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RIA法测定分析了8只幼龄绵羊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含量的季节和昼夜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清中TSH的年平均含量为9.193±2.24μIU/ml,年平均值昼夜变化,下午17时血清中TSH含量最高,为9.812±2.32μIU/ml,明显高于早晨8时的昼夜最低含量8.830±1.66μIU/ml,(P<0.05)。四季中冬季血清中TSH的浓度最高,昼夜平均值为11.991±0.74μIU/ml,极明显地高于其它三个季度(P<0.01)。 其次是春、秋季昼夜平均值为9.896±0.52μIU/ml和7.989±0.41μIU/ml。夏季血清中TSH浓度最低,昼夜均值为6.896±0.87μIU/ml。各季度血清中TSH含量的季节变化,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各季度TSH含量的昼夜变化,未发现明显差异。大部小绵羊血清中TSH含量,有较显著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RIA法对6只6~15月龄去势沙能公山羊血清中T_3、T_4和TSH含量的季节及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血清中T_3的年均含量1.709±0.45ng/ml,T_4 113.315±7.60ng/ml,TSH3.199±1.02μIU/ml。冬季含量最高,昼夜均值T_3 2.259±0.18ng/ml,T_4 168.671±12.84ng/ml,TSH4.454±0.34μIU/ml。春秋次之,夏季含量最低,日均值T_3 1.208±0.17ng/ml,T_4 63.495±6.38ng/ml,TSH2.078±0.59μIU/ml。三种激素的季节含量变化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且含量变化是同步平行的,与外界气温升降成负相关,与动物机体代谢成正相关。T_3、T_4和TSH含量的昼夜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T_3、T_4含量的昼夜变化是同步平行的,而TSH的昼夜变化则不与T_3、T_4同步。山羊血清中T_3、T_4和TSH含量在多数个体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选健康中国黑白花泌乳牛 1 0头为健康对照 ,另选尿酮阳性牛 4 0头 ,依据其尿酮阳性强度将其分成T1、T2、T3、T4共 4组 ,其中T4组为亚临床酮病组。对血、尿、乳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T4组牛的尿酮为 5 0 1 .72mg/L± 74 .5 3mg/L ,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血酮、乳酮分别为 1 39.1 4mg/L± 1 9.0 0mg/L和 96 .33mg/L± 1 6 .72mg/L ,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 ;血糖为 2 .0 1mmol/L± 0 .1 4mmol/L ,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T4组的血清AST显著地高于其他 4个组 (P <0 .0 5 )。血清ALT、AKP、BUN、钙、磷在 5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对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分析 ,亚临床酮病多发于 4~ 5胎的高产乳牛  相似文献   

4.
采用试管 2倍稀释法对复方白毛藤注射液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 ,并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了复方白毛藤注射液对小白鼠免疫功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制剂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巴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 1.5 6、1.5 6、12 .5 0、12 .5 0、2 5 .0 0mg/mL和 3.13、3.13、2 5 .0 0、2 5 .0 0、5 0 .0 0mg/mL;该制剂能使小白鼠白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百分率、血清总蛋白、血清球蛋白、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增加 ,高剂量复方白毛藤注射液 (0 .2mL/只 )组与对照组相比 ,上述指标于停药后 2 4h差异显著 (P <0 .0 5 ) ,停药后 7d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5.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对感染雏鸭血液、肝、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在感染后第 2 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脑组织中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清中SOD活性第 2 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第 2 4h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提示 :自由基参与了新型鸭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将 2 34头杜×长×大断奶仔猪分为 13组 ,分别以纳米硒和亚硒酸钠 2种硒源 ,0 .1、0 .2、0 .3、0 .4、0 .5、1.0mg/kg 6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 ,研究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仔猪生长、肝脱碘酶Ⅰ活性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亚硒酸钠硒水平 0 .1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趋于平台 ,0 .3~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 0 .2~ 0 .4mg/kg组仔猪。纳米硒水平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保持在高峰平台。硒添加浓度为 0 .1~ 0 .3mg/kg时 ,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硒添加浓度为 0 .4~ 1.0mg/kg时 ,纳米硒组仔猪生长性能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硒添加浓度为 0 .1~ 0 .2mg/kg时 ,两种硒源对脱碘酶Ⅰ活性、血清T3、T4 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硒添加浓度为 0 .3~ 1.0mg/kg时 ,纳米硒组脱碘酶Ⅰ活性和血清T3水平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 ,血清T4 水平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纳米硒的Weinberg剂量 效应的最适剂量范围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7.
