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江传月 《理论月刊》2004,1(8):19-20
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享有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始终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和满意为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以充分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工作己任。这一人民主体论思想是历史上"为民"思想的高度升华,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执政为民"本质的传承源脉,为我党找到了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始终自觉坚持和运用这一原理 ,强调以人民为本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以“人民满意不满意 ,答应不答应 ,高兴不高兴 ,赞成不赞成” ,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创立的。纵观邓小平理论 ,以人民为本的人民思想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所谓“以人民群众为本” ,是指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实践主体、价值行为主体和价值判断主体 ,它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龙洲 《湖湘论坛》2004,17(3):10-11
物质利益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邓小平这一思想的基本特色,对于深入把握邓小平理论,推动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原理为依据,坚持尊重个人物质利益与倡导革命精神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两个方面,人的革命积极性也是物质的动因和精神的动因两个方面。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很大的反作用。如果离开物质利益谈革命精神,就有悖于唯物论;离开革命精神来谈物质利益,就有悖于辩论法,二者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在改革开放之初,邓…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共同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共同富裕就成为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古人曰:一人之富祸多,一家之富怨多,一国之富福多。正是这个缘故,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共同富裕是贯穿于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条红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深刻总结我国实践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共同富裕”思想,并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郑文杰 《人民论坛》2012,(20):210-211
邓小平管理哲学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即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管理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是管理决策价值选择的依据和评价标准;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管理的价值目标。同时,邓小平管理哲学思想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是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邓小平公仆思想的基本内容。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今天,邓小平的公仆思想仍具有时代意义,将激励和鞭策我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观点。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主体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吸取人民群众智慧;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改革社会体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在总结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民主体思想,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续写了新的篇章。首先,科学发展观为人民主体思想注入新内涵。科学发展观和三代领导关于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统一的,更重要的是发展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对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拓展和升华。在此胡锦涛不仅继承捍卫老一辈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而且内涵更加深化,更加细化为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工业与三农发展,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及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2004,1(1):13-16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萧玉娜 《岭南学刊》2005,2(1):22-25
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适度分权的制度创新,改革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是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新问题和新实践推动全党对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思想认识上的新觉醒和实践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有长期封建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民主传统较少,加上受共产国际、个人祟拜的影响,制度建设重视不够,以至于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长期受到人治传统的影响,造成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个人迷信盛行,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建党思想的一大特色,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从中国和世界局势的实际出发,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人权问题的若干关系,即人权的普遍形式与特殊内容的关系、人权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发展人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维护人权与捍卫国权的关系给予了睿智的阐述,阐明了我们党在人权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宗教问题思考的理论出发点是国家意识形态,操作层面是以国家现代化建设为指归而建构的统一战线理念,一切围绕国家及国家利益展开。邓小平对我国宗教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在做出科学正确判断后,以爱国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点为基础,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宗教政策:首先,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其次,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第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第四,独立自主的自办教会政策。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执政党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建设性特征:执政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执政党围绕经济建设进行自身建设,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胜任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  相似文献   

16.
左华 《理论月刊》2003,(4):16-17
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创新的理论成果.本文就这一理论的创新过程进行初浅的探析,揭示了创新的辩证法本质,旨在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创造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邓小平的特色社会主义观是在对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社会主义观创新了认识社会主义的视野和方法,指导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且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以崭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第三次重大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他重新恢复并完整系统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的历史时代;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奠定了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技进步,进行科技创新;把科技进步上升到与改革开放一起并列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地位;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提出关于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20.
政治人格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心理行为模式。它在政治心理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承担的角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引路人,邓小平不仅勾勒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而且以自己的立身处事,为正在走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塑造了崇高的政治人格形象。一、邓小平的政治人格内涵邓小平政治人格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它不仅渗透在邓小平的全部思维活动里,而且表现在他的一切实际活动上,体现在他治党治国的政治实践中。1·爱国爱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