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吕万和同志的《历史研究也要跟上时代》一文,读罢,颇有同感。古往今来,史学研究都是与一定时代紧密联系的。换言之,史学家们的著述都是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之产物,同时又都为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服务。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体的事例。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时代,面对“世道衰微,邪说暴行并作,臣弑其君者有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古代历史上,在国家稳定、世道承平之时,对官员是有一定文化素养要求的。有些开明的帝王,还会加强对在职官员的相关培训。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大多自幼读经、史、子、集,经过若干年的训练,入仕时方能知晓为人处世之理和感悟治乱兴衰之道。古代官员的选拔,是采取"学而优则仕"的入仕制度,没有若干年寒窗苦读、没有对儒家学问有一定积累,是不可能通过  相似文献   

3.
从学历、人数而论,广州"硕士争当猪肉佬"事件已让猪肉摊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北大陆步轩同学一夜之间变成"小巫"。世道变化之快,恍如置身于一个无从判断和评估的错愕时代,欲悲且喜、欲怒且笑,欲欢呼且呕吐,你根本看不懂转型期的社会到底在演正剧还是闹剧。尽管如此,这一令人愕然的事件仍然包含若干重要的社会信息。社会转型期间,旧的在瓦解中、新的在形成中,表面杂乱无章,光怪陆离,其实是按自身逻辑有序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正> 楚人是周成王时期封于南方的一个子男之国。楚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先祖祝融时代,楚国的婚姻状况从祝融时代就有最初的记载。《大戴礼·帝系》记:“颛顼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纟呙)氏,产重黎及吴  相似文献   

5.
正某权威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单册新书的平均定价达到55.15元,有媒体就此得出结论称,中国图书价格已经进入了昂贵的"半百"时代。看到这样的新闻。难免让人惆怅。一边是全民阅读尚未真正形成,纸质书籍正在呈衰微之势;一边是书价太高,真正想读书的人又囊中羞涩,读不起书。这样的尴尬在拷问我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面对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引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道路决定命运,目标指引未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  相似文献   

7.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英国19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男性气质特别是当时中产阶级男性气质的建构问题是贯穿其代表作《如今世道》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19世纪英国社会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以"文雅家长"和"自造男人"为代表的"支配性男性气质"模式,特罗洛普在抱有一定的留恋的同时也对此持有保留态度,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反思性。本文以康奈尔的多元男性气质和支配性男性气质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历史语境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解读方法,对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进行新的解读,探究特罗洛普建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中产阶级男性气质的表现策略,以及对19世纪中期英国中产阶级男性气质主流意识形态的反省。  相似文献   

8.
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  相似文献   

9.
外籍配偶的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多元文化的社会形式俨然已在台湾形成.通过分享台湾彰化基督教青年会(简称YMCA)所提供的"新移民之子国小阶段课后照顾服务"方案及其评估报告,来探讨在未来为"新移民之子"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时,如何以多元文化的观点去思考与创新以满足因应随时代变迁而衍生出的新福利人口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研究发现目前服务有以下局限需要未来开展类似服务时避免:缺乏对自我认同之相关服务方案;缺乏多元文化观点的知识背景作基础;家长对服务的过度依赖等.  相似文献   

10.
同心为道     
<正>同心,谓之齐心也,心同、志齐、行一矣。《易经》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孟子》有云:"欲贵者,人之同心也",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同心之道,是一个时代声音的反映,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最终体现。同心之道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建设过程,历史的每个进程都贯穿着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务实进取的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相似文献   

11.
素年锦时     
<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平静的心情很容易会被击得粉碎,为之奉献的事情很轻易会受到质疑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安妮宝贝,成了都市里很多人为之沉溺乃至为之疯狂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安妮宝贝式的忧郁,安妮宝贝式的沉默,安妮宝贝式的麻布长裙,似乎就是他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另一面"。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安妮宝贝是女性作家写小说的"三个顶峰"之一:第一个是张爱玲,那个演尽末世繁华的女子;第二个是王安忆,那个纤细而精致的女子;最后一个就是安妮宝贝。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清人吴敬梓,在其《儒村外史》第四十六回中所言。意指世道转型、盛衰易位。三十年刚好是一个社会转型期。河东,河西、再河东、再河西……否定之否定,这正符合历史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他这段话,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诠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见这一命题的重大意义。因此,复兴的内容、中华民族的含义以及如何实现复兴等,就成为值得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4.
做一个君子     
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感慨的新闻镜头。 8月6日,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之际,温总理赶到医院看望了他.并送了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君子兰的花语除了“高贵”、“宝贵”外,尚有“丰盛、有君子之风”的寓意。总理送君子兰,可谓意蕴深含,既透出对羡老“君子风范”的景仰.又是对世道君子之风的呼唤。总理希望,每一个人都像羡老一样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15.
周初的礼制设计,"子"爵是小诸侯的爵位,春秋时代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都被华夏大国贬称为"子";而华夏大国公卿,政治地位与这些子爵诸侯相当,因此也被称为"子","子"遂有尊称之义。《论语》中孔丘被尊称为"子""孔子",与他的男子性别、道德学问、圣人地位、弟子尊敬均无任何关系,惟一相关的就是他的官职:孔丘当过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孔丘称"子"现象至少折射了周礼三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华夷之间,显示了华夏民族强大的文化优越感;在华夏内部,显示了大国自豪的实力优越感;在君子之间,则显示了官本位的价值观和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6.
<正>如若没有经济支持,民族主义就会因失去民众支撑而走向衰微;如若没有民主支持,民族主义走向独裁统治也不是没有可能;如若没有个体支持,民族主义也就会失去最原子化的落实之处。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可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民族主义新路,也就是内外都走"复线式"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7.
肖杨 《两岸关系》2010,(11):60-62
<正>远离台湾求学在台湾,政坛名人之后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媒体的关注力度向来火力集中。父母的特殊身份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难逃"某某人之子"、"某某人之女"的印记,成为媒体和民众热议的话题。虽然李戡选择北大而放弃台大,是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时代产物。而在两岸关系没有如此热络前,为了躲避岛内新闻炒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年初,笔者在央视开讲汉字之美与书法,书法界反响良好。当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在这个话题中,书法之美与汉字之美本来是"美美与共"的美好之事。就更为宏观的角度而言,在建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政策层面,它们当然可以是一回事。但细细想来,似乎又不尽然。世界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不过十几年,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3,(8):2
<正>时代固有不同,选择因人而异。有思想交锋,企业角力、社会变革,才会有新气象。古今中外有价值的思想、人物、事业都是在这样的交锋砥砺中涌现出来的。这是一个最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大的时代。人们打开电视机,登录网络,会看到无数的少男少女、大叔阿姨,都拥进了各个"栽培梦想"的音乐节目,他们不停地说",这是目前为止我所登上的最大的舞台"",我的梦想就是在一个最大的舞台唱歌"",音乐就是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戚嘉林 《台声》2010,(11):48-49
<正>近代中国衰微,致遭列强侵凌,尤以东邻日本为最。早在19世纪中期,日本学者佐藤信渊、岛津齐彬与吉田松阴等就先后提出各种侵华方案。佐藤信渊认为"统一万国之法,首在攻取中国之满洲,次第经略渤海、华中、华南,数年间底定全中国。"岛津齐彬则主张"日本应早日取得福州和台湾及朝鲜,以强化日本国防"。吉田松阴则力倡"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取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