对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牦牛肺组织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 ,高海拔地区牦牛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多于低海拔地区牦牛 ,分别为 (34.6 2± 5 .15 )个 /mm2 和 (2 7.19± 4 .37)个 /mm2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高海拔地区牦牛的肺泡隔厚度大于低海拔地区牦牛 ,分别为 (3.5 2±0 .5 8) μm和 (2 .78± 0 .4 3) μm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8.
二氟沙星在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30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 3组 ,进行了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及内服二氟沙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 ,高速离心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二氟沙星的浓度 ,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结果 ,健康鸡静脉注射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0 .6 9h± 0 .4 3h ;t1/ 2 β=6 .11h± 1.5 0h ;V1=1.70L/kg±0 .33L/kg ;Vd(area) =3.10L/kg± 0 .6 7L/kg ;ClB=0 .37L/ (kg·h)±0 .10L/ (kg·h) ;AUC =2 9.16 μg/ (mL·h)± 8.0 4 μg/ (mL·h)。健康鸡肌肉注射及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前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0 .17h± 0 .12h ,t1/ 2Ke=5 .6 4h± 0 .74h ,tmax =0 .86h± 0 .4 0h ,Cmax =2 .5 1μg/mL± 0 .36 μg/mL ,AUC =2 2 .6 2μg/ (mL·h) ± 3.2 8μg/ (mL·h) ,F =77.0 %± 11.8% ;后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 :t1/ 2Ka=1.4 6h± 1.0 0h ,t1/ 2Ke=8.2 0h± 3.12h ,tmax=4 .34h± 2 .4 0h ,Cmax=1.0 0 μg/mL± 0 .2 1μg/mL ,AUC =15 .82 μg/ (mL·h) ± 3.6 7μg/ (mL·h) ,F =5 4.2 %± 12 .6 %。二氟沙星在健康鸡体内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 :表观分布容积大  相似文献   

9.
将 12头白猪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6只 ,分别肌肉注射A、B长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注射液 (0 .4mL/kg) ,并于给药后第 0 .2 5、0 .5 0、0 .75、1.0 0、2 .0 0、3.0 0、5 .0 0、9.0 0、12 .0 0、2 4 .0 0、36 .0 0、4 8.0 0、6 0 .0 0、72 .0 0、96 .0 0、10 8.0 0h ,自前腔静脉采血 5mL。用HPLC分析各血浆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用MCPKP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A和B长效SMM注射液的Cmax分别为 2 2 .30 μg/mL± 2 .0 9μg/mL、15 .96 μg/mL± 2 .36 μg/mL ;AUC分别为 5 33.5 8μg/(mL·h) ± 30 .76 μg/(mL·h)和 199.91μg/(mL·h)± 11.31μg/(mL·h) ;t1/2 β 分别为 2 0 .2 0h±5 .31h和 9.81h± 1.0 3h。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30只 2 5日龄常温饲养的商品代雄性AA肉鸡 ,置于 4 2 .0℃± 0 .5℃控温小木箱中 ,给予高温刺激 ,并进行肉鸡股动脉压等指标的动态检测 ,探讨了肉鸡热应激发生发展的规律。结果显示 ,热暴露第 10min时平均股动脉压 (mFAP)显著下降 (P <0 .0 5 ) ,第 15~ 5 0min时平均股动脉压极显著下降 (P <0 .0 1) ,第 30min时股动脉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 ( dp/dtmax)极显著升高(P <0 .0 1) ,第 5 0min时极显著降低 (P <0 .0 1) ;第 2 0min时股动脉舒张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max︱ )极显著升高 (P <0 .0 1) ,第 4 0min时显著降低 (P <0 .0 5 ) ,第 5 0min时极显著降低 (P <0 .0 1)。平均股动脉压与呼吸频率、心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n =4 5 )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6 4和 0 .4 70 ;与体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P <0 .0 1,n =4 5 ) ,相关系数为 - 0 .790。证实 ,肉鸡的股动脉压在短时间内极显著下降 ,可能为高温条件下肉鸡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