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恐怖活动犯罪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因而仅靠一国难以有效防范和惩治。"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是国家间进行刑事合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意义重大。我国在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际合作中适用"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时,应当处理好其与我国刑法中普遍管辖的关系,同时依法择一选择"引渡"或者起诉的方式进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2.
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是各国政治、经贸发展的需要,已经建立的协商机制和法律合作机制是开展打击跨国犯罪的基础.我们认为泰国已经签署的引渡条约存在政治犯罪不引渡、本国国民不引渡以及司法协助形式较单一等问题.未来,泰国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应当向着相互(与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协助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逐步承认与执行外国的刑事判决,健全和完善信息情报交换机制以强化执法人员技术合作能力和网络信息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犯罪是指针对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以及其他上下游关联犯罪。从纵向来看,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具有逐步扩张的趋势。目前,网络犯罪逐渐呈现出案件数量持续上升、犯罪过程链条化产业化、犯罪主体多元化低龄化、犯罪手段专业化等特征。网络犯罪的高发蔓延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司法实务中对该类案件的惩治和预防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微观层面,网络犯罪司法适用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并解决管辖权争议、证据取证难、罪名认定分歧多、共犯故意认定等棘手问题。在宏观层面,应当从法律规范完善、实践治理模式转变、民众观念引导提升三个层面,构建惩治和预防网络犯罪的多阶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转移作为一项国际司法合作的措施,在对跨境犯罪的惩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法域的国家,建立这种制度不仅可以加深各法域在追诉犯罪时的合作,更好地实现惩罚的目标,而且能够建立完整的两岸四地的区际刑事司法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极大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和安全稳定,也给刑事检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检察办案环节当中面临的提讯、取证、接访、开庭、宣传等工作既面临新的难题,同时又在谋求新的转变。当下应该从检察机关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本质入手,厘清检察机关在抗疫中的司法地位,指出有关辩护权保障、羁押期限、办案方式、案件舆论等检察风险点,立足程序正义、法律监督理念、创新制度和办案规则,确保检察工作稳步开展。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有组织犯罪在全球范围内也随之蔓延开来。由于其具有隐蔽性、结构性、跨国性等一系列特点,打击难度较大,破案率较低,难以彻底根除。受各国法律体系、刑事管辖权、现代化程度以及国际关系等问题的影响,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合作存在一定阻力。应进一步完善各国国内法律体系、加强国际警务和刑事司法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完善国际合作机制,以更有效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7.
李金河 《学理论》2010,(24):27-27,31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根本方针之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利于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若干意见》,明确了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指导思想、原则,并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各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也是对检察机关自侦工作执法办案水平和执法效果的重大考验。笔者仅就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司法刑事政策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西生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犯罪案件不断增加。但是,环境刑事司法面临诸多困境,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刑事司法应从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立场出发,通过环境司法专门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创制生态污染犯罪典型案例等途径,充分发挥司法环保职能,为建设美丽广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深受儒家人本思想影响,"恤幼"思想就是表现之一。"恤幼"思想认为国家、社会和长者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张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不同于成年的特别宽容,在刑事责任年龄上、在刑事处遇上主张对少年给以更多的关爱,并将其体现在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制定和完善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性的毒品问题是威胁众多国家和平安全的大问题,社会频频出现的毒品犯罪事件,凸显我国刑事立法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长期以来仅仅用治安行政处罚的手段对屡教不改、屡戒屡犯者是难以杜绝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本文提出在我国增设吸食、注射毒品罪的基本设想,并具体探讨罪名的设置构成要件及量刑的规定,相信随着我国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吸毒行为犯罪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接触性诈骗作为传统的诈骗手段与电信网络诈骗具有共性,同样也具有其自身的一定的特点,接触性诈骗手段的层出不穷不仅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在思想意识与刑事技术手段应用方面不断敲打着侦查破案的传统体制。