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网络表情的发展、流变中,表情包逐渐成为新型有效的文化符号,青年所用的网络表情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和内在机理,作为青年互动的形式,它是青年宣泄情绪、群体认同的展现。我们应该用客观评判与辩证思维等方式对待表情包文化,引导并规范青少年正确使用表情包。  相似文献   

2.
表情包是青年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最喜欢的言说载体与表达途径,青年借助表情包与别人迅速建立互动关系、获得身份认同,构建青年的话语表达体系;表情包在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表情包的过度使用容易使青年丧失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特别是一些低俗的表情包更是不利于青年的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与青年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掌握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大神、有木有"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获得无数点赞。剑川历史悠久,这个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曾是中原、南诏、吐蕃之间的战略要冲;剑川文化底蕴丰厚,2003年,剑川古城被省政府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剑川百姓淳朴而传统,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里的人们曾经过于内敛。现在,这些"历史、文化、思想"也正在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因为无论是当地党委政府,  相似文献   

4.
基于青少年视角,结合自己实际调查,对表情包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观察到的表情包的特征给出了表情包定义,然后在分析表情包火爆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文化本质的基础上,指出表情包应避免低俗化,提出了有效避免表情包低俗化的措施,以期对引导青少年扬长避短、正确使用表情包,更好地成长成才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杜丹 《青年探索》2016,(3):22-30
网络表情是新媒介技术催生出来的社会化沟通语言中介,运用新媒介技术,"表情党"实现了主体真正"在场"的欲望;中国年轻的网络用户组成了虚拟空间中最富创造力和颠覆性的"书写"者,他们通过"网络表情"符号的创造性实践重塑主体身份,瓦解现实的角色规约,并建构了一种新型、动态和理想化的身份区隔。"表情党"围绕"表情"展开的自我更新、维护与互动交流,不仅激励年轻人进行理想自我的形塑,建构起基于"共情"的"助益性人际关系",还帮助他们轻松地对抗不良的心理焦虑,开展集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继孙诒让、罗振玉等人之后研究甲骨文成就较高的学者之一。他在甲骨文字考释以及利用甲骨材料研究商代历史和典章制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甲骨文研究发展的历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研究方法和贡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刘兴隆,1927年生,祖籍河南,现住北京。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刘先生的主要著作有:《甲骨文集句简释》,1987年5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书评中誉为"集甲骨文字释文、甲骨书法、甲骨篆刻为一体,熔科学性、知识性和技巧性为一炉,不仅对于甲骨书法和篆刻爱好者具有很高的学习和欣赏价  相似文献   

8.
一位朋友说,现在但凡办事就需要"跑",比如升迁、求职、上学、贷款、招标、打官司……不跑办不成事。一个"足"一个"包"构成一个"跑"字,"跑"不光要迈开步子,还要带上"包",光有"足"没有"包"就不叫"跑"。一个"跑"字,囊括了所有的请客送礼、行贿受贿和权钱交易,也成了贪污腐败滋生的最大温床。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观念,他们认为用公  相似文献   

9.
李瑛 《前沿》1994,(10)
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新六书”李瑛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汉字字形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称为古文字,隶楷汉字称为今文字。传统的“六书”是古人纳总结的古汉字的造字法则。许慎的《说文解字》用“...  相似文献   

10.
肖军 《台声》2009,(1):32-35
牛字最早现于甲骨文中.但与甲骨文中若干兽形象形字的争论不同.牛字少有异议。甲骨文的 字.从正面看是牛头的样子.两边向上弯的部分( )是一双牛角,牛角下面斜向上方的两笔( ).则是牛的一双耳朵。牛的本义是六畜之一的牛。  相似文献   

11.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3,(7):7-7
网络安全有隐忧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频繁就网络安全问题向中国挥舞大棒,但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在中国风生水起。电信方面,思科占据了中国电信163骨干网络约73%的份额,把持了163骨干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索到殷墟的甲骨文。 商周甲骨文字是篆书的前身原形,上下舒展,结字长短大小不拘,或疏朗,或密结,饶有古趣。虽无实用价值,但作为书法艺术,仍然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书法     
吴心 《黄埔》2006,(2):46-47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中国汉字的发生与发展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离了汉字,则无从谈起书法,而只要说汉字,就不能不说书法,书法史与汉字史不可分割。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书法史便从甲骨文始。甲骨文带有原始图画的形迹,构图形象简练,其成字本身就是艺术结晶。由于甲骨文是以刀刻于甲骨等兽骨上,用笔自有特点,虽然古人未必有意识追求刻字的艺术美,但甲骨文这一文字本身的形态决定了刻写的美感风貌。甲骨文从被发现至今已100余…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的发现19世纪80年代初,安阳市小屯村村民在田间耕作时不断发现有带字的甲骨片,有的上面刻画,还有的被涂成红色。人们不知道此为何物,但捣碎后可用来治疗红伤。于是,有人拿给附近中药铺的医生看,医生认为是龙骨,便作价收购。小屯村中有一个人叫李成,终生以挖掘、出卖龙骨为业。一旦发现甲骨上有字,怕药店不要,他就把字刮掉后再拿去出卖。关于甲骨文的来历,迄今为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898年,天津的穷秀才王襄、孟定生收集了几片龙骨,看到上面有字,认为是古文字,拿给当时的金石学界的权威——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看,王懿荣看后认定是中…  相似文献   

15.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从“包”字开始,一个“包”字曾经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社区医疗,怎一个“包”字了得?包给私人?回顾社区医疗“包”字史,成也在斯,败也在斯。上世纪末,一些地方社区医疗大行其包,似乎一包就灵。确也承认,私人资本的注入,社区医疗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甚至焕然一新,有的甚至有欲与大医院试比高之势。  相似文献   

17.
大陆     
《台声》2016,(18)
正G20峰会多彩夜杭州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会议期间,杭州夜色柔美,灯光璀璨。澳门青少年乐享奥运情8月31日,里约奥运会国家奥运精英代表团到澳门塔石体育馆和澳门青少年们进行趣味盎然的竞技互动。图为奥运健儿在竞技交流中参加游戏活动。开学"表情包"丰富又多彩9月1日,山西省平陆县保育院大五班的令狐石永小朋友在教室里,每个学生感受都不同,有初来乍到的新奇,有早起上课的困倦,有与小伙伴重逢的喜悦,也有与家人短暂离别的不舍……开学的表情,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高慧 《友声》2006,(1):44-45
2005年7月15日至19日、7月21日至24日,对外友协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日本北枝篆会等单位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了“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是指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识读的文字。甲骨文作为中国汉字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展览以甲骨文为主题,展出了中日两国古文字专家、学者、书法家模仿甲骨文字创作的书法、篆刻以及甲骨文考古挖掘图片等共计210…  相似文献   

19.
包容作为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内涵。下面从"一致而百虑"、承认差异性、化解社会矛盾、有限度的自由等四个角度探讨包容的多重内涵。从字面上看,包容一词由"包"和"容"两个字组成。它的含义可以从"容"和"包"两个方面来界定。第一是要"容"。"容"指两个意思:一是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宽容差异性,容忍多样性;二是要让这些多  相似文献   

20.
1899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绝大多数属于卜辞,与卜辞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刻辞。如纪事刻辞、干支表、习刻,都属于卜辞范围外的殷墟甲骨文字。这些非卜辞的甲骨文字,为数虽不及卜辞之多,但我们在研究卜辞时,也要给以同样的重视,对非卜辞的史料价值,决不应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