,虽然古人未必有意识追求刻字的艺术美,但甲骨文这一文字本身的形态决定了刻写的美感风貌。甲骨文从被发现至今已100余…  相似文献   

18.
钟联合  陈继芳 《台声》2010,(11):58-63
<正>历时一个月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大陆举办的系列活动,于10月15日在北京落下帷幕。这次活动通过5场风格迥异的主题展览——"追忆·汉字:典藏文明之光"、"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感知·汉字:发现之美",以及众多的系列推广活动——"领秀·汉字:汉字的创意服装秀"、"开卷·汉字:高校汉字艺术讲座"、"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汉字的魅力,既呈现了汉字文化历史的厚重感,也呈现了汉字多姿多彩的当代时尚元素,  相似文献   

19.
“你认得汉字吗?”在韩国。不少企业都会对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汉字考试也出现在企业的招聘考试中;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接受汉字检定考试:在越南,尽管能够认识汉字的人已经不多,但汉语近年来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语.汉字书法家也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在历史上.汉字曾经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年的汉字文化圈也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汉字热。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它用形象具体的形式表达抽象一般的内容,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形体的研究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汉字形体从某一特定时期进行观察,是相对稳定的,基本不变的;从历史长河中作纵向观察,又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探讨分析汉字整体架构、双偶合成、平衡对称的构形特征及其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