充分发挥刑事技术手段在接触性诈骗侦破中的应用,将指纹、DNA比对、视频侦查等刑事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侦查破案中,密切行动技术部门、网安部门联系,强化"技术为民"意识,有效打击接触性诈骗犯罪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犯罪行为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凸显,科学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取证技术已成为侦办此类犯罪案件的关键。运用现有监控理论技术制作而成的计算机动态取证系统,其内容包括注册表状态监控模块、文件操作监控模块和网记录监控模块,通过使用动态取证系统,侦查人员能实时监控犯罪活动,获取更多的犯罪证据,从而为计算机犯罪案件的证据获取和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涉毒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有关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必须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特别是要结合近年来颁布的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注重"双向保护",加强对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由于刑法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在适用方式与内容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司法实践中在对行贿犯罪人免于刑事处罚时较少采用非刑罚处罚措施,由此导致免于刑事处罚的行贿犯罪人实际上未受到任何处罚和教训。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对行贿罪免除处罚的范围,但基于查处与打击受贿犯罪的需要,司法实践中仍不可避免因"辩诉交易"而对行贿犯罪免除处罚。因此,为有效惩治与预防行贿犯罪进而有效遏制受贿犯罪,有必要对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适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与完善。对于行贿犯罪人能够产生预防犯罪作用的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建议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三种非刑罚处罚措施,无论在形式上抑或内容上,均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应当进行规范。此外,对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规范适用,还必须辅之以相对完备的基础制度,因此,应当夯实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的司法基础,完善信息及时披露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构建行贿单位强制性检察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犯罪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国家税收流失非常严重,呈现出严峻态势,必须加强对这类犯罪的侦查和控制。为此,要大力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工作,加强公安机关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在侦查工作中,应及时调查相关企业的工商税务和银行资料并取证,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和控制赃款赃物。  相似文献   

16.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简称污点证人制度,其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处置制度在欧美等国家的司法实践中普遍应用,而在我国现行法律中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应当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这对于有效的打击腐败犯罪、有组织犯罪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于阳 《理论探索》2020,(5):22-30
当前惩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面临严峻形势,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出犯罪活动日趋隐蔽化、犯罪手段日益"合法化"和向政治领域渗透的鲜明特点,客观上促成由"打黑除恶"向扫黑除恶的理性抉择与现实嬗变。扫黑除恶之政策优化体现为坚持法治思维、灵活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厘清涉黑涉恶主体与行为的法律界限等三个层面。扫黑除恶之方式提升需要实现有别于"打黑除恶"的刑事政策转向,具体包括:始终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要做到扫黑"零容忍",又要实现程序的正当控制;着力实现刚性刑事政策与社会力量运用的统一,实现"专治"与"共治"的有益组合;推进反腐败工作走向纵深化,逐步实现扫黑除恶与反腐败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确定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指导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刑事政策,以及受国家法治发展、国家权力重新配置、警察权限缩、司法权扩张的影响,近几次的刑法修正中出现了强烈的轻微犯罪立法趋势,且这种立法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并成为我国刑法修正的主要内容。为有效应对该立法趋势将给我国现有的刑法体系、刑法制度、诉讼制度、司法救济制度带来的巨大挑战,应尽早建立轻微犯罪制度。  相似文献   

19.
解决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的困境是依法治税的重要议题。在我国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中存在实体困境、程序困境、证据困境以及监督困境等。应当从完善规范依据、构建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典型案例进行司法指引以及强化法律监督等方面促进二者之间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20.
高铁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亟待补强的一块短板。高铁具有安全防范与处置难度大、疏散救援难度高、防范体系薄弱及脆弱性等特点,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在高铁反恐防范与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高铁反恐防范与处置仍面临严峻挑战,恐怖分子以爆炸和刀斧砍杀等手段对铁路构成了最现实的威胁。对此,应建立和完善高铁应急处突预案体系,探索应对爆炸、刀斧砍杀等恐怖袭击的处置程序、对策等,以提升高铁反恐应急处置能力,打造平安高铁。这对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最大限度地消除恐怖主义对高铁的现实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