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建立刑事技术鉴定质量控制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技术是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刑事侦查中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解决的有关证据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根据刑事侦查机关的指派或聘请,由具有专门知识的技术人员,运用刑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物证(含人体)进行鉴定并做出相应结论的过程称刑事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基本情况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北京市公安局建立了市、区(县)两级刑事技术组织机构,形成了以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技术处和法医检验鉴定处为龙头,以分县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为骨干的刑事技术  相似文献   

3.
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引发的信访案件涉及到刑事侦查、移送起诉等各个刑事诉讼阶段,涉及到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的各个专业。从2005年5月18至9月6日,山西省公安机关受理的群众对刑事科学技术鉴定结论不服而提出申诉的信访案件的统计数字来看,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伤情鉴定结论和死因鉴定结论不服,其中对伤情鉴定不服的51起,约占54%,对死因鉴定结论不服的申诉案件43起,约占46%。笔者通过对信访案件的调研和分析,探讨了技术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工作,从根源上减少或杜绝此类案件发生的对策。1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引发信访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和科技化。刑事犯罪的新特点对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等,是新时期下刑事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应对刑事犯罪新特点和服务于刑事侦查实践的有效举措,也是提高刑事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是犯罪嫌疑人作案之后遗留下的关键线索,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学习和掌握手印痕迹检验的精髓和核心关键方法,有利于办案人员在进行现场勘查的时候通过对手印痕迹的固定和提取能够获得更多的案情线索,加快案件侦破的速度。本文首先对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再研究讨论了多种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警力部门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为庆祝北京大学法学院建院100周年(1904-2004),北京大学法学院于2003年12月20日至21日举行了“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与会者采取主题发言的方式,就“刑事一体化”、“刑事政策的基础理论”、“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和刑事政策的法治化”以及“严打与死刑的刑事政策分析”四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对我国刑事政策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2007年10月18日至19日,省法学会、省法官协会、省检察官协会、省律师协会联合在福州举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学术研讨会"。本栏目刊载的三篇论文系该研讨会评出的一等奖论文。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的侦查实践中,刑事悬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刑事侦查中行之有效地破案措施,要正确运用刑事悬赏,必须从法律角度对刑事悬赏的概念、性质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悬赏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肯 《法制与社会》2012,(17):36-37
刑事特情制度作为现代国家对抗犯罪的有效侦查措施,在打击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刑事侦查活动中,通过刑事特情可以使侦查活动处于主动地位,节约侦查成本,刑事特情为侦查活动提供有利的情报与证据.但是刑事特情中的许多问题,如刑事特情能否犯罪、刑事特情的管理.刑事特情的刑事豁免等问题一直都是理论、实践和立法所关注的焦点.关于刑事特情的讨论,立法界与司法实践活动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规范刑事特情制度为出发点,而对我国司法实践活动提供指引,使得对刑事特情的使用法律化,提高刑事侦查工作的科学性,保障侦查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刑事特情,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由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领导指挥的,用于搜集犯罪活动情报、进行专案侦查、发现和控制犯罪活动的一支秘密社会力量。刑事特情侦查作为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和手段,在公安刑事侦查中运用比较普遍,为破获重大刑事案件,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弘扬公平正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谈刑事警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盛坚 《政法学刊》2001,18(4):41-42
刑事警务公开是公安机关警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要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侦查机关的执法水平.由于刑事侦查的特殊性,刑事警务公开工作容易被忽视.进一步明确刑事警务公开的意义和基本内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刑事立案监督是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刑事诉讼监督职能,它与刑事侦查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判决(裁定)监督、刑事执行监督共同构成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体系。积极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是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现象的有力措施;对于防止和纠正在刑事立案活动中的违法问题,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樊超 《刑警与科技》2005,(7A):94-94
由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刑事侦查局、禁毒局、科技局、反恐怖局主办,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2005年国际刑侦技术装备展览会暨科技强警论坛”于6月22日至25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公安部副部长刘德到会并为开幕式剪彩。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刑事立案监督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据法律对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等相关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被视为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职能,与刑事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共同构成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体系,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该项制度的设计等环节过于简单和粗略,以至于导致了刑事立案监督在实践中收到的效果不尽人意,从而影响了刑事立案监督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对于当今刑事立案监督的再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50年代初,公安部和司法部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建立了为全国市、地以上技术部门培训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中心。聘请了前苏联侦查技术专家、学者,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刑事科学技术各专业工作骨干和科研人员。1956年秋,司法部在上海建立了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培训了一批技术鉴定人员。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市)相继建立起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在一些大学建立了以法医系为龙头的刑事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的教学部门。60年代,公安部开办了各种小型技术培训班,陆续培养了一批从事刑事科  相似文献   

16.
梁红标  曾祥桓 《河北法学》2011,29(10):189-192
刑事传唤是刑事侦查的重要措施,有其特定的法律价值和司法意义。实践中,对刑事传唤的属性认识不清,实际应用不当,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剖析刑事传唤的规范缺陷,发现刑事传唤的应用误区,来探索刑事传唤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1月11日至13日,湖北省律师协会在丹江日市召开了全省律师刑事辩护经验交流暨业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4人。省法学会、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和法制处派代表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刑诉法和律师法为依据,总结交流贯彻执行新的刑诉法,开展刑事辩护工作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就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律师执行刑诉法的自觉性,把刑事辩护工作做得更好0会议共收到经验交流材料及论文44篇,其中22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这些材料和论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总结和论述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刑事法制发展研讨会综述项宏峰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了“中国刑事法制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围绕中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完善的中心议题,共向大会提交了30多篇论文,提出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刑事法制基本原则1...  相似文献   

19.
刑事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刑事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就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重新进行侦查的刑事诉讼活动。刑事补充侦查是原刑事侦查工作的继续,仍属于刑事侦查的范畴。刑事补充侦查是在原刑事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刑事侦查的刑事诉讼活动,它不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程序。它是在原有刑事侦查工作没有完成刑事侦查任务的情况下,就案件的有关情况、事实所继续进行的刑事侦查活动。如果原有的刑事侦查工作已查清案件的事实,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已经查获,案件的法律手续完备,刑事侦…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28日19日,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共同主办的2007刑事司法新发展研讨会在河北保定隆重召开。来自美国、瑞士、荷兰、挪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领导和专家教授150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的中外专家和学者围绕“刑事司法新发展”,就六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使大家了解了刑事司法改革的重大进展,掌握了刑事司法发展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促进了刑事司法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增进了我国与国际间刑事司法理论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