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92年的美国总统竞选终于降下了帷幕。年轻气盛的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终于战胜了乔治·布什,赢得了总统的宝座。为这场大选马不停蹄奔忙喧嚣了一年的美国新闻媒介当可暂喘一口气.养精蓄锐,待3年后再披挂上马,重复这4年一次的“文字音像战”。  相似文献   

2.
死刑判决与美国最高法院内部的死刑之争(美)戴维·欧·斯图尔特一、美国的死刑现状美国现有37个州执行死刑条例。1994年9月美国国会根据克林顿总统签署的刑法法案所列种种犯罪行为通过了死刑适用范围。1994年夏天美国监狱中共有2575名死刑犯羁押候决。从...  相似文献   

3.
克林顿的“对华接触”政策及其不稳定性张益庭一、政策内涵克林顿总统入主白宫前曾4度访台,指责乔治·布什“娇惯中国”,当选总统后又将美中关系推向几乎要破裂的边缘。然而,他在第一任期结束之前终于有所调整,将美国对华政策的标尺定位于“全面接触”(以下简称“接...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惊涛拍岸,网络时代正大踏步地朝我们这个古老的星球走来,世界各国都在作应对的准备。1996年,争取连任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曾经许诺,要对通向21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桥梁提供资金。他保证在1997年度投入1000万美元(以后还要投入更多)引进专门为教育设计的更为迅速的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2号。他还许诺要将美国的每一所学校联网。就在克林顿  相似文献   

5.
凌志军 《人事天地》2006,(10):40-41
克林顿在任美国总统时曾给他写信,说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瑞曼德·比克赫尔茨,曾由衷地赞叹:“他真的是全世界的财富”。他就是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访德与美对德政策的调整王帆去年7月10日至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出席那不勒斯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之后,专程对德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在德国统一之后首次出访德国。访问期间,克林顿会晤了新当选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和德国总理科尔,举行了记...  相似文献   

7.
“白水门事件”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侯远长时令三月,在太平洋西海岸发生了一件轰动美国政坛的“白水丑闻”,新闻界把它称作“白水门事件”。美国总统克林顿亦毫无意识地被卷入汹涌的“白水”漩涡之中。一、“白水门事件”的由来“白水门事件”最初始于1979年秋。当时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宣誓就职,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宪法面前对美国民众发表就职演说,这已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不成文的惯例.从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任总统以来,每届新任总统都发表或长或短的就职演说,连任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也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2 0世纪 90年代 ,中美关系经历了建交以来最频繁、最严重的跌宕起伏。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对台政策的变化尤为突出 ,下面试就克林顿两届政府在 8年任期内对华政策的演变作一分析 ,以便为研究和预测当前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在克林顿两届政府的 8年任期内 ,中美关系发生了两次严重危机 ,即 1995年 5月至 1996年一季度因同意李登辉访美和干预台海局势引发的危机和 1999年 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发的…  相似文献   

10.
通向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樊莹1993年9月15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和商务部长布朗正式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方式”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法国《世界报》评论说:“对克林顿总统来说,该计划与肯尼迪总统时期的航天计划同...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宣布参加美国2008年的总统竞选。美国前第一夫人无疑是她身上的第一张政治标签。几年来,她一直以纽约州参议员的身份活跃在美国政坛,其出众的政治才能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此次,在2008年总统大选拉开帷幕之际,她高调宣布参选,夫妻并肩站立的身影,唤醒了无数民众对克林顿时代的美好回忆,这也标志着美国民主党又一次吹响了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刺的号角。  相似文献   

12.
988年美国总统大选已告揭晓,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1届总统。美国竞选总统的活动历时很长,素有马拉松式竞选之称。今年夏季正当竞选活动进入高潮,两党总统候选人进行公开辩论之际,我到美国访问,亲眼目睹了这场有趣的政治活动。在华盛顿我接触了一些国会议员和议员助理人员,同一些美国朋友谈论美国选举制度,现就我的所见所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44年10月19日,在蒋介石的一再坚持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召回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这在中国外交史及中美关系史上是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大事。至今,对这一事件的剖析仍是不少中美史学家们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蒋介石要求召回史迪威的根本原因略陈己见,以供切磋。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具有不同以往的特殊性.一方面,美国民众希望选出一位能够将美国经济带出低谷,维持美国在全球主导地位的总统;另一方面,黑人总统奥巴马与最有可能与共和党候选人的摩门教派的罗姆尼竞争,成为美国大选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盖洛普民调显示,现有总统施政满意度、经济信心指数和国家发展方向满意度都低于历史上总统竞选连任时的水平,经济复苏状况将成为影响奥巴马能否连任的关键因素.与奥巴马相比,罗姆尼如何聚拢党内各派的支持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而在外交政策和竞选资金方面,罗姆尼与奥巴马有较大差距.当前罗姆尼的民意支持率仍落后于奥巴马.奥巴马在女性选民、中间选民和政治倾向摇摆的州中有更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美国将举行五十次总统选举,选出自乔治·华盛顿以来的第四十一任总统。美国总统选举,旷日持久,选举程序十分繁琐,通过这一复杂的制度,美国垄断财团将其代理人,一个接一个地送进白宫。本文将着重分析美国垄断财团同总统选举之间的关系。垄断资本的宠儿在美国,一般从总统选举年的2月下旬开始至6月上旬截止,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各州将举行各种形式的总统预选,来推选出席各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不举行总统预选的州,  相似文献   

16.
美国90年代的教育改革既是80年代教育改革的继续与发展,也是在本世纪最后10年里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思考与规划。美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政策走向,集中体现在前总统布什于1991年4月18日签发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现任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3月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及1997年2月4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华永久性贸易正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事件,涉及美国外交决策,在该问题上美国总统与国会出于其各自的利益考虑持不同立场。PNTR法案通过的过程反映了美国外交决策中总统与国会既斗争又合作的相互制衡关系,同时也反映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克林顿6月底如期访华,这是对去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的正式回访。围绕克林顿访华,美国安全部、国防部、国务院、国会的官员以及各界人士纷纷不失时机地发表演说,盛赞美国对华新政策,特别点到美国台海政策中最有新意的“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克林顿本人在上海、北大演讲时,在各界人士直接提问的情况下,也多次陈述了这个观点。从文字看,美国的台海政策的确有了调整。善良的人们在期盼,两岸关系将朝着平稳、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人们也在回味,美国…  相似文献   

19.
美国把普及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1994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联名签署发布了名为《符合国家利益的科学》报告,报告确立了美国“现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社会”的五个战略目标:一是保持在科学知识前沿的领导地位;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国家目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美关系与人权问题张晓玲1997年,江泽民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即将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事业。但是,正如《中美联合声明》所陈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