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从全路发生的几起因治安问题造成的行车重大事故引发思考,提出了加强线路治安工作的新理念和完善以“一项责任制、两个工作规范、三级量化考核、四项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线路治安工作新机制。同时,又从加强沿线治安基础工作、加强对沿线群众的宣传工作、加强联防组织建设、加强危及行车案件的查处工作、加强沿线责任区民警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线路治安工作的新举措,为铁路公安机关确保调图提速后治安持续稳定,推进线路治安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治安工作社会化的发展思路,阐述了铁路线路治安防范规范标准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治安防范原理,在规划建设、人防、物防、技防、线路工程技术标准等方面对规范标准开展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并在铁路发展建设、国家标准制定、单位治安管理、公安机关治安监督等方面展示了铁路线路治安防范规范标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应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即以公安机关城市轨道交通部门为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为依托,整合多种资源,运用科学的工作机制,对城市轨道交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当前该体系建设的困境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都有体现,应从切实落实责任、创新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创新防控网络,统筹一体化警务协作、创新应急响应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和执法规范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4.
治安工作社会化发展是把治安纳入社会发展大系统,成为与其他系统相关联的一个亚系统,基于此提出的全民参与治安管理的发展新思路。治安管理、治安监督、治安控制构成了治安工作社会化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并相互作用,从而体系平衡、健康发展。在新的运行机制中,社会各成员转变观念和职能,管理、监督、控制各司其职,共同筑成坚实的社会治安大堤。  相似文献   

5.
铁路线路治安管理工作是铁路治安工作的基础.铁路改革的深化、大提速进程的加快以及和谐铁路建设的发展,对线路治安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线路治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线路治安警务模式的弊端已严重制约了线路治安工作的开展,线路治安管理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以进村入户访查为核心内容的线路治安工作制度体系在厦门公安处的实施,为全面推进线路警务机制改革,开创线路治安工作新局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铁路沿线治安防控建设应把握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包括防控主体系统、治安情报信息系统、物防技防系统、警务保障系统、沿线治安预警预案系统和沿线治安防控绩效评价系统等6个方面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社会需求将治安工作发展与治安学学科建设创新联系在一起,使两者构成了互惠互促的关系。治安工作发展视角下的治安学学科建设创新要把握好着力点,通过重塑观念、构建新的学科框架、采用互动的研究方法等三项关键举措,开启学科建设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实现治安工作发展和治安学学科建设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危及铁路安全畅通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铁路公安机关及时有效的处置,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尽快恢复运输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铁路公安抢险救灾的特点和任务,提出了抢险救灾中治安工作的处理原则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高度耦合,运行安全维护与治安管控难点多、要求高。安全、有序、可靠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追求,主动控制是体系设计的基本遵循。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特点相适应,坚持风险导向,遵循一体化防控、立体化防控、安全第一与防处并举、实时性与适度性等原则,打造多网覆盖、防线支撑、机制贯通的"五张网、五防线、五机制"治安防控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0.
铁路调图提速后线路治安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线路治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线路治安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线路治安工作长远建设提出5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制定和完善一套整治线路治安工作的规范;三是以全面推进预防联控工程建设为抓手,构建线路治安主体防控网络;四是与时俱进,创新线路治安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五是坚持从优待警,激发线路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部”是车站的窗口 ,其治安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形象。由于“结合部”的管辖权属地方公安机关 ,而地方公安机关又囿于警力而无暇顾及 ,本文分析了“结合部”治安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提出从根本上解决管辖权问题才能使“结合部”长治久安等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构建治安工作社会化发展模式,是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它是以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建立起的全民参与的新型治安工作模式。保障模式运行的法律体系、引领模式运行的公安机关警务模式、维护模式运行的评估体系、辅助模式运行的计算机信息体系等,是新型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线路治安工作事关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此必须正确看待并有清醒的认识。沿线警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执法依据不足、治安联防互控措施落实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线路治安工作的主要因素。加强线路治安工作,必须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清站查车和线路治安防控体系,改善警务运作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加大一线警力和硬件设施投入,强化线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地铁交通获得了迅猛发展,这为我国经济大动脉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地铁交通具有抗击风险能力弱、安全防范与处置难度大、疏散救援难度高、损害后果影响广等特点,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当前,我国各地的地铁公安机关在反恐防范与处置方面已取得了优异战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此,应当建立地铁情报信息平台、加快智慧警务建设,落实地铁管理主体责任、优化防范与应急处置机制,做强作战单元、打造"1.3.5"处置圈,从多方面提升地铁公安机关应急处置能力,打造平安地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铁路公安机关为解决工作任务繁重和警力紧张之间的突出矛盾,对岗位设置、勤务模式和警务机制作了多方面改进。当前,应根据铁路发展加快、治安形势严峻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现代警务机制。要以指挥室建设为龙头,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以情报信息为导向,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机制;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为抓手,建立完善警务合作机制;以提升履职能力为目标,建立符合铁路公安工作特点的队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网格警务、智能警务、协同警务三种警务机制的出现,加速了城轨公安机关警务工作的实践创新和发展。因应这种形势,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工作者应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基点,通过"安全站区"建设,划网定格进行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城轨公安机关要依托科技创新,跨部门、跨界别构建智慧、精准、高效、融合的警务智能化网格,牵引城市轨道交通警务机制革新,从而实现因地制宜和讲求实效的社会控制多元化与警务综合治理的协同模式,创建平安有序的城轨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校保卫机构作为高校的安全保卫职能部门及内保工作的主体,在高校维稳工作中应采取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强化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强化保卫队伍建设、强化校警联合、完善高校应急预案等措施,促进高校稳定,进一步发挥维稳工作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铁线路治安防控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线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高铁派出所亟需解决的问题。应突出隐患排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科学调配警力,健全线路巡防机制,细化线路警情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严格岗位责任管理,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密切友邻协作配合,健全联防互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火车票实名制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客票实名制信息系统数据的应用,为铁路公安机关开展网上追逃以及打击倒票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鉴此,必须加大公安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统一的实名制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平台,将火车票实名制信息纳入铁路警务信息平台管理应用系统,拓宽情报信息来源渠道,进一步健全铁路公安管理和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旅客人身财产安全,为社会的公共安全提供安全保障,增强铁路公安机关驾驭社会管理的能力。应进一步完善铁路大情报系统建设和工作机制,使实名制数据应用在铁路公安反恐防爆、追逃、缉毒、打击倒票等专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方便公众出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十分突出。但是,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也多、安全保卫压力大,这对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普遍存在专业警力不足、警务理念与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改造等方面的问题,论坛汇集了各方的工作经验和智慧成果,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在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警务人才培养刚刚起步,搭建警务交流平台促进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将城市轨道交通公安机关实战需求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