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色列党派的离合与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党派繁多,政党的合并(或联合)与分裂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党派变动较多的国家之一。以色列的大党都各有一部复杂的合并与分裂的历史。以色列议会的席位呈现分散化趋势,大党的优势在减弱,小党的作用在增强。大多数政党是犹太人的、世俗的、奉行锡安主义的,但是也有非犹太人的、宗教的、不奉行锡安主义的政党。在每一组政党内部,又存在许多的差别,甚至在一个党的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别。人们只能根据各党的主要倾向或基本倾向对政治分野做一大致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阿以民族冲突的实质是阿以两个民族之间的领土之争,利益之争。自昔至今,阿以冲突就夹杂了民族的、宗教的和大国背景等各种因素,加之阿以民族冲突在历史长河中的嬗变,使阿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综观阿以冲突的历史脉络,主要存在以下四大症结:一、民族主义近代产生的犹太复国主义,又称“锡安主义”,即“一个民族要建立一个国家”,强调2500多年前曾存在过希伯来王国,号召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犹太复国运动代表大会)在瑞士巴塞尔举行,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总部设在维也纳,赫茨尔当选为主席,确定…  相似文献   

3.
后锡安主义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受到美国和欧洲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以色列兴起的一种思潮。它是从锡安主义 ①(Zionism)发展而来的。后锡安主义概念出现于 2 0世纪 90年代早期 ,其成员是一些左翼的具有反思精神的知识分子 ,他们经常被称为“批判社会学家”、“新历史学家”、“后现代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等” ,主要属于“后‘六·五’战争的一代”。② 按照后锡安主义者自己的说法 ,后锡安主义的实质就是反锡安主义。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 19世纪末锡安主义兴起时的其左派的思想和实践 ,以及一些犹太学者对巴以问题的认识和后现代…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对本国犹太人的民族政策肇始于19世纪该国独立后的鼓励移民政策,发展成熟于20世纪。在开放多元的心态和相对和平的环境中,阿根廷在本国犹太人中成功建立起了对阿根廷的国家认同,拥有了参与阿根廷国家构建进程、同时保持犹太民族特性的拉美最大犹太社团。阿根廷对本国犹太人的民族政策属于"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政策,对以色列的民族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仰者集团崛起及其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者集团是20世纪末在以色列崛起的犹太右翼院外集团。其崛起是以色列建立以来社会全面转型、特别是“六五”战争后社会意识形态剧变的结果。以色列建国后,工党锡安主义逐渐衰落,为犹太意识的抬头提供了空间。“六五”战争导致以色列人弥塞亚情绪和“大以色列主义”抬头,还导致工党锡安主义破产。信仰者集团以“新锡安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以在被占领土上开展定居运动从而推动神圣拯救为主要使命。它阻碍着中东和平进程,使以色列进一步深陷孤立处境,也在改变以色列社会意识形态图景和政治力量结构,推动以色列政治向右倾化、宗教化倾斜,还对以色列民主政治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加勒比地区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人们较为普遍的理解,加勒比地区包括加勒比海中诸岛、中美洲的伯利兹以及南美洲东北部的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本文拟探讨加勒比地区民族(种族)问题。这一问题同15世纪末16世纪初哥伦布远航美洲时到达本地区有密切联系。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民族(种族)最繁多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现在这一地区主要居民有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丹麦人、德国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美国人、加拿大人、黑人、印度人、爪哇人、华人、日本人、黎巴嫩人、叙利亚人、犹太人、土著印第安人及各种各样的混血种人等,可谓黑白黄等人种俱全,大小民族多不胜数。因此,该地区  相似文献   

7.
“大屠杀”对以色列犹太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政治、社会和心理上对以色列犹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 ,“大屠杀”对以色列国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社会层面 ,“大屠杀”成为犹太人 ,尤其是“大屠杀”幸存者总结人生教训的重要事件。与此同时 ,这一历史事件对推动犹太人学习《塔木德》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心理冲击———对国家和民族是否能长期平安存在的担心是相当严重的。尤需注意的是 ,以色列的少数领导人利用公众的这一心理 ,推行民族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太人在"拯救达尔富尔运动"兴起及其组织网络建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历史悲情及其自由主义价值观使得他们对包括达尔富尔问题在内的人权事务有着特殊敏感性和使命感,进而影响了"拯救达尔富尔运动"的组织手段和宣传策略."拯救达尔富尔运动"表现出美国犹太人的双重性:既有浓厚的自由主义倾向,将自身的历史命运与弱势群体联结起来;又高度关切犹太民族利益,显示出其民族特殊主义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大批苏俄犹太人移居异国他乡,这不仅是由于反犹浪潮的肆虐,而且还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俄犹太人的迁移加快了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的进程,加快了哈尔滨等新兴犹太聚居区的兴起,同时也成为第三次“阿利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的德国严惩战争罪犯,立法严防纳粹主义死灰复燃,历届领导人频频向俄罗斯等二战受害国谢罪,得到国际社会的宽恕。俄罗斯划清今昔德国的界限,以史为鉴,面对现实,着[未来,在德国真诚反省历史的前提下,改善和加强了俄德关系,造福两国人民,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